前天,有团友在我的饭团里(果壳网的付费社群产品)提了个问题:如何下决心创业?
回答之前,先来看2015年的一个调查:腾讯科技《企鹅智酷》栏目在收集并分析了来自全国20个省和直辖市的57375个调查样本后,发现6万人中,有近50%的网友有创业的梦想,已经在创业路上的则占比19%。
数据来源于2015年腾讯科技《企鹅智酷》栏目《中国细分人群创业潜力调查》
数据有点惊人。在我们身边,50%的人有创业的念头?!可是,在这50%中,最终只有少数人付诸了行动,这说明,创业的决心实在有点难下。
一
调查数据显示,70%的创业者源动力都是“赚钱养家”,而非“理想”。
跌破眼镜是不是。
我自己创业,最开始也只是奔着财务自由的目标。
当我工作了八年时,赚到的钱还跟我刚毕业两三年时赚得一样多,我急得晚上睡不着觉,思考该如何改变。
后来偶然看了《富爸爸穷爸爸》这套书,终于知道什么叫管道收入、被动收入,什么叫资产、负债和杠杆、现金流,以及什么是好的收入,什么是不好的收入。明白了原来“食物链”上还有E(employee雇员)、S(self-employed自由职业者)、B(business owner企业主)、I(investor投资者)四个象限的区别。
如荒漠遇到甘泉。
可惜这些基础的财商教育,学校永远也不会教你。
到今天,我的体会就是工资收入是最可怜、最不好的收入,说得有点狠,但事实就是如此。
其一,说“最可怜”,是因为要想实现工资收入不断倍增,简直比登天还难。我个人在CCTV6时有五六年时间没怎么涨工资。其实并非我记者当得不好,相反,时不时我能得到领导的表彰,因为业务不错还被提升为执行主编。
当时因为自己能力的短板和视野格局不够,这个技术岗其实市场价也就这么多。
其二,说工资收入是“最不好的收入”,是因为在全世界,工资收入相比其它收入,要缴的税收比例都是最高的。相比房产、股权投资收益,你的工资收入,ZF收缴的税的比例是最高的,而且工资越高,缴税比例越高。为什么ZF这个最大的BOSS对工薪阶层征税的比例,比高收入者投资房产、股权征税的比例高呢?欢迎留言探讨。
二
说完为什么创业,再来说说究竟怎样才能下决心创业。我有三点体会。
1、财务上循序渐进
如果你每年通过投资房产或写公众号,能挣超过你工资收入的钱,你一定不会死盯着有限的工资收入。
上周认识一个女生,她在斗鱼TV上做直播,专讲男装搭配,收入早已超过工资。
2016年在行收入排名第一的行家Angie,利用业余时间见学员,仅在行这个平台一年挣了83万元,在全国8000个行家中排名首位。本在大公司当总监的她,今年辞职专心出书,写公号,运营社群,做知识分享。事业风生水起。
创业,最好是在积累第一桶金或有除工资收入之外的收入渠道时再考虑,这样心态会很淡定。
前两天跟一个融到资的创业的老乡聊天,他说他发现投资人一般不大会选择纯屌丝,起码你不那么为生活所困吧;只有这样,当你面对一大堆钱的时候,才不会心态失衡。
话糙理不糙。
2、知识储备上补齐短板
我在从央视辞职前的两年,因为有大把空余时间,所以疯狂看书,一年看好几十本,德鲁克的管理经典,科特勒的市场营销,房产投资类的,《股票作手回忆录》,稻盛和夫《活法》……啥都看,当时也并不能全看懂,但好多东西后来创业时还是多少用到一些,这些知识储备,让你的知识体系更完备。
读书仍然是最低成本改变命运的方式之一。当然,我觉得现在又多了个方式——在行(果壳网是不是该给我广告费了?),可以当面向行家请教。
3、能力上要锻炼
创业,不仅仅需要你具备很强的专业能力,更需要的是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也就是推销自己、与人沟通的能力。如果我们缺乏这种能力,创业成功的几率会大打折扣。所以,你有必要补齐自己销售能力上的短板。
《富爸爸》的作者清崎,创业前为了锻炼自己的销售能力,每天下班后跑去公益组织,帮忙给陌生人打电话筹集善款,通过这种方式,逐渐成长为顶级销售。
三
创业,毕竟是少数人的选择。
除了九死一生,过程也苦逼到极致,更难将事业、生活和家庭兼顾。
所以,假如你能拥有创业的心态,最终学会站在老板的高度看问题,学会从客户的角度看问题,站在同事、他人的角度理解问题;如果你练就很好的与人沟通、推销自己的能力,相信升职加薪是分分钟的,期权、股份什么的,也不是没可能,说不定,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未必一定非要单恋创业一朵花。
我们明白自己为什么活着,正在努力一点点让自己变得更好,足矣!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之一,莫过于经过一番努力后,所有东西正慢慢变成你想要的样子。
转载请注明出处:公众号“邱二毛” ID:iqiuerm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