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逾越的高墙

村上春树可以让数以千万计以小资自居的人们不疯魔不成活,却难以让诺奖对他哪怕一次垂青。

文│吴春晖

情理之外,意料之外。82岁的加拿大短篇小说家爱丽丝·门罗击败了呼声最高的村上春树,摘得了201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桂冠。源自东方的遗憾与慨然自然不在话下。毕竟,这位在西方已久负盛名的女作家和亚洲人普遍熟知的村上春树相比,还不具备那么广的认知土壤。

历数村上春树的文学历程,不可谓不成功吧!这位身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客座教授头衔儿的东方来客,在其29岁时凭借《且听且吟》而在文学道路上暂露头脚。2006年年初,村上春树凭借着《海边的卡夫卡》入选美国“2005年十大最佳图书”。此后他又获得了有“诺贝尔文学奖前奏”之称的“弗朗茨·卡夫卡”奖。这可能也是村上第一次与诺奖近距离接触吧!但尤其令人诧异的是,村上与诺奖却始终相互暌违。

一般认为,对于这位写出了《挪威的森林》、《1Q84》、《海边的卡夫卡》等诸多流行作品,在日本每每掀起抢购狂潮的超级畅销书作家,文学界人士多持保留态度。许多人认为村上的作品过于通俗、流行、小资化,不符合诺贝尔文学奖严肃纯文学的品位。如果只是以文学方式来待定内容的话,那么村上或许众生都难以踏进诺奖之门吧!

实在不想在文本上对他的作品与其他的诺奖获得者互校。记得村上在耶路撒冷发表获奖感言之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在一面高大而坚固的墙和一只撞向墙的蛋之间,我永远会站在蛋的一边!无论墙有多对,蛋有多错,我都会和蛋站在一起。”

不管是墙与蛋的比拟,还是1Q84式的隐喻,都能侧面证明村上之于小说家的存在意义。我也不大相信诺奖的评委们会仅凭一个人曾经讲过一个黄色笑话而认为其不正直。奖项对于小说家来说,不是一个充要条件,相反它只是一个“水到渠成”的反馈而已。村上获过的奖项不止等身,以其获奖感言为主的杂文甚至汇集成了一部名为《无比芜杂的心绪》的杂文集。在这部集子里,有着他对小说、对世态人生、对奖项本身,以及对未来所向,都有着明晰而严肃的阐释。

村上春树也时常对于小说家的自己之存在意义有过质疑。他一直认为自己为世界做得太少而不是太多,当然他也认为小说家的存在有着“某种意义”,并且以一种强有力的方式。他说,这种强有力就是巴尔扎克的强劲,托尔斯泰的恢弘,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深刻,荷马丰饶的想象,也是上田秋成的澄澈之美。

“我作为一介小说家,在万籁俱寂的十分,有时会听见那涓涓细流的声音。我个人固然微不足道,不必说,于世间几乎没有用处。但觉得此时此刻我所做的,就是自古以来绵延不断的某种至关重要的事情,今后它必定也会传承下去。”村上如是说。

当明了写作的意义之后,获奖对于村上来说似乎就是可有可无的了。尽管诺奖对于一个小说家来说,仍然是无可比拟的荣耀。但显然,村上心中有着另一种衡量的维度。村上春树小说中国翻译者林少华曾经在2003年与他晤得一面,林少华向其询问诺奖的相关问题。村上春树是这样回答的:“可能性如何不太好说,就兴趣而言我是没有的。写东西我固然喜欢,但不喜欢大庭广众之下的正规仪式、活动之类。说起我现在的生活,无非乘电车去哪里买东西、吃饭,吃完回来。不怎么照相,走路别人也认不出来。我喜爱这样的生活,不想打乱这样的生活节奏。而一旦获什么奖,事情就非常麻烦。因为再不能这样悠然自得地以‘匿名性’生活下去。对于我最重要的是读者。”

人生是由种种的遗憾交织而成的,小说家村上春树应该懂得。只是时常用这种近乎戏耍的方式和他开着六年的玩笑,或许村上也该笑不出来了吧!小说家还在写,不论是《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还是《1Q84》系列,村上用自己的方式尽飨深爱他的读者,并让这个群体不断地扩大。

你可能感兴趣的:(难以逾越的高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