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趋向平稳,各行各业都在制定复工及促进举措,电影作为最直接受疫情影响的行业之一同样如此。身处光环背后,电影行业的大部分从业者亦是打卡上班的普通工薪族,承受着疫情带来的沉重打击。
近半个月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湖南等影视产业聚集地相继发布新政策,通过资金补贴、税费放宽、房租减免、金融扶持等措施,对制片、发行、放映等环节进行针对性扶持,显示出上下齐心对抗疫情、恢复市场的决心。
但经过梳理我们也发现,各地政策仍需进一步补充实施细则,在时效性、透明性、可操作性等方面仍有完善空间。娱理工作室对话若干业内人士,他们也从自身出发给出了真诚建议。
春天已至,希望各企业都能运用好组合政策,渡过最后的难关。
专资补贴能救活影院吗?
从1月25日大年初一至今,全国影院已经整整停业了一个多月。倘若还可以用“好饭不怕晚”来宽慰制片方,影院端的损失更为肉眼可见地惨痛。因为要承担房租、工资、还贷等硬性支出,资金链一断,恐怕便难以为继。
2月中旬,#各地协会呼吁为电影院减免租金#
这段时间里,万达提前打包售卖低价观影电子券,还有的影院与外卖平台合作,卖起了爆米花、饮料等外卖,以求及时止损——如同有的饭店在门口摆摊卖菜一样。
“由于影院是重资产投资,很难在短时间内收回全部投资……春节档是影院补充现金流的关键档期,随着春节档的取消,很多企业的现金流将无法维持企业持续运转。” 北京传奇奢华影院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温诚向娱理工作室表示,很多影院可能撑不过这个春天了。
早在北京电影局2月12号发出首封公开信后,温诚便立即给电影局邮箱写了一封邮件。邮件中他从院线从业者角度提出若干真诚建议,其中他认为维持影院运营“最有效和快速的办法之一”,就是将去年收缴的电影专资尽快全部或部分返还,今年的免收或缓收。
“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基金”诞生于1991年,从96年起比例固定为票房的5%,也就是说所有票房铁打不动的5%都要作为专资,按照4:6的配比上缴到中央和省里,然后再按照某些复杂的规则返还给片方和影院,先征后返。
它是“取之于电影,用之于电影”的政府性资金,是一种有历史遗留性的、微妙的资金调控方法,也是国产片的一层保护伞。
按照去年中国总票房的5%计算,电影专资正迈入30亿大关,规模和意义已不同于90年代。关于专资规则是否还适合当下市场经济,业内有不同看法。
近年来,新建影院前三年上缴的专资都可以全数返还;在鼓励国产片放映的号召下,影院全年国产片票房占总票房一半以上的,也可以全部返还;国产片份额在45%-50%之间的,可以返还80%。影院建设、设备升级等也可以申请补贴。
专资上缴速度很快,但返还的时候,从申请到拿到补贴却需要数月之久,甚至下半年才开始返前一年的。眼下疫情肆虐,影院都盼着这笔钱救急。
各地应对疫情政策均提到了专资,如“北京28条”中写到“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线”,要求资金支持政策提前启动,提前拨付。但多地条文更像是一种总量不变的“细则优化”——提前申报和拨付,多补贴受疫情影响的、经营困难的影院,至于提前多少,多补多少,筛选标准是什么,则不甚明朗。
广东电影局果断行动,公开了其负责的中央和省级专资影院分配方案,自2月27日起公示一周时间。整整51页文件,详细列举了全省影院拿到的补贴。
广东电影局公开了其负责的中央和省级专资影院分配方案(部分)
我们看到,广东省各影院能拿到的、可以用来应对这次疫情的专资补贴,基本都是从一万到十几万不等。虽然广东的执行力和透明度令人称赞,但这笔钱对影院现金流缺口依然杯水车薪。
至于物业方是否愿意帮影院减免房租,金融机构是否能够放宽还贷期限,也是一件碰运气的事。在这样特殊时期的拉扯下,影院并不太具备谈判的资本,可能还需要更多相关政策出台。
总之,今年的影院方,真的会很难。
今年本来会有一个“神仙打架”的春节档,可惜因为疫情胎死腹中。除了《囧妈》已经转投网络,其余六部电影仍在等待院线上映。
“北京28条”提到给予“未能如期上映的京产影片”一次性宣发补贴,给春节处于集中创作期的重点项目特殊补贴。
但严格意义上的“京产影片”究竟是哪几部,宣发补贴能有多少,什么才是集中创作期的“重点项目”,令很多人一头雾水。娱理工作室曾致电北京市委宣传部产业处和北京电影局,尚未得到答复。
除了上述疫情特殊补贴,制片方在平时可以申请的补贴有电影专资,以及其它的一些文化基金。
在2012年电影专资“新四条”颁布之前,有机会拿到专资的基本都是影院,引起了制片方的不满,2011年冯小刚就曾带头提议取消专资。“新四条”颁布之后,3D、巨幕等新技术格式且取得高票房的影片可以申请补贴,如3D《画皮2》就拿到了1000万补贴。2015年新的管理办法又将文艺片纳入专资重点补贴范畴,但对文艺片如何界定仍存在争议。
电影《画皮2》剧照
其它地方性资金的补贴办法也体现在疫情相关政策中。如“北京28条”写到北京宣传文化引导基金将提前启动,确保上半年拨付到位。上海的文化发展基金会2020年上半年的申报截止日期也会延长。
另外值得创作者注意的是,今年的新政策鼓励疫情相关的题材创作。那么是否该调整原先的创作方向,创作出既符合观众心理需求,又能得到政策扶持的项目?
如“北京28条”提到广泛征集反映抗议事迹的作品,择优予以扶持。上海也表态“将反映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文艺创作项目纳入选题范畴,重点加大资助力度”。
预计2020年将出现一批反映抗击疫情事迹的剧情片、传记片、纪录片等。这场疫情留给我们太多难忘回忆,确实是值得珍惜的创作题材。
疫情一线的护士和她的男友,来自韩国演员林秀晶的社交平台发布
2月26日北京电影局发布的复工指引明确要求,影院复工初期要在售票处实行观众信息登记,详细记录姓名、性别、住址、身份证号、联系电话、观影影片及放映时间、影厅号和座位号等信息,并且隔排隔座售票,每个影厅放映后都要彻底消毒一次。
指引发布之后,引起网友一边倒的反对声,纷纷表示“免费都不看”。的确,在26号就发布复工指南,有些为时尚早。几天后北京便在发布会解释该指引只是提前做准备,目前影院仍不具备复工条件。
截图自微博@新浪电影
就算是提前做准备,这些要求的实际可操作性怎样呢?
鉴于目前主流购票方式是通过网络购票平台,娱理工作室分别咨询了猫眼和淘票票相关负责人。
猫眼品牌与市场部副总监徐若侃表示,“如果监管部门及行业伙伴向猫眼提出这方面需求(隔排隔座售票及实名登记),从平台技术上我们可以配合实现。”
淘票票方面则指出,实名购票更难操作的部分在于线下,比如影院和购票平台的对接系统里如何锁座,影院该如何核实每个观众的身份信息是否真实?
至于每天公共区域消毒8次,每场放映后消毒一次,谁来监督?多出来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如何解决?
“相比影院该怎么做,更大的难题在于观众的心理关。就算疫情平稳了,观众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敢重新走进电影院。”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我觉得这个指南的重点偏了”,另一位院线从业者认为,“连复工时间都不能确定,有些影院已经复不了工了,要倒闭了。只要有一个病例在,密闭场所就开不了业,我觉得现在探讨复工没有意义。”
2017年地方出现过一段实名制购买电影票的新闻,后来就不了了之了。假如电影票真能实现实名制,那为何电影还分不了级呢?
复工后,如何恢复市场?
随着湖北以外地区新增病例的大幅减少,有些公共场所开始营业了。电影市场什么时候可以恢复呢?
钟南山团队的最新预测是,疫情将于四月底趋于平缓。
在病毒得到有效控制之下,确实应该尽快复工复产,经济停摆过久,造成的民生问题只会更多。第三产业普遍损失惨重,压抑的消费需求也需要合适的释放出口,电影和其它行业一样,也是很多普通人赖以为生的职业。
贾樟柯在上个月的柏林电影节上表示,他认为未来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观众不会想去电影院。也许要到6月或8月,观众才会回来。“由于上半年没有收入,很多电影公司将无法生存。对很多电影人来说,上半年的业务是他们收入的一半或三分之一的来源。”
传奇奢华影院总经理温诚更乐观一些,他说:“我觉得电影行业是可以很快恢复的。行业复工后影片如何投放,如何在最短期内恢复市场?比如可以准备把五一档打造成‘春节档’,集中火力猛攻一个档期。娱乐行业对于人民精神状态的修复、放松,是最容易、成本最低的方式。
当然,这些的前提是疫情结束,市区至少连续十天以上没有新增或疑似病例。不是所有行业都要立即复工,这是客观事实。如果四月疫情结束,五一档就可以;五一档不行,还有暑期档。”
他还提议,复工后可以先让进口大片顶上来。
如无意外,将分别于3、4、5月北美上映的三部好莱坞大片
中国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沙丹则提出,文艺片更适合开路:“北京电影局发电影院复工建议后,影迷们立即活跃了不少,都在猜测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英雄。在我看来,因为有隔排的要求,观众情绪也需要逐步释放,刚开始不太适宜大片开路(片方也不会乐意),温馨舒缓明亮的文艺片最好。
所以,建议商业院线还是以《小妇人》《婚姻故事》《邻里美好的一天》这类奥斯卡系片先上,我们艺术影院也可以安排《谈谈情跳跳舞》《小森林》《蛇之拥抱》《路边野餐》这类佳作开路。”
受疫情影响,《小妇人》《婚姻故事》已撤档,目前为待映状态
究竟谁更适合做复工后的第一个探路者?从春节档到三月初所有新片积压,主管部门该如何引导规划今年剩下的档期?对于撤档重映的片方,未来会是祸是福?
中国影市会因为这场疫情,失去一批好不容易培养起观影习惯的观众吗?还是会因为大家都在家憋了太久,迎来报复性消费热潮?
一切都还是未知数。唯愿疫情早日平定,所有行业都能重现往日生机。
【娱理】微信号页面对话框输入【各省政策】可查看全文
推荐阅读
主笔专栏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点击标题可阅读更多娱理精彩内容
点击一下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