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种期末备考举措值得反思(1)

康老师按语:

时下,期末考试在即,各中小学为了迎接上级教育部门的统考,可谓费尽心机,以各种方式来备考,这本无可厚非。不过,据康老师观察,各个中小学在积极备考的时候,采取了一些非常规方式,虽然这些方式中,很多只是暂时性举措,但其产生的教育影响却不容小觑。康老师就列举几种学校为了备考采取的临时举措,分析其中的利弊得失,并尝试提出更好的办法,与大家讨论。

备考举措一:取消体音美课

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明文规定:各地要根据国家规定的课程要求,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据,严格依照规定的教学计划推进,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非考试课程的教学时间,不得提前结束课程。

很多时候,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到期末考试前,很多学校就取消了学生的体音美课程,不是改成自习课,就是干脆上成了语数英等文化课,还美其名曰“不浪费时间,好好复习”。

因“左右脑分工理论”获得诺贝尔奖的神经生理学家罗杰斯佩里发现:左脑负责语言、逻辑、分析、判断、推理等;右脑则更擅长视觉和空间思维,具有更强的迅速辨别事物的能力,并能把部分和整体联系起来,常常通过直觉和灵光乍现来解决问题。

而学习的过程是左右脑共同协调分工的过程,如果只是单方面的使用左脑进行语言、逻辑、记忆等活动,学生的脑子反而得不到充分的调节和休息,时间久了会出现思维狭隘,效率下降,复习的效果反倒不好。

在高度紧张的学习用脑之后,能通过运动、歌唱、绘画等不同方式使大脑得到调节和休息,才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另外,很多时候,很多老师并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对待学校里发生的事,即使是学习成绩,也只是考虑自己的学科考试成绩优劣,自己能不能得到相应的积分或奖金,并不是为了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收获和自信。

我们只是站在功利的目的上,一味地强调智育的重要,往往忽视了体育、美育等对人的成长的重要。

备考举措二:课前取消所有娱乐活动

一到期末考前,老师总想学生把一切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希望一到学校,操场上看不到一个打球玩闹的学生,走廊边看不到一个嬉闹的学生,而教室里,学生们全是安安静静坐在自己座位上埋头读书、做题!这样的情况,老师们才会心满意足地评价说:这个班学习氛围真浓!

有的老师一到考前,教室里会在醒目的地方,贴上大大的标语“入室即静、入班即学”或者“不说闲话、不干闲事、不做闲人”等,以提醒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期末复习中。

于是,课间一切娱乐活动被取消。规定吃过饭,就得到教室来学习,连上卫生间都得小跑着去,值日卫生也会减少次数。

这样的全情投入,学生成绩一定能提高吗?

我看未必。

一味让学生只投入学习,没有任何喘息的时间,让学生陷入单调的重复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马上就会下降,效果也大打折扣。

寝室、教室、餐厅,没有操场的生龙活虎,没有课间的窗外眺望,没有饭后的同学聊天,没有课后的浅唱说笑,我们把学生强压进三点一线的学校生活,会过早地让学生对学校产生厌倦,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学生的注意力时间一般也只有二十分钟左右,根本不可能时刻对某一学习活动保持专注。

如果一味地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学生除了发呆,还能干什么?

《学习之道》一书中,提出:想要学得好,就得能在两个专注学习期之间空出时间,让神经模型得以巩固。这就像砌砖墙一样,你得给泥浆留出干燥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砖头之间能紧密牢固粘接在一起,成为牢不可破的墙。

书中介绍的“番茄工作法”就是一个张弛有度的保持专注和效率的好方法。投入学习二十分钟,再休息五分钟,再投入学习二十分钟,休息五分钟,如此循环。其实,这与我们上四十分钟课,休息十分钟的节奏原则是一样的。有学习有休息,有张有弛,才能保持学习的潜力,并不是一味地只顾埋头苦读,才有效果。

备考举措三:强制学生早起床、早到校

很多学校,尤其是封闭式的寄宿制学校,都会在考试前一个月左右,临时调整学生的作息时间,(有的是班主任老师私自对本班学生进行要求),比如让学生早到校半小时,或早起床二十分钟到教室上自习,进行复习。这仍旧是“拼时间,促成绩”的思维下的做法。

让学生早起,无形中就减少了学生的睡眠时间,改变了之前学生身体的生物钟节奏。

这样的做法固然给学生造成了一种紧张的学习气氛,能促进一部分学生抓紧时间、利用早上头脑比较清醒的时刻,学有所得,在短时间里起到“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效果。

但这种做法的弊端也是很明显的。

在思想意识上给学生造成了忽视平时学习的意识,“平时可以不认真学习,临近考试,我提早起床,少睡会儿懒觉,抓一抓成绩就不会差的!”养成学生的侥幸心理,对学习态度的端正不利。

更重要的是,虽然看似只是减少了学生几十分钟的睡眠时间,但这样对学生的身体损害及精力消耗还是很大的。

我们知道,不管是工人这样从事体力劳动的还是学生以脑力劳动为主的人,只要在工作或学习,大脑都会一直处于活跃状态,都会消耗很多的能量,而要想补充能量,消除疲劳,睡眠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要消除大脑的疲劳,往往比消除身体的疲劳需要更多的睡眠。

按睡眠时的脑电图模式,此期又分为四个阶段:入睡阶段、浅睡阶段、中睡阶段、深睡阶段。在每个睡眠周期中约持续30分钟,然后进入快速眼动睡眠。

人的大脑在睡眠中,会对当天发生的事情、学习的内容进行整理,作为记忆留在脑中。尤其是在浅睡阶段更能够进行各种信息的整理。

生物学研究显示,人在幼童时期倾向于早睡早起;而当人步入青少年时期后,昼夜节律会发生改变,导致青少年睡得更晚,起得也更晚。这种改变是由大脑内褪黑素的变化引起的,这一过程大约开始于13岁,在15到16岁明显增强,而在17到19岁时达到高峰。那么这个现象会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吗?

网载,根据明尼苏达大学应用研究与教育改进中心主任凯拉·瓦尔斯特隆(Kyla Wahlstrom)今年2月发表的论文,答案是肯定的。她跟踪调查了在明尼苏达州、科罗拉多州和怀俄明州的8所公立中学里就读的9000多名学生。结果发现,如果上课时间调整到早上8:35或者更晚,一个学期之后,学生们的数学、英语、科学和社会学成绩普遍提高了1/4个等级,例如从B提高到了B与B+的中间位置。

所以,有人就说:中学上课晚一点,学习成绩好一点。

要想提高复习效果,提升学习成绩,不是提早到校、提前起床,按照平时的作息时间就行,以免打乱学生的生物钟,调整适应新的作息时间影响学习。

另外,如果学生早上被闹钟叫醒时,正处于深度睡眠,那么,醒来之后,会觉得头昏脑胀。这时早起,看似节省了时间,但很多学生来教室后,也会神不守舍,发呆犯困,根本做不到有效学习,更别说上午上课时,最需要脑力的课堂效果了。

其实,适当地午休或课间小憩,也是失为一种调节大脑的好习惯。

保证学生的睡眠,不只追求“珍惜时间”、“废寝忘食”的精神力量,更要给学生一个科学的“精力管理”的指导。身体是精力管理的一个重要基础,如果身体得不到休息,脑子得不到放空,只谈精神,只谈成绩,是没有用的。毕竟,一张一弛才是文武之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几种期末备考举措值得反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