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从懂得分寸感开始

      去年,一则”因女儿考上清华,郭女士被踢出群聊的新闻上了热搜。郭女士的女儿考上了清华大学,她把这个好消息在微信群里发布,但是却被踢出了同学群。她不理解为什么?

成熟从懂得分寸感开始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将她踢出同学群的老班长表示:大家已经忍她很久了!

      郭女士本身是教师,女儿的成绩又拔尖,便成了她炫耀的资本。她每天像例行公事一样在群里夸赞自己的女儿,还晒出女儿用功的学习笔记;和别人分享自己女儿的优秀;

      微信群变成了记录自己女儿的功勋册。所有的人,都从一开始的羡慕恭维,到后来失去耐心;她以为别人是嫉妒;

实际上,她是犯了人与人交往中的大忌:没有分寸感。

      即便是亲人,都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这个距离,是留给自己体面的余地;也是体谅他人的共情,微信群里只是萍水相逢的点头之交,凭什么每天要捧你、赞你千百遍呢?

      不分场合的聊天,且都是以自己的事情为中心,开口说话从来都是你你你,总是善于发现别人的问题,从来不回看自己,如此这般都是人际交往中分寸感的缺失。

试想,当一个人用自己的事情,轰炸着周边所有的人,身边的人是什么感受?毫无疑问,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崩溃感。这绝不是耿直和热情,而是缺乏分寸感的体现。

郭女士年纪不小,但还不成熟,因为她总是自我中心,不懂得分寸感。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提出了一套“交际距离理论。

什么是“交际距离理论”?

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自己把握的自我空间,它就像一个无形的"气泡"一样,而当这个自我空间被人触犯,我们就会感到不舒服,不安全。

这些领域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共距离。

亲密距离是恋人,夫妻间的距离。

个人距离是亲朋好友间的距离。

社交距离是工作,社交中保持的距离。

公共距离是陌生人间的距离。

交际距离理论可以解释工作与生活的很多问题:

在工作中,矛盾和冲突是常有的事。一个人的分寸感强则是对事业进行加分,而没有分寸感的人,会让工作停滞不前。

有分寸的父母会协助孩子维护其自由和独立的个性,会让孩子学会自食其力,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生活独立、思想独立并健康的人。而没有分寸感的父母会减掉孩子的羽翼,将子女的人生攥在自己手里,美其名曰为孩子好,实际上肆意入侵孩子的生活,剥夺了孩子独立生活的权利。

“婆媳问题”的产生就是很好的证明,为什么 “婆媳问题”会一再成为婚姻中的主要矛盾?究其根本,就是婆婆与儿媳之间的分寸没有平衡好。如果一个没有分寸感的婆婆总是侵犯子女的独立空间,对子女婚后生活指指点点,企图“喧宾夺主”,想必这是谁都要生气的。如果一个没有分寸感的儿媳总是对婆婆埋怨,源源不断的索取而不知回报,谁又能忍受这种儿媳呢?

恋爱中的情侣也需要有分寸感,在谈恋爱的时候,有的人患得患失,会通过查手机、翻日记的方式来确定对方的忠诚,这种行为就是超出了亲密距离。每个人或多或少会有自己的一方天地和净土来保存自我,不容许他人侵犯和窥探。即使是再亲密无间,也需要保持亲密距离。

懂得分寸感,是一个人骨子里散发出来的舒服感。也是为人处世中最重要的情商。

这个世界上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

自己的事,只能自己做,不要依附别人;

别人的事,只能接受和尊重,不要强加干涉,也不应该干涉;

老天的事,好好配合,天下雨就要打伞出去。

当一个人缺乏界限感时,常常把自己的事托附他人,邀请他人跨入自己的界限,也常常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强行跨入他人的界限。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自然长大,但是想成为成熟的人,从懂得分寸感开始。

分清不同的人,保持适当的距离,分清自己与别人的事,做好自己的事,少管别人的事,顺应老天的事,才能成为成熟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熟从懂得分寸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