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毛猫书房#《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笔记07:口语特征

#短毛猫书房#《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笔记07:口语特征_第1张图片
继续第三章

在口语文化里,即使有可能用非套路、非格式化、非记忆术的语汇思考问题……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恢复

这句话可以作为昨天的收尾。凸显了学习文案要学习口语套路的意义。

紧接着沃尔特·翁详述了口语思维和表达的特征,共9点。

读书不是考试,无须记住9个特征,各是什么,最重要的还是这些特征究竟如何表现?

特征一:附加的而不是附属的

这句话很拗口,直接看例子。沃尔特用新老版本的圣经《创世纪》做了比较分析。篇幅有限,这里就摘录了第一句。

1610年版本:

In the beginning God created heaven and earth. And the earth was void and empty,and darkness was upon the face of the deep;and the spirit of God moved over the waters.

1970年版本:

In the beginning, when God created the heavens and the earth,the earth was a formless wasteland,and darkness covered the abyss,while a mighty wind swept over the waters.

非常明显的区别是带有口语特征的旧文本,用了很多“and”,有点中文“然后”的意味。所谓附加的,就是话是一句一句加在前一句后面,不讲语法结构,前后句关联性很弱。

新文本用了“when”和“while”,带有明显的句法结构,句子很有明显的主从差异,以形成顺畅的叙事流。

用个不恰当的比喻就是,口语文本就好像记流水账式日记,书面文本就要讲究阅读体验。

重新学习口语文化之后,我对两件事变得不那么计较:不影响理解的错别字和不影响理解的句式——这种计较都来自书面文化。

TED演讲集曾有一期好像是讲15天学会一门语言。我们理解学会一门语言大概是能够看原声电影不用字幕,能读懂复杂文本,但演讲人给我们展示的是如何快速学习口语。

怎么做的?大致是先学指称,例如“你我他”,再学一些日常常用的动词和名词,例如“吃苹果、喝水、买东西”。不必在意句法结构。举了简单例子,一个外国人走到你的水果摊位前,跟你说“苹果想吃我”,你可能会愣一下,但是应该能让你理解他想说的是“我想吃苹果”。

这个状况沃尔特·翁如此说:

书面话语的意义更加依赖语言结构,它缺乏口语语境正常而充分的存在条件;口语语境围绕口语话语展开,有助于确定话语的意义,从而使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不依赖语法

口语总是两个人以上的事,有具体的环境做交流背景。

特征二:聚合的不是分析的。

说士兵,必定是勇敢的士兵;说公主,往往是美丽的公主;讲后妈,大概都是恶毒的后妈;天气好,永远是阳光明媚。

以上是口语的聚合特征。【原文】依赖套语来确保记忆

少数民族的猜谜对歌,大概也有类似的作用。以没有民族文字的畲族的山歌为例。

女生唱 

问你什么三角尖? 问你什么歪南山?

问你什么直直竖? 什么手会指上天?

男生对 

铁铸犁头三角尖, 铁铸犁壁歪南山。

木做犁尖直直竖, 木做犁手指上天。

山歌中的问题不是真问题,也不是要散布疑问,是用来确保聚合结构的完整。

学生写作文,老师是十分反感聚合式的套话的,强调不能总是“充实的一天”、“看到胸前的红领巾”,书面文化对口语文化的侵袭从读书识字伊始就开始了。

今天就读这两点。

明天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短毛猫书房#《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笔记07:口语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