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分两种,一种是舆论约束下的老好人,另一种则是自我约束下的真好人。
我常常在思考:制度是什么?
当我看到夫妻之间会因约法三章而每日相敬如宾,从不逾矩;
学校之中会因制度明确而运作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社会之中会因法律严苛而弊绝风清,政治清明时,
我明白了:原来制度是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制定的,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定或行为准则。
制度越是细化,落实到行为主体身上的责任意识就越强烈。
因此,制定制度之后只需要行为主体照章办事,任何社会矛盾似乎都会迎刃而解。
然而,如今社会上频频发生的各类违反制度的恶性事件,难道都可以归咎于不完善的制度体系吗?
若果真如此,那为何有些制度明确摆在那儿,却不能再发挥其约束行为的功用了呢?
在生活中,我们总可以在许多大学生口中听到一句话:“好怀念高中生活!”
话里透露的,不只是怀念,更多的是对时光易逝的感伤和无所适从的无奈。
没有了老师手上冰冷无情的教鞭和整日无休止的唠叨,学生们几乎都变得惶惶不可终日了。
究其原因, 是缺乏自制力的学生成就了一批严厉苛责的老师,还是事必躬亲的老师塑造了一群逆来顺受,乐于被安排的学生呢?
其实都不是。
真正的原因在于带有强制性的制度,它让我们从自律退化为他律,无形地削弱着我们的自觉意识。
试问:一只久在樊笼里的幼鸟,等到哪一天突然重获自由,它还会飞吗?
同样,脱离了相关部门的监管,制度也只是一纸空文。
那么,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使行为主体自觉遵守社会制度,践行社会责任呢?
我觉得关键在于提高行为主体的道德水平和增强他们的自律意识。
三国时刘备曾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因此,严格地要求自己是道德完善、慎独自律的完美体现。
“感动中国人物”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自律者中的典范。
在漫漫的孤独之旅中,他对自己要求严格。
无论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多么恶劣,他都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他服务无数山里人,为我们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提高道德水平和增强自律意识同样离不开自我反省。
一个人要进步,就要经常地反省自己。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
我每天上百次的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的和至今仍在领受的东西.......
正是这种勤于反思,严于律己的精神,才成就了如今举世闻名的爱因斯坦。
如果说“他律”是一面盾牌,它能帮助你抵御各类“糖衣炮弹”,那么“自律”就是 一剂良药,它可使你精神昂然,内心清明。
让我们用“自律”来警示自己,鞭策自己,坦荡为人,踏实做事。
这样,制度的“他律”性才能得以体现,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