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瑰宝——“China”

指尖上的瑰宝——“China”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china”是汉语“昌南”,即“瓷器”,为“中国”的代名词。

指尖上的瑰宝——“China”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醉心于陶瓷之美。但是你是否知道要制作完成一件陶瓷器物,需要七十二道工序。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曾在他的《天工开物》中写道:“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

指尖上的瑰宝——“China”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传统的制瓷手工艺的保留与发展,流失和消亡, 亟待抢救和保护。

指尖上的瑰宝——“China”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景德镇,置业于瓷。活于瓷土之间,昌于瓷土之上。陶瓷这种美丽的艺术品在几千甚至几万年前的祖先手中流传至今,不断的在工匠手中变幻。而为了让陶瓷这种上天赋予人类的礼物变得更加完美更加精致,景德镇的工匠们不断改进工艺工序升华此间魅力。

指尖上的瑰宝——“China”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千余年来,景德镇制瓷业集历代名窑之大成,汇各地技艺之精华,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手工制瓷工艺生产体系,创造了中国陶瓷史上最辉煌灿烂的一段历史。

指尖上的瑰宝——“China”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为中国陶瓷业中的杰出代表,手工制瓷工艺专业化程度强,行业分工极其细致,最核心的包括拉坯、利坯、画坯、施釉和烧窑等五项工序。

指尖上的瑰宝——“China”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拉坯是让瓷土初具形态,而经过工匠的手形成人们心中的具体器样。“利坯“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在每一间拉坯坊中都会有多个转盘,把粗坯立于上面,用电力带动转盘,让粗坯快速旋转,然后工匠手中会拿着至多只有十厘米的利坯刀对粗坯本身进行削、括等深加工。

指尖上的瑰宝——“China”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据资料记载,最早被记录的利坯工序叫慢轮利坯,自石器时代便开始有了,人力转动底盘并进行利坯。但是用什么样的材质进行利坯呢?有人猜测是是用锋利的石头,也有人说可能是竹刀。但都无从考究。当时没有任何金属,无论是用什么样的材料进行利坯都让人佩服这些祖先的伟大智慧。

指尖上的瑰宝——“China”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运行的拉坯坊里都会堆积着工匠利用利坯刀在粗坯身上刮落下来的细微瓷土。每天要利坯的粗坯多了这些瓷土累积起来也就多了,自然而然利坯工的双腿便会被掩埋在这些“瓷土山”中,可见他们对职业的高度专注。对他们来说,手中的粗坯犹如婴儿,现在要经过他们的手使其成长。瓷工手中的每一把不同的利坯刀对他们来说其实就是搭档。对瓷坯进行精细严苛的修改,哪怕修改之前和修改之后只有0.1厘米的差距都不许丝毫不差。这与国外大部分的机械化利坯不同。这使得每一件瓷器更具有人的气息。就这样的被每一道工序的工匠赋予灵魂。

指尖上的瑰宝——“China”_第1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景德镇的制瓷行当继承了祖祖辈辈的传统与文化。地道的景德镇人天生带着对泥土的亲近感。这是印在景德镇这个城市里最深的印记。

指尖上的瑰宝——“China”_第1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从一块普普通通的瓷石到一件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这是陶瓷与严苛的工序密不可分的。这也让工序与匠人本身自带着让人无法抵抗的魅力。只知道陶瓷的精美而不明变化的过程是无法深度品味的。

指尖上的瑰宝——“China”_第1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今天工业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手工成为极度稀缺的美,手工不但美,它是人类进化的一切根源。所以今天的人类已明确这一点,以至全力保护这种手工遗产。这就是“非遗”。景德镇到处都弥漫着手工之美。古老的手艺仍活的化石,他们就是一道只有景德镇才有的风景。

你可能感兴趣的:(指尖上的瑰宝——“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