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态度
最近开始看“奇葩说”,第六季有一期辩题是“正确的废话,还要不要说”,这一期辩题让许吉如登上热搜,也让当时正在看热搜榜的我开始看起了“奇葩说”。对啊, 我以前是不看奇葩说的。
以前为什么不看奇葩说,因为我最开始看的时候产生了巨大的疑问,我搞不懂这个节目到底有什么存在意义。哈哈,也许那时候我在追求存在意义和价值体现这种类似问题上稍微有点激进。
那时有的辩题看起来真的很无聊,虽然现有的辩题依然也会无聊,摊手jpg。但是我现在可以接受这种辩论和思考的方式,也能接受这种无聊了。此时我内心回荡着,伟大的哲学家王境泽曾提出的哲学理论:万事万物,逃不过真香。
每个人本来就有不同的思维和经历,我觉得没有办法去说服另一群人也必须要抱有和你一样的观点。有的人就是很理性,从价值主张、逻辑层次、理性分析,说得头头是道,天花乱坠。然而也有人就是感性生存,他更在乎生命、在乎人和人的联系、在乎七情六欲,怎么去统一啊,真滴有必要浪费时间统一吗?
我那时觉得,奇葩说这么多辩题,很有必要先搞一期辩题《奇葩说这个节目总是各执一词,并没有真正说服谁,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先把这个辩题说说清楚,再去讨论什么正确的废话要不要说,博物馆着火是救猫还是救画的问题好了。
也不知道为什么,现在不再思考以前的这种问题了,我可以站在辩手的角度更加多元的看待每一个问题,我也清醒的知道,奇葩们有时候为了节目效果,有时候因为自己战队已经选择了正方或反方,他们必须站在队伍的一边去辩论,即使他们内心并不一定这么认为。
但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个节目真正的作用,并不在于去说服对方,也不在于你站在哪一方,观众如我,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思考、去倾听、去理解、去审视!
关于意义
思考,是思考每一次辩题,我个人的观点是什么?我的理由是什么?
倾听,是倾听每一个奇葩的发言,听听别人不一样的角度,导师的个人观点和点评。甚至还有弹幕网友的发言。
理解,是在听完辩手的发言、他们的表情动作、现场观众的反应,尝试去理解他们的思路,他们的发言和观点背后,还有怎样的故事?
审视,是在看完每一期节目,或一边看的同时,去审视每一个人、每一次金句、每一个回复、每一次辩论的结果。他们有个人的特色,比如黄执中喜欢质疑题目和从题目分析,再如詹青云喜欢用理性和逻辑输出主张,再如肖骁擅长那些经常不被人注意的角度分析问题。
审视 ,是一个中正、客观的上帝视角,不偏颇任何一方,也不苛责任何一方,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那么当我们了解一个人的特色时,就可以预测他会在每一期如何去辩论,再结合他们各自的个人经历如何造就今日的性格特征。导师的发言是否真滴符合他个人的主张,个人认为一直以来薛兆丰教授做到了十分符合。
关于尊重
说完奇葩说,再说两个不同事件,有一种不尊重领土主权的明知故犯,还有一种不尊重生命的惺惺作态。事情性质并不相同,但我们还是可以结合在一起讨论。
如果是明知故犯,那么这种道歉永远不会接受。如果是虚情假意,那么这种道歉永远不会得到原谅。
上半年有MAC中国官方道歉。前不久有杨幂牵头解约范思哲,易烊千玺通过工作室向纪梵希发出解约通知,模特刘雯贴出律师函宣布和蔻驰解约,演员江疏影宣布与施华洛世奇解约,演员林允宣布与CALVIN KLEIN终止合作,歌手张艺兴宣布与三星手机解约。。。。。。
前不久,还有NBA总裁肖华无视中国对领土权威的重视而故意做出冒犯性声明。
每次看到国外某大牌道歉的新闻,我都想起一句不中听的老话,叫做“又想当女表子又想立贞洁牌坊”。这里的“又”不是指他们曾经给中国消费者道过歉,而是,这已经数不清是多少次国外公司的官方致歉了。
为了钱和中国市场消费者,他们卖尽力气做宣传和推广,结果屡次在台湾、香港问题上触犯我们国家的底线。但只要网络舆论稍微对品牌不利,他们为了挽留中国消费者,立即发布官方致歉。可笑的是致歉方式,经常只在国内宣传渠道中发布中文致歉信,并不会在国外媒体渠道和官方渠道发布此类消息。
如果道歉有用的话,要警察干什么?更可况还是这样不走心的方式。
当我再次看到某品牌中国官方道歉,心中顿时涌出嘲笑。为什么总是习惯性伤害我们一次,然后再恬不知耻地道歉?为什么一开始发布宣传时不注意消费者到底会关注什么?是为了试探中国消费者的眼力、耐心和底线吗?一次次其他品牌的致歉和无奈退出中国市场,还不够你们作为前车之鉴吗?
我记得电影《绿皮书》,唐雪利博士,为什么一次次受到暴力、奚落和屈辱对待?多数人内心清楚地知道这是在种族歧视,故意找茬故意伤害他,当知道他是一个著名的钢琴家时再无可奈何地道歉,他只能一次次受伤和忍耐。我有时候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子的人,但转念又吐槽自己又开始双标了,这个问题永远不会有答案啊,毕竟人这个生物具备如此多的可能性。
想起港剧中会有一个桥段,法官为了强调法庭纪律会警告某些过于激动的出庭人士,甚至提出状告对方藐视法庭罪,以前还觉得是为了搞笑,后来才知是真的有这样一个罪行。你看看,法庭和法官就会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而制裁藐视纪律的任何人,此时道歉是没用的。
但是当我们走出法庭,没有藐视法庭罪这个法律条款保护的时候,对于此类明知故犯的行为,多数时候是非常无奈的,也许在那群人的意识里就是要先伤害再道歉。作为”被伤害的人“,再也不能软弱,必须站起来强调权利,让对方意识到猖狂的代价。
说完明知故犯,再说说惺惺作态。
最近浙江卫视的高以翔事件,关注此事的人和粉丝们肯定也知道,作为节目制作方,他们绝对也不想发生这样的事情,但当事情已经发生,节目方并未给予大众一次及时的认错,官方的道歉。更何况,这一次不止那些品牌方的经济损失,而是有一个活生生的人,他做错了什么,凭什么付出生命的代价?节目组能用什么代价来道歉,来弥补?他的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为什么要品尝这样的人生苦楚?
根据粉丝二十问,节目组背负着很大责任,节目强度预测、节目时间及人员安排、医护人员等问题,都尚未给出明确的合理答复。事情已经过去了10天,不禁让人质疑是不是因深知互联网热门时间的一周规律,只要这次热度下去,总会有新事件来转移公众视线。
我想说,不诚恳的致歉总有耍流氓的嫌疑,惺惺作态的声明必定引人不满。也许热搜会遗忘,但互联网不会遗忘,粉丝和家人不会遗忘。
中国的民法有个最基本的价值观,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
我不是高的粉丝,但希望看到官方也能有个好态度,给出一份满意的答复,是对死者的尊重,也是对生者的告慰。千万不要学习国外品牌方的恬不知耻,利益是相互的,漠视生命的代价将会很大,不要失去的时候才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