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樊荣强
课堂上,老师讲授经济学:“何谓第一产业?喂牛,养羊。何谓第二产业?杀牛,宰羊。何谓第三产业?吃牛肉,喝羊汤。 ”有学生问:“那么,文化产业呢?”
老师眼睛一亮:“问得好!不愧是俺的好学生。”然后回答:“所谓文化产业,就是吹牛皮,出羊相!”
当然,这只是一个段子。
农业是第一产业
从人类诞生开始,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各种产业、行业令人眼花缭乱,于是就有人进行了产业划分。
1935年,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阿伦·格·费希尔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最早提出了三次产业的概念。他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和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顺序,将国民经济部门划分为三次产业: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它是世界上通用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
这个第一、第二、第三的称谓,并不是按等级而命名的,而是按顺序而命名的。
人类从大自然中走出来,从动物世界里脱颖而出,一直都在依靠大自然的恩赐而生存,也一直都在与大自然作斗争而发展。在这个依靠与斗争交织在一起的物质文明的进步历程中,总是会发生一些突破性的变革。正是这种突破性的变革,出现了产业的分化。
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一书中写道:“人类曾有长达250万年的时间靠采集及狩猎为生,并不会干预动植物的生长情形。”人们不会去管究竟无花果树该长在哪里,羊该在哪片草地吃草,又或是哪只公羊该跟母羊交配。
但是,“这一切在大约1万年前全然改观,人类开始投入几乎全部的心力,操纵着几种动植物的生命。”这个时候,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农业革命诞生了。
农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与生活方式,吃的问题不是靠采集与狩猎来解决,而靠种植与饲养来解决。这样的农业生产方式延续了几千年,农业成为人类的第一产业甚至不仅是顺序第一,而且是基础第一。
工业是第二产业
绝不能说,在工业革命之前人类就没有工业。事实上,在工业革命之前,人类还有一个漫长的手工业时代,也就是以人力为动力的作坊手工业时代。
手工业只是农耕文明体系中的重要部分,而比较发达的行业是:提供农具与兵器的冶炼业,提供衣物的纺织业,提供食具的陶瓷业,等等。
十八世纪中叶,由于蒸汽机的发明、煤炭的开采和钢铁技术的提升,从英国开始并传播至整个欧美的工业革命爆发了。
工业革命的标志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由于机器化大生产的兴起,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分工的出现,并进一步推动了工业生产的规模化和国家财富的增长。因此,工业化完成得越早的国家,在近400年来都崛起成为工业大国,可以说整个世界近代史就是工业强国争霸的时代。
服务业是第三产业
二战后,西方国家基本上全面完成了工业化进程。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进步,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对整个经济的贡献值和就业人员的比例开始发生变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比重都不同程度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
这意味着人类第三次产业革命发生了,也就是服务业革命。
当然,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依然是第二产业增长速度比较快,而且占有较大比重。但是,当工业化水平达到一定高度之后,服务业的增长就会超过工业的增长,不管是速度还是比重。
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中国如何呢?2013年中国服务业占GDP比重首次超过工业,2015年服务业占GDP比重突破50%。
这表示中国的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更表示中国离发达国家不远了。
还有第四产业吗?
随着“低头族”的出现,标志着信息化和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强力渗透,以信息和知识为主体的产业更加引人注目,因而“第四产业”的提法出现了。
1977年,美国经济学家、信息专家马克·波拉特等人出版了《信息经济》一书,该书按产业分化和各类产业发展速度,采用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四产业的提法,提出了国民经济活动的“四产业划分法”,即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业。
这种方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毕竟,传统的三次产业分类方法已经不能确切地反映今天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现实情况,这种新的划分方法有它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