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或者读自己。

读书,或者读自己。_第1张图片

​“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罗曼·罗兰

作者丨谢丹儒

图片丨艺子

1.

多年来,养成一个不太好的习惯,喜欢买书。

家里堆了一堆的书籍,各种杂书,基本上都是没怎么翻过的。有些书怎么来的,我自己都不知道。

当然,我要说的不是花了大价钱买来的,这个我是知道的。我疑惑的是为什么会买那么多的书,买来又不看,送人又舍不得,堆在角落里又有点浪费……

就这个问题,我想了许久。

可是,脑子里乱哄哄的,什么也没想出来。反正就是买来了,放在那儿了。

我看着这一堆的书,那些陌生的书名、作者,我想寻找点什么出来读一读。可惜没有,没有一本书让我有想读下去的冲动。

所以,这些书是怎么来的呢?我很好奇。

我仔细查看了一下自己的购买记录,发现桌子上堆放的书籍,电子版本也有一套相同的。也就是说,我买了两套一模一样的书,花了两份钱去买同一套书。这很不理智。

我草草的翻看了其中一本,看完后就更摸不着头脑了。书里的内容毫无疑问,离我的生活很远。甚至,压根就毫不相干。但是我买了,而且买得不止一本,我买来的绝大多数书籍都是这种,很晦涩,还有一些是古文的,这就让我更加困惑了。

好像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这么蠢的一个人,花了一大笔钱买了一大堆的书,还都看不太懂,也对生活没什么帮助,那我是图什么呢?

这其中也有几本熟悉的书籍,是我以往睡前要翻一翻的书。《长短经》、《沉思录》、《叔本华美学随笔》。

光是看这些书名就知道,书里的内容离生活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尤其是与我现在的生活。

我在想什么呢?为什么要读它?为什么买?

2.

我已经好几日没看书了,以前睡前读一读书的习惯也被刷剧所代替。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黑暗中,躺在床上,偶尔会有音乐、对白和枪声传来,觉得有一种朦胧的快乐,在这快乐中感觉到安宁,然后睡去。

很多次,我都是伴随着这朦胧的快乐睡着了,醒来毫无疑问,手机没电了。

甚至,有时候忙碌了一天,到了晚上自己也知道该睡觉了,可就是脑袋还很清醒,我便用同样的方式给自己催眠。效果是好的。

但睡前读书就是另一回事了。读书的时候,好像我总是很容易陷进去,陷入无限的遐想,浮想联翩,还时有想坐起来写一写的冲动。无疑,读书令我感觉到清醒,思考的快乐让我近乎无法很好地安眠。看了一页,就会期待下一页的内容,总想多看一点,再多看一点。彼时,理智已经不管用了,我完全沉浸其中。

很多次,我几乎是连着一天一夜没有睡觉的。看书从躺下的那一刻看到早上太阳升起,肚子开始反抗。接下来的白天,要么得睡觉了,要么就疲惫不堪的熬着等再一个夜晚降临。

现在想想,觉得挺不可思议的。尤其是现在看到堆放着的书籍,我完全无法想象过去的我究竟是在做什么,到底读书是为了什么呢?

如果是为了助眠,已经被验证是无效的;如果只是为了阅读所带来的愉悦,那现在这份愉悦是不存在了吗?

我还留意到其中堆放着的书籍里有一部分是关于人性的,这类书籍是最新的,还有几本甚至都没有拆封过。

太奇怪了,我在追求什么呢?

我从过去几年到最近几天,我还是想不明白为什么。

3.

现在想想,几个月没去图书馆了。

好像自从买了阅读器起,我便没了去图书馆的冲动。

至于读书,就更少了。

所以说,这是否是个错误的决定呢?买阅读器,不去图书馆,不看书。

瞬间,这些东西都成为了某种多余出来的东西,霸占着空间却没有发挥出任何作用,对生活更是毫不相干。

前几天,老爸打电话过来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说二十一号,农历二十七。

老爸说,这么晚回来有什么用,本来想要是你早点回来,有朋友介绍说某某地方有一个女孩,在浙江打工,距离家也不远。

我开玩笑说,在浙江打工的女孩,我养不起啊。

我没去过浙江,但就我了解,浙江的消费水平和厦门比较起来,更接近上海多一点。消费水平挺高的,而现在的我一贫如洗,谈恋爱、相亲、结婚,这等大事好像怎么也和我扯不上关系吧。

接着老爸便说到我的年龄。年龄偏大是个很严肃的问题,年龄偏大还不结婚更是一个大问题。

我无言以对。我承认,老爸说的是对的,可是我也明白,婚姻对我而言,我很是挑剔。哪怕嘴上不说,心里也明白,相较于老爸在乎的那些,我更在乎的是一些精神上的,思想上的匹配。

所以,我基本上不抱什么积极的想法。

我不确定这是否和读了一些书有关,总感觉爱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多多少少从平日里的接触就能感觉差别。

但我现在不怎么读书了,思想会不会改变呢?

可能内心里还是希望找一个不太一样的人吧。最好是,有趣一点。

4.

我是挺无趣的一个人,找一个有趣的人似乎对方会吃亏一些。

可能人就是这样,自己没有的,总希望能够多了解一些,多接触一些。

可能这也是人生的一种可能性,在寻找着另一种可能性?

毕竟,每个人的人生只会有一种,那就是属于自己。其他的,就都是别人的了。若是恰巧有幸目睹、见证,哪怕不是自己的,好像也多少能够收获点什么。

至此,之前的困惑好像豁然开朗起来,一下子就都有了答案。

我买那些书,可能也不是真的想读它,那只是我没有的,我想多了解一些,多寻求一些可能性,满足内心的好奇心。买来了放在家里也好,它本身就意味着多了一种可能性,也许某一天我会翻开它们,认真的读一读。

如此说来,就都解释得通了。因为我没有,所以我希望能够多了解一些。过去是,现在也是。

只是,这些书该怎么处理倒是一个问题,尤其是现在的我连书都不想翻了。

我生活中,有很多这样多余出来的东西,被遗弃是大部分东西的命运。

“可能是我一时兴起又放弃的事情太多了,所以别人对我也是如此。”

至于说,我们失去的东西也会难过地想要找回我们吗?最好不要。

放下就是放下,拿起就是拿起,别老是挂念着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尤其是放着多余,扔掉又舍不得的。这会让我们一再的陷入亦步亦趋之中,不断重复着昨日的生活,无端的错过大把时光。

好像,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对当下还蛮重视的。

以前,我还挺怀旧的,甚至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忍不住去回想,去怀念。

现在的我倒是很少这么去做了。往前看,或过好当下,时不时的向前迈一点,好像这样才过得比较安逸一点。

安逸,是个很难定性的词,但对我来说,确实很重要。

5.

我承认,我是个无趣的人,从来如此。

我不太爱凑热闹,也对大多数人感兴趣的东西也都提不起什么兴趣。

好像,我在意的东西,真的很少,越来越少。

有时候,我可以坐着发呆很长一段时间,或是独自一个人去海边散步,听听音乐,偶尔也胡乱的买一些没用的东西来打发时间,但我真正发自内心热爱的几乎没有。

总感觉每一种东西出现在生活中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这些东西有意义。时间一长,就容易厌倦,时间过短,也难以建立兴趣。生活中绝大多数东西都是如此。读书,也是如此。

有时候,读一本书,翻个几章节看看就觉得挺满足的,但是时间太长了,又开始计较起得失来了。好像总得留一段时间出来,去思考,去发呆,去写写心得什么的。

这样的生活,仅仅听着就知道很无趣,像是一个个框框架架给框定住了,而这样的生活,我竟过了二十几年之久。如此,还指望我多有趣呢?

读书就更是如此了,读完一本书总是需要很长时间去消化它,与之一起还有消化它所带来的空落感。有时,这种空落感甚至需要花费整整一年的时间去平和,这是很难受的一件事情。

就好像一本书,就是一年的时光,而我活成了书里的人。除此之外,还没有人配合剧情演出,只能在自己的世界里去脑补。

可以想象,这是一种很孤独的状态,这种感觉很不安逸。我甚至不敢奢望等待我的下一本书什么时候出现,或存在与否。

就像之前,我读《局外人》,读《人间失格》,花费了几乎我两年的时间去消化这些。甚至,一度我怀疑我自己是否病了。

不读书还是有好处的,生活中总会有别的能够吸引我们的东西出现。

活在现在,总比活在书的世界里,或活在过去里,更让我能够抓得住一些东西,还可以依靠一些东西给予我某些方向感。

现在,我也想明白了:读书,与其说是读书,倒不如说就是在读自己。

6.

试想一下,我们会愿意读的书,总是在某些方面能够吸引我们吧。

当然,排除过去应试考试的那种不得不读的书。

就我现在而言,能够读得进去的,大部分都是和自己的想法,或现状多少有些相关性。可能让我想到某些未曾意识到的地方,或是渴望的东西。

其实,也是在找答案,找人生的答案,找人生的方向。书,无疑提供了诸多的方向。

或厚或薄的一本书,总归是说了一些什么,能听得进去的东西很少,但还是存在的。

多了解一些,多接触一些,多读一些好的书籍,就是遇见更好的自己呀。

试想一下,如果读一本书能够触发我们某个点,让我们意识到还可以拥有更多的可能性,这就挺好的。说白了,这就是多了解一些关于自己的各方面。

虽然说,偶尔可能会伴随着某种挫败感,或陷入作者精心设计的“陷阱”里去,那好像也挺好的。不说什么“失败是成功之母”,就“人生多一种尝试”想想也还不错啊。

事实上,很多书就是这样,因为只是顺理成章的事,压根就用不上想象,更不需要经过任何验证。而没有带着目的去生活,多少会容易迷失方向。

就像《鼠疫》里提到的:“一提起真理,自然联想到“放之四海而皆准”,何其高远,何其圣洁!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仿佛相距十万八千里!这表明,至少在我们的心中,真理已经神圣化了,偶像化了。”

而我们的人生是否有这样的真理存在呢?我是不敢想象的。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很顺理成章,不是吗?

7.

所以,读书就是在寻找,找自己,也找世界。

我们活在此处已然是事实,无需狡辩,无需掩饰,无需伪装,它存在着,它就是了。

那么,更多的呢?那些不确定的,那些未知的,那些属于未来我们可能得以遇见的,书里是否有呢?

就像我们问自己,如果当初坚持下去会怎样?如果当初选择了别的选择会怎样?如果人生再来一次会怎样……“如果”是想象的,而现实只有结果和后果。

书,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代替我们去尝试了更多的可能性,带我们走到了更远的地方,能不能回来我就不知道了。

不过,这段时间我没怎么读书确实挺无趣的,无趣得连我每天的日记我都找不出新的内容来填充,哪怕这是新的一天。

读不读书,看自己吧,就像读自己,是否需要读,是否值得读,还是选择认真生活,都好。

不过,对于我来说,读书,或读自己,还是值得读一读的。

做个明白人,可能太难,去尝试着读一读自己,解读过去,理解现在,展望未来,多一些方向感,多一些不确定,也是给自己多一些机会,多一点可能性。如此,挺好。

读书,或者读自己,挺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或者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