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个在夹缝中求生的城市

                                                                               1

                               在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来到香港;走进20年前电视的画面里

第一次知道香港,是在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那晚。我们一大家子人堆挤在那个14寸“熊猫”黑白电视机前,凝视着英国民众悲伤的神情,挤在船上举家含泪挥手告别,被迫离开香港,这片他们生活过的土地。


香港,一个在夹缝中求生的城市_第1张图片

一片热腾腾的欢呼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那一年,我还在上小学,从未走出过县城,在我眼里县城就是城里,乡镇的街道就是街上。当时,对我来说,香港是个遥不可及的梦。不曾暗自幻想过,期盼长大后能去看看。

在香港回归20周年的这一天,我和弟弟从广州南沙港坐船来到香港,在太平山顶,走进20年前电视的画面里。

随着人群,排了一个半小时的队,终于搭乘山顶缆车上到山顶,站在香港最高的地方。看着这个曾经觉得遥不可及的城市,现在她就在我的脚下,在我的眼前。从白昼到黄昏,再到夜晚,宛若摇曳多姿的少女,变换着不同的妆容,来迎接她的宾客。


香港,一个在夹缝中求生的城市_第2张图片

人们盯着时间倒计时,当跳转到晚上8点,维多利亚港亮起了璀璨的烟火,突如其来的暴雨也丝毫没减弱人群的欢呼声和尖叫声。

能站住脚的地方都挤满了人潮,有摄影爱好的人早早架起三角架,多数人像我这样拿起手机一直在摄像直播到朋友圈刷屏,翘首以待这一刻的到来。


                                                                            2

                               我第一次认识的香港人,他们用时间逆转我对他们的印象。

2008年,我第一次和香港人打交道,是我的客户。一对30多岁的夫妻,他们一起创业,经营国际贸易。刚开始听他们讲话有些吃力,他们只会讲夹着英语的粤语。交流时间长了,我也适应了他们的表达方式,和他们沟通时,自如切换到同一频道。

合作初期,我认为他们过于苛刻。更不理解10多块钱的消费品,他们也当作高价值精品的生产要求。一边是工厂对这种低值产品粗糙式的行为习惯,一边面对客户细致完美的要求。问题接二连三的发生,我很是焦虑。

后来,对方专门安排一个驻厂QC生产现场全检,我也反串成客户角色,把关每一批次的品质水准,协调生产负责人安排用最精湛的厂线来生产他们的订单。

就这样,我们经过两年的相处磨合下来,我和我的公司也在对方的要求下持续提高水准,令我们一直保持着愉快的长期合作。直到我离职,我们变成了朋友间的交流方式,交换对香港与内地的见闻。

他们所表现出的思维方式,职业素养令我非常欣赏。也非常值得我学习。除了学习他们对商业机遇潜力的挖掘能力,更有意识上的严谨、专业与规范。

我还发现他们与一些内地客户明显不同的是待人处事的态度:他们懂得平等与尊重。他们不会认为因为自己是客户的角色,就真把自己当成上帝,而是把自已定义为合作伙伴,互相创造利润,遇到问题很积极地一起去想各种解决方案。

而在内地,往往客户会认为那是你的问题,他们只有指责,不会和你一起想办法解决。时间是最好的见证,我对这对香港夫妻的印象也发生了质的改观。各有千秋,却能交叉。

回想起那段经历,我很感谢这一对香港客户。从他们身上,让我觉悟到只有跟专业的人打交道,才会让你也变得专业。面对严苛的人,才能倒逼自己提高。对于初入职场的新人,养成好的工作习惯和方式对未来都有着重要深远的影响。


                                                                            3

                                        香港,就像酒店,适合偶尔去体验,别有风情。

办理好酒店入住,一进房间,已经开好冷气,小小的细节却让你感受到了舒适的用户体验。问前台要去的地方最优交通路线,也会很耐心的帮你查询。他们卖的不仅是产品,更是体验式的服务,细节表现出专

这次呆了两天,想多看看这个城市,多些体验。行程安排很是紧凑,去到尖沙咀、中环、太平山、浅水湾沙滩,也对香港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感受。

工作日的地铁里人潮涌动,无论男女几乎都着正装,女性几乎看不到高跟鞋,每一个人都来去匆匆。手扶电梯却是井然有序的靠右站立,左边通道留给飞奔的脚步。地铁站内的传输带加速着人们的步伐,在这个城市,深刻感受到惜时如金,生存的紧迫感。

马路上随处可见各种亮瞎眼的超跑,各种肤色、不同着装、不同语种、汇聚在这个岛屿城市,成就了特别的风景。马路也像被裁剪过的刚刚好,只能走过一辆双层巴士,没多余空位,眼前时不时出现一晃而过的汽车。

之前听说香港人瞧不起内地人,这次的感受颠覆了认知。走在马路上多次问路,人人都会热情耐心的告诉你。最值得一提的是,在太平山,一位保安人员,告诉了我方向,还跟随着走了几步。发现我们走错了,叫喊着再次指引,头一回遇到这么热心的人,很是意外和感激。

第二天一早去到浅水湾,之前见这个地方,都是港媒的八掛报道某个富豪和明星相关联。抬头仰望山上豪宅群集,依山傍海,这里富人们享有最好的生活环境。

再望眼前,听着说话,有香港本地的一家老小,也有貌似菲津宾的女子。三五人群席地而坐,带着食物,吹着海风,沐浴阳光,度过散漫的休闲时光。时不时,一辆辆大巴送来的内地游客,主要是大妈、大爷们,典型的下车拍照,咔嚓几下到此一游后匆匆离去,看着也别有一番趣味。


香港,一个在夹缝中求生的城市_第3张图片

                                                                            4

                                         每个人都在耗尽自己的劳动力,夹缝中求生存

之前每次去香港都是在海港城买买买,这次也不例外。香港大大小小的商场密集的分布这个寸土寸金的城市。内地客是拉动香港消费的主力军,商场化妆品专柜像在扎堆抢购。在这里,你能买到几乎全球你所能想到的品牌。尤其是女人最爱的化妆品,每一个专柜的销售人员都很专业的向每一个顾客去讲解推荐合适的产品,即便你不买,也不会像内地的导购给你脸色。

当我走进海港城洗手间时,一位看起来大约六七十岁的老太太,腰都弯成了弓字型,倚靠着墙,指引排队用洗手间的人,每过几分钟熟练的擦拭着洗手台上溅的水。每一个人离开时,她都会说拜拜。

这一幕,内心不禁涌起一阵酸楚,还有萧然起敬。最平凡的工作,却表现出不平凡的态度。我想她需要这份工作,不仅为了生计,或许也为了减轻子女负担,贡献自己的力量。

容颜已老,身体已衰;如此独立,如此拼命。

还记得2009年第一次去香港,在北角的一个茶餐厅,一位白发苍苍,走路蹒珊的老人,估摸着应该有70多岁了,表情麻木的端着菜,麻利的收拾桌子。当时我非常惊愕,也很是心酸。

在香港,对于普通工薪族,没有退休。每个人必须要耗尽最后的能量,为自己,为家人。

正面来看,这也反映了香港开放与宽容的就业环境。反观而言,每个人活的多么艰辛,到了本该退休的年纪却还在竭尽全力求生存。在内地,年龄绝对是职场的障碍,40以后就能感到职场危机了。

中国香港与中国——一个国家,两种景象。

你可能感兴趣的:(香港,一个在夹缝中求生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