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治忙这种“病”

  这似乎变成了现代社会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事实上,这个现象的产生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时间都要早,从历史追溯起来,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纺织机等机器不断被发明和应用,工具和技术的突破,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按道理来说,这些机器和技术的发明,应该是为了帮助人类摆脱浪费在重复和低端生产活动上的时间,但为什么到后来,人们却变得越来越忙了呢?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这确实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社会和工具发展造成的。我们原本是工具的主人,但现在却似乎慢慢变成了工具的奴隶,并且现在的机器变得越来越“智能”,在某些人的设想和科幻小说里,机器最终会终结人类在这个星球的统治。也许这个话题对我们还说还遥远,至少在我们的有生之年,不会看到这一幕,但是作为个体,如何理解和应对社会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忙碌,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生课题。

“ 忙”与“忙”之间是有区别的,区别就在于忙是否会影响你的生活和情绪。每一个社会人,都主动,被动的应对着每一天的生活。从客观时间的利用上来看,每个人都公平的拥有一天24小时,再富的富翁和再穷的穷人从这点上都是公平的,但是每个人对于消耗和拥有的时间的心理平衡感却不同。如果你一直觉得时间都不够用,事情越来越多,严重的影响了你的生活的话,那你肯定就是属于我们要讨论的这种“忙”了。

  这种“忙” 在我看来,本质就是焦虑。其实焦虑这种情绪是人类基本的情绪之一,在漫漫历史长河里帮助人类面对困难和危机。适度的焦虑并不是坏事,但是过度的焦虑可能就会给我们带来问题和麻烦。这里我大概简单归纳了一下产生过度焦虑的可能原因:

1. 社会身份 (社会角色、价值认同)

2. 生存竞争压力(优胜劣汰、成功学、婚育)

3. 无助未知 (面对困难 、考试 、 未来不确定性)

如果说焦虑这种情绪本身就是人的天性之一,那么我们要如何与它和谐相处,并善加利用呢?针对提出的这三点原因,我分别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1. 老祖宗的智慧早就告诉我们“忙”=“心”+“亡” , 如果一个人忙碌终生,而并没有在精神上得到满足,那我们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和机器还有区别吗?所以,我觉得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如何看待生活和人生的意义是需要摆在第一位的问题。我们不用鸡汤来安慰灌溉,同样我们也不想被欲望奴役。那么,我们就必须对自己的人生和自我,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在这个认识下,我们便不会有社会价值焦虑,因为我们有自己的评价认定标准。

2. 有一句话讲得很直白,欲望应该和能力成正比。正是由于我们想要得太多,而能满足得又很少,所以造成了我们在面对欲望的无助。这种焦虑还会让人产生浮躁的心理,这正是我们现在在大力提倡工匠精神的原因。每个人都想成功,都想走捷径,却基本被“骗子”利用这种心理获益。在中国,要想活下来,并不是难事,但是人们肯定又更高的追求,并且往往是恐惧害怕被“淘汰”。所以在设定自己期待的时候,如果想减少自己的痛苦程度,别忘记用欲望减去实力。

3. 如果想体会第三点,也许可以试试去创业。在经营举步维艰,下属相断离开,在商场上战败的时候,深刻体会这种焦虑与无助。在远古的时候,人们就会因为获取食物而忧虑,到了农耕社会以后,更是要看天吃饭。这种横亘在人们面前的困难和未知,都带给了人们潜在的焦虑。从这种角度来看,困难和未知是永远的现实,只是我们怎么去对待和处理。通常,对待面前的一个困难来说,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即不过估问题的难易程度,并做好最坏的打算,坦然得面对结果。对于不确定和未知的事情,我们只要做好计划和心理准备,剩下的只能把结果留给老天了。事情上,如果绝对来讲,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确定明天到底我们会经历什么,我们能做的只是在心理上给自己一个安慰,通过我们的经验和事情的概率,来设定我们的计划和目标而以。当你经历得多了,看透了,便放下了。

总结一下,所谓的忙其实分两种,如果是客观上需要处理和应对的事情比较多而心里没有过多的焦虑,那么是无碍的。如果是心理上对自我认识不足,有太多的压力和欲望迫使你去做一些不想做的事情,那么你就需要去面对并考虑如何改变,也许多一些规律的生活,阳光,音乐,大自然,感动的电影都会让你感觉更好些。

你可能感兴趣的:(怎么治忙这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