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行动
全子被那所重点中学退学,才让何俐真正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她决定搬回家里住,也不打麻将了,先把孩子的问题解决了再说。在她想来,这件事虽然棘手,但只要自己用心去做,还是能够顺利解决的。不过,这件事的艰难程度,还是超出了她的预期,在回家的第一天,她就被孩子骂哭了。这就是案例第一篇那一幕场景。
何俐的心里开始犯怵了,她清晰地感觉到如果再不做点什么,她将在感情上永远失去这个儿子。于是她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母爱”温暖孩子“冰冷”的心。执行力超强的何俐买了许多家庭教育的书,开始认真阅读,其中有一句话对她触动很大:“完整地接纳孩子,不管孩子犯了什么错误,不管孩子有无成就,不管孩子的行为给我们带来多大的伤痛,不管孩子在多大程度上触碰或颠覆了我们内心深层次的禁忌……”。
何俐觉得这句话对她太有帮助了,在全子以高分考入重点初中时,她觉得他是那么的可爱,什么都是好的,当全子骂她的时候,她是那么伤心,甚至后悔生养了这个“白眼狼”,这就是典型的没有完整地接纳孩子。
从那以后,何俐决定完整地接纳全子,并且展开爱的行动:
①早上7:00起床给全子做早餐。
②7:30准时把丰盛的早餐摆放在小全子的床头柜上。
③上午一下班,就冲回家,给全子做可口的中餐,自己顾不上吃几口就要急忙往单位赶。
④下午一到下班的时间她就往家里赶,先到菜市场买菜,再回家给全子准备晚餐。
这番行动的效果如何呢?
我们来看一看全子的作息时间:
①每天凌晨两三点睡觉;
②下午四五点起床
③醒着的时间只做三件事:吃饭、上厕所、打游戏。
何俐爱的行动开展了一个多月毫无效果,全子的作息时间没有任何改变,所以何俐做的早饭、中饭全都白费,只有晚饭全子吃得挺多,他把三顿饭并做一顿了。而且,何俐如果不把晚饭端到全子屋里的床头柜上,他是不会吃的,实在饿得不行就叫外卖。
有时何俐利用收拾碗筷的时机尝试着与全子沟通:
“全子,今天能不能早点休息呀?”
“全子,你这样熬夜对身体很不好,还是早点休息吧。”
“全子,过去妈太任性,做了伤害你的事,请你原谅妈妈,以后妈妈改正,你就看妈妈的行动吧。”
“全子,你有什么话要对妈妈说吗?不管你是怎么想的,你都可以和妈妈说,我们商量着解决问题。”
头几天,小全子还能听上三两句,之后,就一句也听不进去了,所有的回答字字如刀、刀刀见血:
“你白痴呀!以后别犯贱在我面前念经,你念一次我就多一年不上学。”
“睡不睡觉是我的事,做不做饭是你的事,你把自己的事做好,别老是在我面前念经,别他妈的烦我。”
“闭嘴!”
“滚!”
有时凌晨两三点钟,全子把何俐叫醒,让她给他做吃的,何俐也只能心情复杂的照做。
多余的人
在何俐全面“接管”全子的这段日子里,赵良彻底被边缘化了。他与何俐在教育方法上存在着巨大的分歧,这从两人的价值观上就能看出来。
何俐干什么事都不甘人后,执行力强,注重结果,属于典型的行动派,因此,在教育全子上,也是高标准、严要求,对学习成绩十分重视。赵良的价值观比较“佛系”,知足常乐,流水不争先,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奉行“差不多主义”,觉得孩子的考试成绩并没有那么重要,差不多就行了,其他方面也一样,过得去就行了。
当“火焰”遇见了“海水”,总有一个会受伤,水火不容的教育观念,让两个人这些年来几乎一见面就吵架。这次何俐搬回家里住,打定主意,不能让赵良再插手全子的教育,她觉得赵良那套佛系教育方式耽误了孩子,只有按自己的方式才能把全子教育好,而且如果赵良插手,两个人又会争吵,这样对全子影响不好。
何俐霸道地从赵良手里夺过了教育的主导权,对此赵良虽然反感,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委曲求全,主要是怕把何俐惹急了,又提离婚的事。看到何俐确实有点儿好妈妈的样子了,赵良也想帮点忙,每天也是一下班就回家,但何俐根本不想让赵良帮忙,因为觉得他干活毛毛躁躁、粗粗啦啦,经常是越帮越忙。
赵良自讨没趣几次之后,只能识相地躲到自己卧室看电视,感觉自己完全是个多余的人。
案例点评
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全子的心理问题是数年来不断累积的结果,并不是给孩子做几顿饭就能解决的。
2、全面接纳孩子是对的,代表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接纳并不代表认同孩子的做法,而是一种态度,传递出的是“不管你变成什么样子,我都会爱你”的信息。
3、夫妻教育观念上的差异,特别是水火不容的差异,会对孩子造成多方面的负面影响。首先,孩子会认为冲突是一种常态,挑战权威也没什么,因为根本就没有权威;其次,孩子在行为模式上,更容易去模仿父母两者中弱势的一方;第三,孩子会因为家庭的不和谐,缺乏安全感。
4、家庭教育是父母两个人的事情,父母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分别从不同的维度给予孩子能量上的输入、行为上的示范和言语上的引导。由一个人承担全部的家庭教育职责,让另一个人成为“多余的人”,这种做法不可取,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必然在某些方面存在明显短板,造成心理能量不足或核心能力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