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大学之路》第四章 剑桥和牛津

本书写于2015-8-1,时期不同,内容可能会有差异。很多内容作者过于主观,有些批评或者论点,我本人并不赞同。

第一节 剑桥大学(诗情画意的小镇)

学院制/书院(constituent college),具有代表性的圣约翰学院(成立于1511年),是剑桥16所老学院之一。学院制为学生建立起一个大家庭,让教授们和学生们在一起,就是为了让年轻人相互学习,并且从教授身上学到课本之外的知识。

前16所和后15所学院之间相隔200多年,因此,200年前的被统称为老学院(城堡),之后的被称为新学院(像美国大学的宿舍群)。老学院和新学院的传统及治学风格完全不同。

从整个学院的建设过程,可以体会出剑桥大学乃至整个英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秘诀(保守和传统)---不断地通过缓慢的改良而进步,很少搞跳跃式或颠覆式变革。在剑桥读书,尊重传统常常比火烧火燎地抓住机会更重要

剑桥大学的录取是看成绩、品德和特长是否达到了学校的要求,而学院则是一个大家庭,它关键是看申请者有无可能融入他们的大家庭,并且为这个大家庭做出特别的贡献

导师制:导师除了指导他们选课外,导师要定期和学生交流并讨论一些问题,主要是根据学生个人的特点,指点他们读一些参考书、做一些实验和引导他们成为社会的人。导师还会要求学生写一些读书报告和研究报告,并予以点评。当然学生还可以跟随导师之外的教授学习以及做实验,比如牛顿的导师是希腊语教授,但是他大部分时间按在跟着数学教授学习。

剑桥和牛津比起美国私立大学更看重学习成绩和面试,但是由于对中国大陆学生开放的名额很少,录取相当难。

总之,在剑桥大学读书,必须喜欢它的导师制和学院制,必须能够从教授和同学身上最大程度地学习世界的知识,同时必须接受它的传统。

第二节 牛津大学(中世纪的古城)

牛津大学第一位世界级的学者是教士罗杰培根1214-1293,出生于英国的一个贵族家庭,16岁左右进入牛津大学学习数学、几何、音乐和天文学,并在巴黎大学学习文学。他自己出钱建立了英国第一个科学实验室,并系统地研究数学、光学,尤其是炼金术。在他之前,大家做学问全靠查资料和主观的演绎推理。培根认为,只有实验科学才能获得新知识。他的这些思想在当时被认为是异端,1257年他被赶出大学,并在修道院里被软禁了10年,第二次达14年。

从培根开始,牛津大学就一直都是超前的独立思想甚至是异端思想的发源地。

我行我素的风格和独特的政治见解使得牛津大学成为英国政治家的摇篮---它甚至可能是全世界培养政治家最成功的大学(英国出首相最多的大学,世界范围内,培养出了曼德拉、克林顿、昂山素季和甘地等)。

“牛津出首相,剑桥出科学家”。

牛津选课不像美国那样自由,多少有点枯燥,但是拥有浓厚的人文气息。

第三节 英美大学的差异

在学生生活上,中美大学更接近些,但是在教学上和考查学生方式上,中英更接近。

哈佛培养的是全才,剑桥学生很少有跨专业的。

结束语

作者女儿不喜欢英国大学三大理由。首先,大学太古老,背负了太多的传统和规矩。第二,更改专业并不像想象的那么自由。第三,实验条件和助教水平远不及美国顶级大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笔记《大学之路》第四章 剑桥和牛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