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剪刀、砍刀、柳叶刀、青龙偃月刀的二月春风刚过,共享单车们便率先结束了冬日的蛰伏,着急忙慌地开始了飚车似的抢用户大战,刚开始还只是站街阶段,比如ofo周末免费之类的小诱惑,后来就开始5元包月、9.9元包学期的拉扯行为:
这也好理解,要激发老用户的使用积极性嘛,但是此时更着急的便是摩拜单车了,从百度指数上来看,我们也能理解那种压制性的急迫:
但是摩拜单车采取的方法似乎是有些不厚道了,我并没有使用过摩拜单车也没有在摩拜单车处留过任何的个人信息,但是有一天我却收到了这样的短信:
我不是你的客户,没有给你预留过任何的个人信息,你的营销短信为什么能够发到我的手机上呢?买信息啦?这样的行为真的不漂亮。
如果说ofo还是欲说还休的站街拉客,那摩拜这行为就是赤裸裸的强奸了!
如此高额度的补贴及优惠烧钱行为已然让其他共享单车如小鸣小蓝等,如坐针毡,而更让他们如坐针毡的还有这两家公司的融资表现,根据IT桔子提供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继2月20日摩拜宣布获得由老股东高瓴资本和新进股东Temasek淡马锡投资的E轮之后,ofo也迫不及待的在3月1日宣布了D轮4.5亿美元的投资,不过很快被一位投资人指认是老股东跟投,涉嫌夸大宣传:
且不论这融资到底是否为老股东跟进,咱们且看这次的融资方的说法,新华联在自己公众号文章中称,新华联投资2500万美元,占2.15%的股份。
若以此数据推算,ofo此轮估值为11.6亿美元,投前估值为7.1亿美元,而这一轮估值出现了大幅度的稀释,出让股份接近40%(38.8%)。这对于一个D轮融资的公司来说非常罕见,如果不是披露数据有误那就是ofo非常需要钱来进行下一步竞赛,不过新华联的这则消息在发布不久之后就删除了,在其官网发布的消息也去掉了持股比例,这让融资疑云更加扑朔迷离。
与此同时,摩拜在公布E轮融资后不久,也陷入了“资金链吃紧”的质疑,因为很多用户反映摩拜的押金退款被拖很久,“押金退还迟迟不到账”、“押金被用作运营费”等各种言论甚嚣尘上。但来自摩拜单车方面的无论是官方声明,还是CEO王晓峰接受媒体采访所谈及的言论,这些反击中,最言之凿凿的当属他们认为“种种舆论都是来自未知来源的稿件”,“并将追究责任”这种威胁性的话语,对于大众关心的“押金”问题,“资金池”问题,反而存在模糊概念、打太极拳糊弄的嫌疑,更是让人疑窦重生。
资金去哪里了?这个简单,为了打对手,就需要更加迅速的抢占全国各大城市,那么不可避免的就需要大量的车,这对于各大自行车生产厂商来说是莫大的好消息,据某自行车生产厂商说,现在他们厂不仅一扫前几年的萎靡,现在生产线从5条增加到11条,工人周末都不休息,这都难以满足甲方的需求。而对于自行车生产厂商的忙碌,反映在共享单车们身上的就是高投入,除了现有的融资之外,押金是否被用到运营资金了,这很难说。
虽说像摩拜等共享单车均承诺押金都是有监管银行的,但是如果监管机制不启动、操作不透明,有再多的监管银行又有何用?之前的e租宝,也是有机构来监管的,结果呢?百亿资金都挪用!更何况,到现在为止,监管银行也并未出面做任何官方可靠的声明,所以在如此白热化的烧钱状态下,押金究竟是否被占用还真难说。
相对于资金上的问题,对于损毁的问题几乎不值一提,对于共享单车们来说,现如今最大的问题不是资金,而是迅速抢占市场,至于有多少单车被损毁,那只是小事,一旦完成了市场占领,上市圈钱,这点损毁,根本不是事。
那如果失败了呢?
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在一席演讲上说:“失败了就当做公益。”我觉得这应该只是说给用户听的,如果是说给投资人听的,估计很难活着走出来,毕竟投资人不是活雷锋,一分投入恨不能万元产出,怎么会允许你如此任性?退一步讲,如果真的失败了,大街小巷上随处可见被破坏的单车,假若以后没有公司负责管理,管生不管埋,只会是一堆散发着乌托邦铁锈的废铜烂铁而已。
这不是公益,是垃圾。
政府也不好监管,城管稍微一管理,就被“共享经济”的大棒给镇住了,但是共享单车模式和共享经济有半毛钱的关系?在利润的驱使下,大批的司机专职做了滴滴专车块揣测,现在说滴滴是共享经济已然是十分勉强了,但是共享单车的模式又有所不同,车都是公司统一提供了,从本质上讲,这是一个规模更大了的租赁行为,和当年看录像租碟没有本质区别,只是现在有了互联网,随时随地用手机就能租了,所以这共享经济的帽子戴的还是非常勉强的。
放下模式及风险不谈,相较于现在动则几亿美元的投资,传统的互联网巨头们好像并不是靠着如此大规模的融资堆起来的,像腾讯,2000年IDG资本和香港盈科各出110万美元投资腾讯,占有20%的股份,这是腾讯历史上仅有的一次正式融资。不久后腾讯又向两家股东发行200万美元的可转股债,以解资金之困,这种资金困扰,长期伴随着腾讯的早期创业过程。次年南非MIH通过收购IDG资本和香港融科的股份成为腾讯的大股东,同时全体股东向MIH共同供股200万美元,并得到了后者一旦腾讯缺钱可以继续投入的承诺。
此后腾讯再也没有其他外部资金的进入,到2004年IPO为止,整个创业过程腾讯只拿到过620万美元的外部资金。这在今天融资额动辄亿美元计的创业公司看来,620万美元,是否过于寒酸了?现在像摩拜、ofo等共享单车几乎没有任何的壁垒,要说有壁垒,唯一的壁垒就是资本了,这是硬生生靠资本堆积起来的壁垒,唯一的差别是帮谁堆积而已。
就像是打德州扑克MTT,选手算的是概率和赔率,但是现在已经入局的以及还在跑步进场的共享单车们,来了之后拿着投资人的钱打牌,一言不合就RAISE,一言不合就ALL IN,如果不幸输了,那就REBUY,横竖不是自己的钱,造呗。长此以往,小散玩不起退场,场上剩下的选手都不算牌了,遇到想打的牌就ALL IN,打到后半程涨盲速度加快,赢的速度赶不上涨盲速度,场上只剩下一帮不停ALL IN的人,边上的观众都不敢进场,但又觉得现在的德州扑克真繁荣。
这是虚假的繁荣。
资本越多一定越好吗?当资本适量的时候是“辅助”,但是过量的资本就演变成了“助长”,创业守业一定是遵循丛林法则的,真正的市场可以培养出腾讯这样的野兽,可在资本的蜜罐里所培育的企业就像在温室长大的植物,成长有限,被养大,也只会是家畜,放到野外环境里是没法生存。
比如神奇百货,模式很好,就是卖东西赚钱,未来的消费也一定会是长尾个性化的,你赚的就是个性化服务所带来的差价,资本的追捧导致了一味的盲目扩张、自我膨胀,后果又如何呢?
资本的围追堵截对选中的创业者是好事,但是针对更多的想做事的创业者确实毫无情面的铁幕,而这也导致现在很多人把创业视为自我救赎的手段,把资本视为创业成功的标尺。
“不靠融资我们怎么创业成功?”
创业不该去想你能够解决什么问题?不该去研究用户和产品吗?当然,期待资本促进创业成功没问题,但是如果只是眼巴巴的盼望着资金进入解救创业也太悲哀了。
所有赚钱的公司首先应该是在做生意,而做生意则要考虑的是赚钱模式是什么,如何赚钱,只有不赚钱的企业才标榜自己在创业,去疯狂的吸引资本的青睐,为了什么?找人接盘嘛!
啰啰嗦嗦的一堆,好像共享单车进入了寒冬,其实不然,共享单车将会迎来一个短暂的春天,最近中韩关系紧张,朋友圈被一张图刷了屏:
因为北京的出租车品牌多为现代,受此影响,共享单车或迎来巨大转机。
你觉得这是开玩笑?那靠着不断烧钱抢占市场希望能够不断找资本接盘侠助推上市就不是开玩笑了?
共享单车最后的可能性之前提过,不是to B,也不是to C,而是to G,最后还是会归于政府公共自行车,虽说现在共享单车一轮一轮的刷爆舆论,但是这又能怎么样呢?有诗曰:
人亏天不亏,世道轮转回,
不信抬头看,监管饶过谁?
又有赞曰:
一味黑时犹有骨,十分红处便成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