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雕琢人生
读完《桃花源记》,又读《归去来兮辞》,点燃了心中向往,反思过往,不禁晒然。
常扪心自问:我是何种人?自命清高,不是文人,却喜舞文弄墨,好为人师,为人处事透着一股酸腐气,自视甚高,实则寥寥。
最重要,自认为心地善良,怀瑾握瑜,胸怀天下,想做一股清流,激荡于举世混浊,想做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谦谦君子,然而,自己的肤浅与卑微,却在短短几年间湮没于滚滚洪流,愣头青一般的个性被跌打撞击,体无完肤,痛心疾首。
遥想儿时,也曾梦想谋得一官半职,造福一方百姓,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互帮互扶,发家致富,往来种作,其乐融融。那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山清水秀,世间尽美。
年岁渐长,眼界渐宽,所见所闻皆摧其志,梦想就像泡沫,被现实的芒刺无情刺破,礼义仁智信,这些课本里的美好良善,在社会中被生生扭到了另一面,未成熟的价值观也遭受了极大的摧残。那时读到了《桃花源记》,深植于心,形成了心里桃源的雏形。
上学,工作,虽然心生无奈,但每一步的人生轨迹都曾有过对于美好的憧憬和渴望,又一次次被现实击得粉碎,反反复复,岁岁年年,最终还是感觉出离于这个社会,没有宰相的肚量去容忍世间所有的丑恶,心中那一丝良善挣扎着声嘶力竭地呐喊,谁曾想,那声音是那么孱弱,思想是那么单纯,无数次被教育,被颠覆。
在当打之年,萌生退意,实属不该,看似哗众取宠,然则心甚向往,归隐田园,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躬耕南亩,曲水流觞,纵情山水,四世同堂,知己相伴,怡然自乐。
当初的理想变成了贪图享乐,出相入将的宏愿成了梦里桃源,是我变了初衷?还是现实太残酷和真实?吃喝住用,没钱寸步难行,当理想遇到了钱,就变得虚无缥缈,空洞没有说服力,只剩下一丝若有若无的期盼,留存心间。日子越苦,思之愈甚;看的越透,急切日甚。
社会富足,工薪渐涨,车房都已成过往,物质上逐渐宽裕、独立,让心底的一些渴望逐渐变得触手可及。隔三差五与朋友一起游山玩水,或钓或饮,徜徉山海间,隐身阡陌里,猎狗,野兔,飞鸟虫鱼,水村山郭,以期放飞心灵,寻找一丝世外桃源般的纯粹,拼凑梦里桃源。
怎奈现实的压力挤压了时间,又总没有陶渊明的洒脱和决绝,辞官归隐,归去来兮,良田之利,足以为酒。苦于为生计奔波,只能寄托于山水,寻找周末片刻闲暇与洒脱。
曾经的梦想,回想起来都变得幼稚可笑,虚无缥缈,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豪气和理想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在铜臭满天的碰撞下,又一次被赶回到心底的角落。一丝无奈,几多惆怅。
人理应是越活越明白,总感觉自己越活越糊涂,没有了当时的天真单纯,又不想随波逐流,哺糟啜醨,如同浮萍,没有归宿,如断线的风筝,不知哪里是落脚之地。
是否该有所作为?是要入仕为官?还是归隐山林?就像一对欢喜冤家,不断磕磕碰碰,刺激着敏感的神经,拷问着良知。
何尝不曾如屈原一样,寄希望于国之一新,俗之一改,让士人能各有所属,发挥才能,忠者忠,贤者贤,朗朗乾坤,令行禁止,上下一心,秩序井然,共创太平盛世。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孰是孰非?孰优孰劣?归去来兮?何去何从?
不觉一声长叹:何处安放,我心中的桃花源?何处寻找,我心中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