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霍珀镜像中的英国皇室

我坚信恪守经典永远是一个良好的习惯,它会不断给你惊喜,而在惊喜的同时,给你足够的精神养分和智慧输送,让你在无限的憧憬、遐想和启迪中日进千金……

时光回到2011年那个炽热的夏日正午,市文联大楼805室,勒杜鹃的光芒网住窗口,我跟影协的一位美女一边吃饭,一边谈论起84届奥斯卡获奖影片,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执导的《艺术家》,各有心得之后,她就悠闲自得地去里间午睡去了,而我却睡不着,打开电脑,牺牲2个小时的午休时间,看完了83届奥斯卡获奖影片《国王的演讲》,就那么歇斯底地佩服汤姆霍珀这个英伦学院派的当红导演。这是继《伊丽莎白一世》之后的又一部杰作,包揽奥斯卡十二项提名,并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创剧本4项大奖,站在奥斯卡的舞台中央,汤姆霍珀出奇的冷静与沉着。早在2008年,他的《约翰亚当斯》就已经轰动全世界,如今诠释英国国王乔治六世,似乎他早已是轻车熟路,胸有成竹了。

当然,更让我兴奋不已的,应该是影片中的男主人公乔治六世的扮演者,科林·费尔斯在诠释这个角色时,他的英武,他的帅气,他的执着、他的深邃、他的热忱,他的惟妙惟肖,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有一种欲罢不能的兴奋与激动。

在这之前,我看过《伊丽莎白一世》、看过《女王》,英国王室一直以来都是隐藏在红瓦白院,宫闱高墙之中的幽深莫测,人们对它的好奇与向往,对她的膜拜与崇敬,永远是神圣的,庄严的。《国王的演讲》再次将镜头对准了英国的皇室,约克郡公爵,即后来的国王乔治六世。他在登基之前,因为严重的口吃,极大的影响了其公众形象和日常工作。乔治五世逝世后,哥哥爱德华八世即位,但是他的任性、多变以及自私,将王室带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哥哥被迫逊位,由弟弟来继任,这是英国历史上的一大奇闻。巨大的压力和个人强烈的意愿与责任感面前,他的口吃带来了更加巨大的痛苦。不过,在私人医生罗格的细心呵护和帮助下,乔治六世终于战胜难以想象的困难,走出了自我,找到了自信。用他精彩震撼的言辞,拉开二战的序幕,给日不落帝国带来无比的信心、勇气与力量。

这部电影,汤姆霍珀再次展现了其驾驭人物和故事的高超技巧,完美的平衡感和细节鲜活而饱满地将乔治六世展现在了观众面前。霍珀对英国历史的衷情与信赖,科林对角色的拿捏与把握,外加他高超而精准的演技,摄影师对镜头语言的严谨,剪辑师对细节的苛求,简直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天衣无缝,实在让人拍案叫绝。

乔治六世表面看似冠冕堂皇,绝对的帝国偶像,英伦绅士。他有礼节,有尊严。却也有着凡夫俗子共同拥有的世俗烦恼。影片通过了许多侧面来表现这个君王的成长历程和不被认知的一面,比如长期的压抑和得不到倾诉的痛苦,极大的折磨着这个表面坚强和勇敢的国王。他的口吃,既是生理的疾病,也是心灵的创伤。所以,医生说一开始就给出了治标还是治本的选择。乔治六世开始的肌肉锻炼,绕口令等治标的方法,可以很好的改善其口吃,但是当在触及内心痛苦的压力环境下,完全失效。脑子多次掠过小时候保姆对自己虐待,家人对皇家形象的苛求,还有哥哥和诸位兄弟之间的暗潮涌动,父亲高压式的爱,皇室命运的变迁,国家事务的压力,都成了压在他肩头的一座座大山。口吃,就是这种无奈与畏惧。

说实话,要演绎这样的国王,首先就是要真实还原人物本身,国王应该是怎样一个人,乔治六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凭着费林的演艺经历和丰富实践,他是自信而豪迈的,正因为这种自信与豪迈,他意外成功了,国王的尊贵,国王的七情六欲他要了如指掌。哥哥爱德华八世不爱江山爱美人,可是实际上却不见得那么有爱,反而是自私和缺乏大局观念的。他为了一个结过两次婚的女人,改造宫殿,奉送礼物,千恩万宠,而对于即将到来的大战和王室的公众形象却抛诸脑后。每一句台词,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出了这个君王的内心的矛盾与善变。酒,女人,感情,逃避,轻浮,都让他哥哥惹上了。一个伟大的男人从不轻易对自己深爱的表示嘉赏,因为这份爱太过深沉。

罗格冒着各种挑战,去碰触国王内心最隐秘和脆弱的部分,坚定的走治本的路线,这也就把剧情直接推向了高潮的重要环节。当最后那一场短暂而漫长的演讲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国王是怎样在罗格的引导下,一点点接近胜利,一点点战胜自己,一点点走出阴霾,一点点寻找自信。不得不佩服科林的演技,同样是君王的威严,演讲前的刻板与演讲后的自信通过同样的肢体语言来表达。

看完这部电影最大的感悟是:一个好的朋友与一个好的老师对一个人的人生异常重要,一个好的妻子是一个成功或者想要成功的男人最重要的元素,没有之一,先赢的是纸,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总之,科林演绎出来的乔治六世,正是这样一个帅得让你惊心动魄的皇权偶像,也是没有之一!

你可能感兴趣的:(汤姆霍珀镜像中的英国皇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