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弓与斜弓,黑寡妇探索之旅(上)
作者|汪晋 整理 | 叶子
黑寡妇PMA\PSA\PA -
使用时间:2015.09至今
磅数:40 拉距:28 价格:10000
主要战绩:
2016年6月APCC成都站
排位赛80靶648环
目前有台传统的全国赛事记录(PMA斜弓)
2017年6月APCC成都站
排位赛643环 位列第一(PSA斜弓)
2017年7月APCC大连站
排位、淘汰、混双、团体大满贯(PSA斜弓)
大同赛的结果与我的预期差距比较大,回到杭州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心情一直不太好。直到9月中旬,我收到了自己的黑寡妇,心情一下子就爽起来。
之前一直听闻黑寡妇大名,但第一次见到实物,还是第一场杭州赛时。当时隔壁靶的金戈用的就是pma,也装了鹿角螺丝,不过显然比我那时在用的密林好看不少。金戈是国内pma用于实战的先行者之一,那场他打了640排位第三。后来忙于工作很少在赛场见到了。去年夏天天津赛遇到了他,依然在使用这把神器,没有离开。
我参考他的建议定了这把PMA。刚开始用这把弓的时候,感觉它真的很重,密实感比野牛还要强一些。【震动】处理的非常好,几乎感觉不到什么震动,出箭也很平滑。【效能】的话,不能说箭速有多快,但是很稳定。
我用的箭都比较偏重,一开始是伊斯顿legacy,后来又用了axis和FMJ,FMJ是一款自重就很重的铝包碳猎箭,又由于硬度很高,我加了重箭头,超过150格令,整重超过450格令,每磅超过11格令,在这种情况下,这把40磅的PMA,推动起来却完全没有问题,下坠也不明显,在30米入靶前也没有一个很明显的能量衰减,飞行的流畅性各方面都很好。
PMA最大的特点,众所周知,就在于它的【推把】接近竞技类的设计,弓把比较重。
其实到了后期,我会感觉到弓把越重,越容易产生一种人被弓所控制的感觉,你的箭出去的时候,其实是弓把自身的导向引导了箭出发的方向。在你放弦的那一刹那,你对弓的控制基本就已经结束了,箭会怎么走,会落到靶上的什么位置,纯粹是看弓本身了。
在我用了银狐,感受了很轻的弓身之后,发现推力线明显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对猎弓有一个非常精确的控制,通过控制身体的应激反应来微调,这种控制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不能简单的说哪个好哪个不好。
(这里不少细节问题需要对比才能说明,因此我将会在下一篇里细说。)
去年成都赛之前,弦口磨断了,于是临时换了一根新弦;
苏州赛之前,弓片开始出现扭稍,那时还只是偏稍,弓片的角度不是特别完美;
南京赛之后,弓把磕了个坑,施辉妙手回春,用蜘蛛造型修复,神韵十足;
今年广州赛之后,定位栓从弓把脱落卡在了弓片里,这回靠的是二哥的手艺取出并重做;
成都赛之前,二次扭稍,出箭已经严重打箭台,基本无法精准发射,彻底无法用于参赛,现已返厂处理。
当然这与我的使用情况也有关系。一是我的训练比较密集,一年半多里除了出门比赛需要托运的时候,就没怎么下过弦,日均使用量至少300箭,合计打了大概有18万箭。
再则,这是我到目前为止用的时间最长的一把弓,期间陪我经历了大大小小各种恶劣环境的比赛。暴雨就打了两场,零度雨雪打了一场,暴晒就更多了,作为第一把长时间使用的弓也没有很好的保养经验,就出现这种弓的损耗比预期要快很多的情况。
自打这把PMA坏了,我就开始用PSA。
PSA的重量会比PMA轻一些,它的中心线会比PMA更明显一些,我后来发现,这对于我们打精度是更有帮助的,因为受到弓身自身的影响会更小一些。并且PSA还能保持PMA的稳定性,可以说是更轻巧、更自由发挥一些的PMA。
也用了一阵一体PA。
它的中心点,它的推把指向性,都会略优于PMA,但它的稳定性就会略差些。而震动表现上,就比PMA差了很大一截,它在震动消减方面与PMA有着巨大的差异。
大同受挫,回来之后我请教了很多人,猎弓这个方向没有什么系统化的理论或是经验体系可借鉴,所以当时其实与光弓和竞技反曲的朋友交流比较多。因此从大同之后,我就改了直弓,有八九个月的时间一直是用直弓体系来打的猎弓,整个体系也接近于光弓,只不过用的是地中海。
那套动作体系配合PMA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搭配,在外部环境恒定良好的前提下,也确实一致性很好。
一直到去年4月的杭州赛,遭遇了大雨,那场我打了588,这是我接触射箭到现在为止最低的排位成绩。
当外在因素失去恒定,当弓滑弦滑,箭的飞行不再稳定这些极端情况出现时,直弓会让猎弓的控制力急剧下降,因为直弓本身是弓在引导人而不是人在控制弓,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猎弓在极端环境下的发挥。
我隐约感觉到,直弓也许不是猎弓的方向,于是尝试打回斜弓,尝试在控制力和一致性之间找到兼容和平衡。成绩上并没有很明显的提高,就是觉得指向性的控制上更加得心应手些。就这样两个月后用斜弓参加了成都赛,在状态还不错天气也还不错的情况下,打出了648。
但648怎么打出来的其实我当时也有点懵逼……现在回过头看,其实那次我的斜弓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了,跟我现在明确建立的体系是基本吻合的,但是当时的我还没有很清晰的理解它,不知道它好在哪里,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取舍,这就导致了后面淘汰赛的时候对动作产生了怀疑和犹豫,更导致了这场比赛之后,为了突破650,为了更高的一致性,我又改回了直弓,又用直弓打了半年多并参加比赛。
这期间我不断的从各个角度研究直弓和猎弓的适配性,直到今年首场广州赛前夕,我发现能把自己的全套动作串联起来的,其实是斜弓。于是最终又回到了斜弓,以此为基础开始构建自己的体系。因为广州赛在即,考虑了一下是否等比赛完再改斜弓,最终还是觉得,建立自己的体系,突破自我更重要。
广州赛排位一般,也就在预料之中了,所以在八分之一就遇上了左易。和左易的这场淘汰,打的挺尽兴,0:4落后,第三局左易的局点,他打出了10,9,9,我打出了10,10,9。战至4:4平,第五局左易9,9,8,我10,9,8,一环险胜。这让我确认了斜弓对于提升猎弓的指向性,提升人对弓的控制力上的显著优势。
接着4月苏州赛,尝试用三指下修正瞄准的问题,结果第一次在无风无雨的天气下没过600,这断了我对三指下的最后一点念想。
但这次尝试对我是有助益的,我对瞄准的理解增加了很多,成绩不理想,只是因为发力方式不适合我个人而已。对进步和成长而言,多经历一些动作不是坏事,但是要找准自己的核心体系,不能在多种多样的尝试后迷失了自己。
然后5月,我的PMA就彻底坏了,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后面的6月成都大赛用哪把弓。当时在PSA和银狐之间考虑犹豫,索性专心练了一段时间银狐,却意外的触发灵感,引导我最终建立起了我的体系,在今年的成都赛之前。
这把PMA,南征北战,陪我打了10场比赛,却直到它坏了不能动了,我才明确自己的体系。感觉冥冥之中有些天意,好像在说,不打坏一把弓,就突破不了自己。
这其实也是我写这么多比赛历程最终想说的,如果你喜欢猎弓,那么花一些汗水在自己喜欢的事物上,最终你会收获快乐和成长。射箭不争朝夕,可以慢慢探索,只要坚持下去,自然可以践行渐远。
如果非常喜欢猎弓但为了成绩而使用光弓,这个想法是不合适的,射箭本身就是一件很自我的事情,因为外物去改变自己的初心有一点可惜。我也不信猎弓打不好的话一换光弓就打得好了,这种想法也是对光弓选手的不尊重,光弓高手的成绩也是汗水换的,不是大风刮来的。耐心与韧性,才是射箭最重要的核心。
探索自身的极限,挖掘猎弓的极限,我很享受这个过程。我也远远还没到极限,不论猎弓或者光弓,现在都没有人挖掘到了极限,都还有许多的上升空间。这让我充满动力,去探索未知,去追寻猎弓的极限所在。
最后,关于直弓斜弓,我到现在也不能说直弓和斜弓到底哪个更好。
从体系上来说,斜弓体系下身体控制的需求点和注意力分配的需求点更多更细,动作一致性会下降,但主观控制能力会加强。
而直弓对精力的消耗更少,一致性是最高的。但我认为直弓体系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猎弓本身的磅数也好,推把的特点也好,包括它的自重、重心,都会使直弓变得可控性没有那么高。直弓的稳定性是由高度一致的动作带来的,却没有对弓的一个很强的主观控制。
我们可以用直弓打出比较小的散布,但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用斜弓打出一捆箭的感觉。比如说如果我们的散布是一个黄心这么大,用直弓打的话会平均分布在这个黄心内;但是用斜弓打,可以在10环扎成一捆,所有的箭都挤在一起,但是可能会有8。
这两种状态在猎弓当中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是收散布,一个是打精度。我现在认为,极限精度才是猎弓所追求的东西。
但是我并不会评价这两个到底哪个好哪个不好,我只能说,在收散布打成绩上直弓更有优势,在极限精度上是斜弓更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