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过后,天气是一天天凉爽下来。秋风乍起,便有叶子飘落,也便有叶子在泛黄泛红,甚是好看。褪去了暑热,天高地阔,人人精神抖擞,免不了抒发一下胸臆。
范仲淹书: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木心云:这些树岂不是疯了。这秋色明明是不顾死活地豪华一场,所以接下来的必然是败隳(读音huī,毁坏之意)--不必抱怨(兴已尽,色彩用完了)。
末末说:空山秋雨后,朱砂点萝裙。
一个孩子在作文中写到:秋天,叶子都进了大地妈妈的怀抱里。
但是大部分人,会打心里喊:真他妈的好看!
直抒胸臆,一针见血,很好。只是简单粗暴了点,汉字如此瑰丽,完全可以字尽其用啊!
这篇文章,末末就跟大家分享下,怎么培养孩子的文字表达能力,有志于提高孩子作文水平的家长也可以参考。
文字表达源于三方面的因素:
一、观察力:看到。
有没有发现,孩子的眼神特别好,坐在呼啸而过的车子上,总是能第一时间发现沿途的游乐场。而另一个事实是,面对同样一片景致,孩子看到的和大人往往完全不同。这就是兴趣所在,人人都更容易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那就不妨从这里入手,看到更多,更细微。
有一阵子,小朋友从幼儿园回来,总是喜欢跟我讲幼儿园发生了什么好笑的事情。我们就来了一个约定,每天回家互相讲一天发生的好玩的事情。
第一天
瑶瑶:吴子凡吃饭的时候把汤打翻了。
妈妈:那汤有没有洒到他身上啊?有没有洒到别的小朋友身上?阿姨批评他了吗?有没有重新给他盛一碗汤?
第五天
瑶瑶:今天吴子凡安安静静吃完饭了,结果管丽云把汤打翻了。汤都倒在她自己身上了,老师带她去换衣服,阿姨赶紧擦地,怕把小朋友滑倒了。老师没批评管丽云,但是不让我们笑她。
妈妈:为什么每天都有小朋友打翻汤碗呢?是小朋友不想喝还是那个碗真的很容易翻?
瑶瑶:每个人面前有三只碗,谁吃饭的时候打打闹闹就肯定打翻,因为不小心胳膊就碰到了。
若干天后......
瑶瑶:妈妈,你今天怎么不问我有什么好玩的事情?
妈妈:每天都是小朋友打翻汤碗,我都听过了啊。
瑶瑶:今天有不一样的事情。我给小朋友讲《美猴王》的故事了,大家现在都叫我孙悟空。
妈妈:悟空,我也好想听美猴王的故事啊!
孩子有时候意识不到,一件事情的发生,包含了一连串的动作和因果,可能还受到天气以及周围人情绪的影响。家长可以就一件小事,刨根问底,让孩子有意识的把它们连接起来。日积月累,当他能把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说清楚的时候,会为此感到自豪。
前几天小朋友一脸苦相的问我:“为什么你们大人在一起有那么多话说,我怎么不会聊天啊?”要相信,孩子是有强烈的表达欲的,顺着兴趣适时恰当的引导,才不至于扼杀。
当一个孩子能轻易看到一片叶子上的纹理的时候,她的世界会更细密更有立体感。
二、觉察力:想到。
看到以后,大脑如果能引发联想,或者说思考,事实便可插上翅膀,更加灵动。
有一天,在一本儿童杂志看到一个小故事,“入口”,一幅图下面是一句话:隧道是火车的入口,书籍是心灵的入口,妈妈的爱是梦的入口......小朋友很感兴趣,抛开书,我们继续这个游戏:
妈妈:嘴巴是什么的入口?
瑶瑶:食物。
妈妈:眼睛是什么的入口?
瑶瑶:大自然的风景。
妈妈:鼻子是什么的出口?
瑶瑶:二氧化碳。
嗯?这可不是我期待的答案。为了确保她不是瞎蒙的。
妈妈:鼻子为什么是二氧化碳的出口?
瑶瑶:你连这都不知道啊?鼻子把空气吸进去,会把二氧化碳呼出来。该我问你了。肚脐眼是什么的出口?
妈妈:这个,让我想想,应该是生命的出口吧。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妈妈是通过脐带给小宝宝送养料的。
瑶瑶:嘎吱窝是什么的出口?
妈妈:汗......
孩子大脑里的神经元,正是靠这些奇奇怪怪的问题激活的吧。大人要做的就是不要去扼杀这份好奇心,爱提问的孩子都是在思考。我答不上来的时候,她已经习惯和我上网查找。她看图片,我把文字简化一下讲给她。但是经常,她会想到,她看过的某本书讲过。
有一天,她问我:“人是怎么来的?”
我说:“中国的神话说,人是女娲用泥巴捏的。科学解释是,人是猿猴进化来的。”
“猿猴怎么来的?为什么人不是鱼变的呢?”
“这个就牵扯到生命的起源。”
“哦,生命的起源,我知道。”她拿来一本讲恐龙的书,第一部分,就是生命的起源。
这里我想说的是,如果你们家也有一个这样的十万个为什么宝宝,只要磨练好自己的耐性就好,反正度娘什么都知道。任他问下去,这是脑细胞被唤醒的过程。唤醒的区域越广阔,他的世界越丰富。越深呢,就越厚重。
三、表达:文字的运用。
这实则是文字游戏,锦上添花的一步。但是对于小孩子来说,最容易引导和养成习惯。
游戏1:词语接龙。迷恋西游记的那段日子,我们的接龙模式:美猴王--王子--紫红--红孩儿--儿童--铜铁--铁扇公主......。这个游戏最大的好处是不受限,开车、坐飞机、排队等等这些没有活动场地的时候都可以玩。刚开始我都说她熟悉的词语,慢慢加入成语或者诗句,她不懂了就问我,妈妈你为什么说的那么好听,我也要学,就顺便讲讲。
游戏2:反义词。也是路途无聊打发时间的。这个我们会互相问:从最初的高--低、胖--瘦,到现在的黑暗--明亮、勇敢--胆小......有一天,小朋友问到,星星的反义词是什么?不待我出口,那个满脑子馊主意的老爸赶紧抢答:玫瑰。为什么呀?你不是天天唱:天上的星星流泪,地上的玫瑰枯萎。小朋友把目光投向我:这只是一句歌词,不对吧?
游戏3:诗词。应情应景的吟唱当然最好,孩子容易理解和记忆。但是大部分时候,我们并没有这样的自然储备,需要提前准备。春光乍泄的郊游,来几首沉醉下,大人孩子都享受。平常可以观察孩子阶段性的兴致所在,找出相关诗词启蒙。
在文坛有一部反面教材,白落梅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写林徽因的,因而我看过。能成为著名的反面教材,可以见得写得相当有特色:语言极度优美,一整段一整段的华丽辞藻堆砌,但不知所云。涉及到主人公的种种,都是轻描淡写,硬是把一个百度百科呻吟成了一部书。
以此强调一下辞藻的无足轻重,家长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用词的华丽上,用了什么成语典故。重点是内容和由此扩展的想像力。在此基础之上,文字游戏上场,便是风光无限。
那些“真他妈的好看”的家长们,别灰心,你使劲的问,也让孩子使劲的问,然后你们一起说上无数句的废话,你的孩子便可华丽逆袭。
我始终相信,最好的教育就是“润物细无声,”你有意识的做了很多事情,但是孩子只觉得一切自然。这才是对家长最大的挑战:审时度势,因势利导,适时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