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有宸:连载《金匮要略》古经方如何调理后背发凉

厚爱自己厚爱家人连载-64


胡有宸:连载《金匮要略》古经方如何调理后背发凉_第1张图片

有的人,平时感觉都挺好的,就是总感觉后背嗖嗖的冒凉风,起初,没当回事,但时间越久,这个凉气从后脑勺往上爬;

整个人感觉都是凉凉的,那其实这是身体在给你发出的疾病信号。

问了很多医生始终不知道原因在哪里

“古经方如何调理后背发凉”


胡有宸:连载《金匮要略》古经方如何调理后背发凉_第2张图片

后背冰冷如何解决:

一、背部其中一块地方冷

一般为心脏或者胃对应的后背的位置。范围大约为手掌大小。

张仲景《金匮要略》咳嗽痰饮病中有论述:

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该病一般为痰饮流注,导致人体阳气受阻。

用清湿化痰汤:

姜制胆南星5克,姜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2克,苍术10克,羌活5克,酒黄芩5克,白芥子5克,甘草5克,木香10 克,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 配合竹沥和姜汁一起服用。

二、后背冷同时困乏,口苦口干

经常背冷背困,口干口苦,喜叹气,舌苔白。分析为肝气郁结,肺气不利,营卫失调。解决方法:舒肝理气,调和营卫。

用《伤寒论》的柴胡桂枝汤加减:

柴胡10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甘草10克,生姜9片,大枣5枚,桂枝10克,白芍10克,茯苓10克。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吃一袋。6付即可。

三、 后背冷而且四肢凉

后背是阳气上行的地方,如果后背和四肢都冰凉,意味着肾阳不足,气血循行不畅,同时性欲淡薄。服用金匮肾气丸、通脉颗粒和暖参茶。

四、后背突发怕冷

《伤寒论》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先用艾灸灸关元穴,然后用附子汤:附子15克,茯苓15克,人参6克,白朮18克,白芍10克。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

五、嘴里干燥烦渴,后背稍微怕冷。

热病津气两伤证,症见高热烦渴、气短肢软、脉大无力、汗出、背微恶寒。

用人参白虎汤:生石膏30克,知母15克,人参10克,东北大米15克,甘草15克。

<警告:本方剂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探讨;因中草药熬制和禁忌等因素,如果私用此方剂,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警告:由于方中含有制附子,不要自己熬煮,入药熬制事宜,请就近到中医诊所或药方咨询。制附子以9克为准,如超出9克,需征得当地医生签字许可,擅自加量使用,后果自负!>

让养生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如同吃饭那么简单!!!

我的文章对您有所帮助,马上关注我的微信号吧,感恩分享到您的朋友圈让更多的朋友受益吧!!!

我是胡有宸(微信:hych1133),公众号:aiaij999或搜索公众号:南京禅心堂

南京禅心堂:一样的养生不一样的方法。

以人为本,服务大众!

传播养生知识,还原养生本质!!!

马上长按下方二维码,用零碎时间学习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每周二次免费课公布适用中医小方,厚爱自己厚爱家人立刻开始学习。


胡有宸:连载《金匮要略》古经方如何调理后背发凉_第3张图片

实用验方1:中耳炎化脓

特征是耳孔里疼痛和流脓。人参、当归、桔梗、连翘、甘草、川芎、青皮、陈皮、赤芍、瓜蒌、天花粉、金银花、厚朴、防风各10克,灯心草15克。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

实用验方2:中耳炎流水

特征是耳孔有堵塞感,流出液体,面部发热,两腿发凉。茯苓12克,桂枝12克,五味子12克,炙甘草9克。

<警告:本方剂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探讨;因中草药熬制和禁忌等因素,如果私用此方剂,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强烈推荐阅读《伤寒论》历史好文阅读,点击下方文章查找阅读:

胡有宸:连载《伤寒论》34例经典验方汇总,推荐各位收藏阅读

胡有宸:连载《伤寒论》小方治大病,家庭实用经方65例汇总

推荐养生好文阅读:

胡有宸:身体内的风水不好,健康就不好

胡有宸:“邪风”不除,身体何来安宁

胡有宸:人体三大反应堆,你用了吗?

胡有宸:艾灸的三乱与禁忌值得思考

胡有宸:艾灸穴位图解大全

胡有宸:艾艾贴案例大全--查询

胡有宸:艾灸好文章推荐阅读汇总

《禅心堂》源于自然养生,服务大众,传其正法。

传播养生知识,还原养生本质!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

坚持每日更新,第409篇

你可能感兴趣的:(胡有宸:连载《金匮要略》古经方如何调理后背发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