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商业思维需要创新吗?

前一阵子关于百度黑Google进而把这个最强劲的竞争对手赶出中国的新闻铺天盖地。我想写写自己的思考。

对百度的声讨铺天盖地,一时间,每个人都正义执言,觉得这个企业烂透了。对于百度的指控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其一,用卑鄙的手段把一家伟大的公司挤出中国市场;

其二,只满足于在门槛低的行业利用资本优势形成垄断,在高科技行业毫无作为。

可是,百度的黑手段恐怕并不是他们独家所有。很多中国企业在进入行业、攻城略地的时候或多或少都是这样的思维:发现一个新行业,进入者寥寥抑或尚未成气候,就迅速进入做大,如果不能用正当手段把竞争对手拿下,就采用不正当手段,包括借助政府的力量,甚至包括借助黑社会等等。当年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之间的纠纷,就是这种暗中黑手段竞争最后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成王败寇,中国商人更重视结果而不是过程。成为行业第一,就没人再追求你是如何成为行业第一的,而且即使追究起来,也可以包装的很好。

当然,黑手段并不是我今天要讨论的重点,重点是,我们的企业家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商业思维,就是喜欢扎堆厮打。有一个故事说的特别形象:如果一个中国人在高速公路旁开了一家加油站,第二个中国人发现这个加油站很赚钱,他就会在旁边再开一家加油站,第三个中国人又在旁边开一家加油站,最后,三个加油站都不盈利,全部倒闭。

如果换成犹太人就不同了。如果第一个犹太人开了加油站;第二个会在旁边开一家便利店,第三个犹太人会开一家餐厅,总之一定不会再开一家加油站。这样,三个不同的店组成一个生态系统,和谐而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这个故事生动的说明:一窝蜂的上去竞争不如抱团取暖。

这种商业思维在某些时代曾经是好用的,但是,我们正处在一个巨变的时代中。互联网时代催生的技术革新异常迅猛,技术革新要求商业思维的转变。全球商业咨询翘楚麦肯锡的总裁也说:技术比管理的传播速度快5倍。也就是说,管理往往跟不上技术的变化,具有滞后性。但是如果商业思维不更新,早晚落于人后。

从这个角度上说,无论在哪里上市,百度都从未真正走出国门,也不可能成为世界性的科技公司,惶论“伟大”二字,因为作为高科技公司,百度的商业思维仍然是非常落后的。落后的思维在企业发展的开端或许有利,但从长远来看,可能具有巨大隐患。

那么怎么转变商业模式呢?发现一个新大陆并迅速做大做强,几乎是现代哥伦布要完成的任务。这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技术眼光,还需要商业头脑。拿马克·扎克伯格来说吧,他并不是最优秀的程序员,但是他做出了Facebook这个产品,让他在社交网络领域遥遥领先。但是,小扎也看到身后企图模仿他、试图挤进这个行业的疯狂的千军万马,所以小扎拼命读书,拼命寻找新的领域新的产品,提前布局,避免自己分分钟被挤掉。

当然,扎克伯格具有强大的资金支持,那么没有强大资金的小公司该怎么办呢?

来看看硅谷怎么做:

第一, 小众领域的科技创新。硅谷的高科技不计其数,创业者们不但善于将实验室里的高科技商业化,还常常寻找非常小众的领域发展。小众行为学近几年越来越热,因为有的时候能吸引大量消费者追捧的往往是小众领域。

第二,商业思维的创新。Facebook的技术不一定是最先进的,但是凭借商业思维的创新,小扎玩转了facebook,硅谷这样的例子一直非常多,最著名的要数屹立不倒的微软帝国,按吴军博士在《浪潮之巅》的看法,微软的很多技术都不是最先进或最酷的,但是盖茨有非凡的商业头脑和敏锐的商业嗅觉,能把一个产品玩儿的很好,为公司产生很大的价值。

举个例子。在操作系统方面,微软的windows以及企业级的Windows NT从技术上讲都不是性能最好的操作系统,但是微软抓住了互联网发展的几个关键性节点来迅速扩张它的操作系统市场,从而占领了操作系统市场的半壁江山。在浏览器方面,微软凭借IE打败了网景公司的Netscape,也是凭借先进的商业思维。基本上微软与各大互联网公司的商战都值得好好研究研究。

再举个反例。太阳公司的最有意义的发明java程序语言,是一款非常有前景的产品,却一直没有给太阳公司带来什么经济效益,这是一个典型的技术好但是没有闯出名堂的例子,因为技术没有好的商业模式支撑,也是白费。如果当初Java掌握在盖茨手里,他一定能玩儿出很多名堂。

硅谷的企业因为站在科技浪潮的尖端,因此嗅觉更敏锐,更善于避开风险高的热门行业。我身边的一个例子:一个硅谷姐姐,2年前做可穿戴智能设备,这是当时科技风口上的最时髦概念。不幸的是,小米在那一年也宣布进军该行业,并与2014年下半年推出小米手环,售价仅为79元,硅谷姐姐的判断是,小米来这个行业搅浑水,商业前景很不明朗,第二年她就卖掉了她的硬件公司,转而专注于创业公司的培训。彼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如火如荼,各种拿了国家补贴的孵化器正如雨后春笋,但是迅猛的发展让这些孵化器缺乏相应的软件服务——孵化器中少有懂得指导创业公司运营的专家,而硅谷姐姐的公司正是瞄准的这个市场。她的商业小船灵活机动,脱离疯狂的市场,寻找行业链条中缺失的一环,很快进入角色。

再举一个国内的例子。2014年前后,伴随创新创业火起来的一个词儿,是“众筹”。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不了解众筹这个词究竟是什么意思。直到天猫京东等众筹平台的搭建,大资本开始追逐“众筹”,产品众筹这个概念的火把基本上快烧的差不多了。而在比较难玩好的股权众筹方面,2014年之前,北京大学已经有一个人受到启发,玩起了一种类似股权众筹又不同于股权众筹的新型模式:中国式众筹。这个人叫杨勇,中国众筹界绕不开的一个名字。杨勇凭借在2014年前后迅速做出了1898众筹咖啡馆和后来的金融客众筹咖啡馆两个过硬的产品,基本上树立了在中国众筹界的权威。杨勇的商业思维也很有趣,和别人借众筹圈钱不同,他做的产品有限,不圈钱但是圈人,不授人以鱼但是授人以渔,每年开一次众筹大会向大众宣传众筹如何做,就是说我教你方法,你自己回去操作,而不是让我牵头帮你圈钱。这是一个商业思维的转变,众筹本身就是个方法论,通过这个方法论改变企业经营模式甚至改变业态,都是企业主自己的事情。那么,杨勇的这个“中国式众筹”实际上就是商业思维适应新时代的转变和创新。

结语

百度的问题,归根结底是靠垄断取胜还是靠培养生态的问题。今天,互联网让世界越来越平,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渠道越来越多。人人拥有通往广阔世界的入口和实现自我的出口。想垄断一个行业越来越难,而且越来越需要用动态的商业思维来看待一个公司的发展。时代的发展需要企业跳出自身的格局培养业界生态,最终靠生态取胜,而不是靠垄断。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的商业思维需要创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