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年1:春节旅途所见:赶乡人的世界

 

简年1:春节旅途所见:赶乡人的世界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以前有一个名词叫节孝族:就是那些在外打工的,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回家团聚,尽尽做子女孝道的人。我想称这类人为赶乡人更合适:春节前几天,千难万难请假,赶着回家;春节以后,依依不舍,又着急赶着去工作。从开始上大学到工作,一直在外地,是一名资深的赶乡人。作为赶乡人,谈一谈回家旅途所见。

(1) 难度提升

     如果没有体验过春节抢票,就没有体会过春运,你就不会了解跋涉千里回家,放下包的那种轻松。有人说,春节抢票可以锻炼个人意志:明知道机会很小,你也要满怀期待的去争取,希望天上能掉馅饼,自己有幸被砸到。经历过一次抢票,你会对世界有一个新的认识。

     往年,都能抢上合适的票,虽然都是众多好友在电脑、手机前狂点验证码,最后的结局还算是好的。而今年一直没有买到了合适的票,最后好不容易抢到了一张26号的票,到家就27号,好一点能赶上家里的年夜饭(四川年饭中午时正餐)。一打听,新闻上已经报道大量专门抢票的QQ群,30、50、80、100元一张的票,专门有人帮你抢,只要你愿意泄漏你的个人信息,和多支付这些钱。

      首先承认我是一位助纣为虐之徒,因为我为了买到合适的车票,多花了100块找黄牛买的。多得这些钱是他们辛苦代劳的费用,无可厚非,但这类行为破坏了公平性:为实现一个目标而付出努力,获得努力转化为成果的可能性。这个产业的背后又是多少不为人知的特权占有?

(2) 温情提升

简年1:春节旅途所见:赶乡人的世界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简年1:春节旅途所见:赶乡人的世界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中国人为什么要回家过年?或许是无法割舍故乡、家人的那份情感。在春节的旅途中,一些人默默付出着,想让过年回家行人感受更多的温情。

        在虹桥车站等车,排队上车的人像一条长龙,高高低低的个人就像身上要掉落的鳞片,那些瘦小的老人、抱着孩子的母亲像是独树一帜的鳞片,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样整体就显得更加不规则。喇叭里传来一个声音:‘老人和妇女请优先过来检票。走绿色通道!老人和妇女请优先过来检票。走绿色通道!’开始大家还没有反应过来,过后一个穿着制服的人走过叫某位怀抱着孩子的大姐,把票给他剪一下,然后送她走过闸门后,其他人才明白是什么回事。

      在重庆北时,候车厅用栅栏围起了一块面积,里面放着很多塑料玩具,对孩子们来说,这就是一个新的乐园。很多还在在里面摇摇晃晃的走着,不时传来银铃般的笑声,孩子的家长的脸上也绽开了花;还有人办成卡通形象,和孩子们在拍照,大人也蒙着眼睛在玩转圈摸福的游戏;几位工作人员表演着节目….这些温馨的画面形成的暖流一下流入我的内心,消减了旅途的疲惫….

      近乡情意切,旅途欢乐暖。

(3) 科技提升

简年1:春节旅途所见:赶乡人的世界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春运坐车排队检票通常是慢的。车站在确保旅客安全、尽快旅客通过中做平衡。目前排队检票时一个比较麻烦的工作,回乡人情绪激动、检票认真慢检,总达不到双方理想的状态,有时还会为此发生一些争执,然后破坏大家美好的心情。

    这个问题正在被改变。在北京、广州、郑州、太原、武汉等城市已经开始使用人脸识别检票,大大提高检票效率,虽然这其中有些小插曲,比如光头无法死别等。这其中还有增加某些班次、减少某些班次后面的大数据,列车运行时间及列车在轨道上运行时间的运筹学,高铁车声的更隔音设计等。这些科技的元素不断融入春运,改变方便着我们的生活。

    路上和朋友分享,旅途所见:一堆情侣在列车拍照,从幸福的表情看应该是第一次回家见父母;一个母亲抱着孩子,孩子睡得很甜,母亲和孩子脸上都是幸福;一个男的在不停自拍,总想找出一个最帅姿势;三个阿姨在斗地主,乡音绕耳;而我时而看看窗外的夜景,一会观察周围的人,当然耳机里放得的是 my prayer 。我对自己说:我是幸福的,赶乡人是幸福的。

简年1:春节旅途所见:赶乡人的世界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简年1:春节旅途所见:赶乡人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