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喝下一碗“鸡汤”,我来告诉你!

如何正确喝下一碗“鸡汤”,我来告诉你!_第1张图片

相信国人对心灵鸡汤都不会陌生,打开QQ空间、朋友圈,转转书店里的励志书专区,心灵鸡汤的身影无处不在、俯拾皆是,而我们身边的人、我们自己还有那些所谓的名人、成功者,都无不成为心灵鸡汤的兜售者、传播者与消费者。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心灵鸡汤的确已经或多或少融入到几乎每个国人的生活中、精神世界里以及行为逻辑之下,即便有些人并不太承认自己与心灵鸡汤有关,比如小编自己。

那么心灵鸡汤是何方怪物,又以何种能力入侵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鸡汤文学的前世今生

“心灵鸡汤”实则源于天主教,形成时间大概在五世纪左右,为地道的舶来品。依据规定,复活节前40天为大斋(又称“四旬斋”),在大斋开始后第一个星期三,信徒们要去教堂参加弥撒,14岁以上不能食肉,18岁以上每天只吃一顿饭。为保证营养,教堂会为信徒们准备鸡蛋汤和素食,即“从善精神汤”,俗称“心灵鸡汤”。

该汤在欧洲流行上千年时间,后逐渐演变成为“清教徒精神”的产物,即节俭、勤奋、为今生而奋斗、相信在人间可以建成天国

如何正确喝下一碗“鸡汤”,我来告诉你!_第2张图片

而将”心灵鸡汤“由一种信教徒们眼中的宗教”圣汤“变成一种文学形式的则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一个叫杰克·坎菲尔的人,他通过众多普通人来稿的方式编辑了大量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的后面都对应了一个道理,有的表达着人间的真情,有的反映着生命的奋斗,再有的体现着思辨的哲理。他将这些书籍命名为《心灵鸡汤》系列,并且一经推出,便风靡整个美国,至今长盛不衰。杰克·坎菲尔 的《心灵鸡汤》系列到如今共推出80余本,全球销售共8千5百万册,作者也由此成为史上最伟大的励志书系列大师,还登上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心灵鸡汤这一文学形式来到中国后,很快便出现了一些中国化的“变异”。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我们的先贤哲人、当代名人开始被各路人马涂抹化妆打扮,纷纷跻身励志大师行列,在书店里、在网络上兜售这些换汤不换药的鸡汤。

如何正确喝下一碗“鸡汤”,我来告诉你!_第3张图片

2012年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于是网上冒充莫言之名写就的鸡汤也就层出不穷地产出了,对于这一点,小编我还是有发言权的,自己看过太多莫言的作品,太熟悉他的写作风格及语言运用了,那些以莫言之名的鸡汤还是鸡汤,改换了门面而已。

人们为什么鄙夷引心灵鸡汤?

关于心灵鸡汤, 有一个很好的比喻,当你饥肠辘辘、身体虚乏的时候,急切地需要食物来充饥,正好这时候有人给你端上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鸡汤,你满怀激动地想要去喝的时候,却发现并没有为你提供用以盛汤的勺子。简而言之便是,心灵鸡汤给人们描绘了一幅无比美丽的画面,他告诉人们要努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到达那里的,但却不提供该如何到达那个美丽的目标。

这便是心灵鸡汤最为人诟病的地方,为人们指明了一个目标,但不提供实现的方法,并且在现实中这些目标或者道理通常都是行不通的,通常可以称其为正确的废话。

如何正确喝下一碗“鸡汤”,我来告诉你!_第4张图片

同时心灵鸡汤的另一个缺陷是回避现实中的问题,用一种掩耳盗铃式的逻辑来自我迷幻、欺骗。鸡汤大师于丹是这一方面的集大成者,比如关于北京雾霾她在微博中说,“大家能做的就是尽量不出门,不和它较劲。”随后她还支招面对雾霾大家可以“关上门窗,尽量不让雾霾进到家里。打开空气净化器,尽量不让雾霾进到肺里。如果这都没用了,就只有凭自己的精神防护,不让雾霾进到心里。”最后她总结道“人的内心需要淡然、平和、安静、开阔,需要有风骨、有自信、有定力,如果你有些不满,有些抱怨,说明内心的境界还不够。”

心灵鸡汤的正确喝法

心灵鸡汤的消极影响是巨大的,但也并不意味着它对我们就没有一丝积极影响。

设想一个我们上学时候的场景,一个同学考试分数很低,现在心情特别糟糕,这时候作为同桌的你该如何去劝劝他?是拿着卷子跟他一题一题分析问题出在了哪里?还是这样说,别灰心,人都有没考好的时候,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下次一定能追回来的?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你采取第一种应对方法,他很可能会对你说一个字,滚。

其实他是明白因为自己上课看小说或者做题不细心导致分数的不理想,现在他的心里只是需要一点旁人的关心与支持,后者的那些话,无论在平常看起来是多么没什么大用处,但对于此时的他,这些话的确可以抚慰其受挫的内心。

如何正确喝下一碗“鸡汤”,我来告诉你!_第5张图片

由此看来,部分心灵鸡汤在短时间内对于人们缓解痛苦、提振信心有着一定的良好效果,但当我们走出那段阴霾期后就不应该再摄入心灵鸡汤了,而是应该冷静分析问题,找到解决、提升的办法,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提升了自信心。

鸡汤既然不提供勺子,那还是需要自己来寻找,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至理名言呀!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正确喝下一碗“鸡汤”,我来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