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为保一个贪官不死,费尽心机研究大清法律漏洞

乾隆为保一个贪官不死,费尽心机研究大清法律漏洞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乾隆年间,清廷发生了一件奇怪的贪污案,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索贿被揭发,朝廷三次议审,都判定为死刑。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李侍尧却逃过死刑,轻判入狱,而且很快被重新启用。

不可思议的是这一切的背后操盘人居然是乾隆,李侍尧究竟有何背景,可以让乾隆不顾国家律法,亲自谋划救他一命?

李侍尧是汉军镶黄旗人,出身官宦世家,先祖李永芳是随努尔哈赤开创大清帝国的功臣,父亲李元亮曾任户部尚书。

李侍尧其貌不扬,但为人精明能干,深得乾隆赏识。是乾隆一手提拔起来的封疆大吏,先后担任过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李侍尧就是在云贵总督任上落马的。

李侍尧在云南任职时有个下属叫海宁,他原来在中央的军机处任职,后来调到云南做了几年地方官,又调回中央。

回京后在一次朋友聚会时多喝了几杯,海宁口无遮拦把老上司李侍尧贪污索贿的事当八卦说了出来。八卦总是传播最快的,李侍尧贪污索贿的传闻很快就传到了和珅耳朵里。

和珅赶紧屁颠颠把这件事密报给乾隆,乾隆非常重视,连夜让和珅提审海宁。

海宁被刑讯后,把自己行贿的事实、还有在云南任职期间听到的关于李侍尧贪污索贿的传闻都交代了。乾隆看到海宁的供词后很震惊,密派和珅为钦差大臣前往云南查办李侍尧案。

和珅快马加鞭赶到昆明,提审了李侍尧的家奴、心腹,又按照海宁提供的名单隔离审查了李侍尧的部下,这些人稍一用刑就交代了。

李侍尧开始还狡辩,但在证据面前也不好抵赖,如实坦白了自己的罪行。

根据李侍尧的口供,他在任上的索贿金额大概是白银三万多两,但这只是一小部分,并非全部。

按照《大清律例》,贪污白银一千两以上就要判死缓,押回京秋后处决。李侍尧贪污了三万多两,即使被判立即死刑也不为过。

但和珅隐约感觉乾隆有对李侍尧网开一面的意思,狡猾的和珅最后给了李侍尧 “斩监侯”的判决,这个一审判决相当于死缓。

乾隆为保一个贪官不死,费尽心机研究大清法律漏洞_第2张图片

乾隆知道李侍尧贪污的时候非常气愤,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爱将,跌在一个贪字上,现在真要把他处死了,又有点舍不得。毕竟人才难得,乾隆思前想后决定放李侍尧一马。

按照大清法律,李侍尧是朝廷重臣,贪污金额巨大,应该三司会审。以他的罪行,三司会审结果一定是死罪,这条路肯定救不了李侍尧。

乾隆又想到一条路,就是大学士九卿会议,这个会议名义上是清廷的最高审议机关,但实际是个虚职的管理机构。

大学士九卿会议由九个部门构成,大概四五十人,人员构成复杂,大家对这个会议的重视程度也不同,开会请假、打盹、开小差这种事情时有发生,会议基本就是走走形式。乾隆就是看中这一点,他觉得李侍尧案过九卿会议,估计不会判“斩立决”,最多就是维持原判。

但乾隆失算了,这次的九卿会议大家出奇的认真,没人请假、打盹、开小差,而且会议气氛非常热烈,与会人员都认真发表意见,集体表决结果是“斩立决”。

二审结果比一审还糟,乾隆想救李侍尧的难度又增加了,但他不想放弃,为了救李侍尧,他不得不另辟蹊径。

既然这是大案,那就做个案例让官员们讨论一下吧,他让地方督抚讨论处理意见。 

还好,有一个官员读出了乾隆的心思,他试探性的发表了不同意见。他给乾隆上了一道奏折,大概意思就是李侍尧虽然贪污索贿,晚节不保,但他一生劳苦功高,如果免他一死,日后一定会感恩戴德,更加为国尽忠。

乾隆看到奏折兴奋不已,这道奏折让乾隆借坡下驴,从轻发落了李侍尧。不到半年,乾隆就找机会把李侍尧从牢里放出来,重新启用了他。

李侍尧也不负乾隆所望,确实更加卖力的为国家效力。

乾隆并非昏君,理应对李世尧这种国家蛀虫、贪官污吏恨之入骨,但为何要费尽周折的保李侍尧不死呢?这背后还真有隐情。

乾隆为保一个贪官不死,费尽心机研究大清法律漏洞_第3张图片

其一:李侍尧精明能干,办事能力极强。

李侍尧和乾隆年纪差不多,几乎是乾隆一手提拔起来的,他读书不多,但办事能力极强,乾隆曾称赞他是“中外最能办事之人”。

李侍尧在代理两广总督期间,就非常漂亮的办了英国商人洪仁辉案。

洪仁辉当时来中国做生意,不遵守清廷法律,还跑到天津告御状,当然他所告之人也有部分罪状属实。李侍尧奉命审理此案时,将涉案官员革职,同时也判了洪仁辉三年监禁,还处斩了给洪仁辉写状纸的人。

为了善后,李侍尧还制定了《防夷五事》,对在广州经商的外国人严加规范,此案处理让一向反对国人与外国人接触的乾隆十分满意,李侍尧很快就从代理两广总督之位上转正。

在封疆大吏中,李侍尧的政绩最为突出,不管他到哪个地方任职,总会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将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拉上一个新台阶。在乾隆看来,李侍尧的办事能力是其他地方官员都比不上的。

李侍尧出事后,乾隆盘点了一下身边的干将,福隆安能力见识有限,不堪重任;和珅虽办事伶俐,但资历尚浅,还需要历练;阿桂是个能独当一面的人才,但这样的人太少了。朝中能与阿桂相比的,数来数去就只有李侍尧了。

乾隆治理国家多年,深知人才难得,杀了李侍尧,他确实舍不得。

其二、李侍尧对乾隆很忠心

李侍尧除了办事能力强以外,还对乾隆非常忠心,有什么好东西都献给乾隆,乾隆有什么吩咐都竭尽所能去办好,这点让乾隆感动不已。

李侍尧案发后,在京的家产全部被查抄,乾隆在查看家产抄没清单时,看到列在首位的几件珠宝非常眼熟,他记起这是之前退给李侍尧的贡品。

按照清朝老祖宗的规矩,大臣进献的贡品不能全收,要退回一部分。李侍尧进贡时,乾隆挑选其中几件品相较差的退了回去,没想到这些却是李侍尧家最好的,李侍尧是把最好的都献给了自己,可见李侍尧对自己的忠心和孝心。

李侍尧不但有忠心有孝心,而且嘴严,乾隆和李侍尧年纪差不多,乾隆表面是个勤俭朴素的皇帝,实际内心非常贪婪虚荣。他非常喜好奇珍异宝这些奢侈品,而且从不在李侍尧面前掩饰自己的真实喜好,遇到喜欢的古玩字画,他就让李侍尧给他配齐一套或者多找几件,乾隆的这种需求李侍尧基本都满足的很好。

能在臣子面前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可见李侍尧在乾隆心中的位置不同一般。

其三、李侍尧贪污索贿实为乾隆办贡。

李侍尧被揭发贪污以后,乾隆仔细查看了审讯口供,发现李侍尧贪污的大部分钱财实际都没落入自己腰包,而是为了给自己办贡。

李侍尧不同其他臣子逢年过节、生日祝寿才进贡,他进贡是不定时不定量,只要搜罗到了奇珍异宝,就送往京城进献给乾隆。这些贡品都非常符合乾隆的审美趣味。

或者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乾隆的暗示和索要,李侍尧也不必如此劳民伤财的办贡,如果不办贡,他经济也不会紧张到要贪污索贿。

乾隆觉得李侍尧是个难得的忠心不二、又有办事能力的人才,再加上乾隆有自己的小算盘,李侍尧逃过一死,重得重用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李侍尧走出监牢再次穿上官服,又出去为乾隆鞍前马后了。不久之后,李侍尧就被任命为陕甘总督,又重回到封疆大吏的位置上。

以李侍尧的能力,自然官运亨通,后来又调任闽浙总督,因平定台湾有功,又被乾隆加恩,绘像于紫光阁,位列二十四功臣之一。

李侍尧死后,儿子袭位,这样一位犯下死刑的贪官,不但逃脱法律制裁,而且还在官场上叱咤风云,最后得以善终,这在中国的历史上也算是奇闻一件了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乾隆为保一个贪官不死,费尽心机研究大清法律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