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庄·同济|你予我的前世今生,我铸你的千年一梦

李庄·同济|你予我的前世今生,我铸你的千年一梦_第1张图片
李庄古镇古楼

漫步在这座西南古镇羊街的青石板上,恍惚间仿佛置身于八十年前,隔着这旧时的月光,民国的先生教授与才子佳人,皆在这儿,眺望着千里之外,战乱四起的京沪……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发,日本人的炮火令北平硝烟四起。中央研究院由北平北海静心斋迁往上海曹家渡小万柳堂,后又辗转至南京的北极阁。然而七七事变之后,日军步步紧逼,无奈北平、上海和南京的一些文教单位纷纷南迁,中央研究院、国立中央博物馆、中国营造学社一行,经湖南长沙圣经学校迁至昆明。1940年,日军发动进攻,昆明也未能幸免于难,由上海迁往此处的同济大学在战火中频频遭到攻击,不得已向在川校友发去电函。同时,一批同行的中央研究单位也在为迁川而酝酿着。

李庄·同济|你予我的前世今生,我铸你的千年一梦_第2张图片
李庄文人故居

时任中央研究院所长的傅斯年表示,望寻一处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而广为觅址之后,…本意欲迁往四川宜宾南溪县,然当地怕外乡人多了抬高物价,于是婉拒。李庄镇的乡绅闻讯,就立马发出了“同济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的十六字电文。1940年8月的一天,全镇的名流就在这羊街8号,商议着“下江人”来川的大事。

中国李庄,西南边陲的小镇,位于宜宾至南溪中段,两头皆是25公里。历史上的李庄又是岷江下游的重要码头,是湖广到四川的重要集散地。这样的李庄,不正是傅斯年所寻的“被战乱遗忘的一隅”吗?

李庄·同济|你予我的前世今生,我铸你的千年一梦_第3张图片
羊街一角

1940年的秋天,同济大学率先迁至李庄,将校本部设在禹王宫,工学院设在东岳庙,理学院在南华宫,医学院在祖师殿,图书馆在紫云宫,大地测量组在文昌宫,体育组在曾家院子,就这样,李庄的“九宫十八庙”成为了同济人唯一宁静的书案。相继,中央研究院,中博馆,中国营造学社也在李庄安家落户。李庄人民将自家私宅租用给这些先生学子作为宿舍,帮助他们建造房舍……就是这种落难时的不弃,让如今的同济仍念念不忘。

李庄板栗坳的绿丛里,掩映着战时最好的图书馆,一批批学者文人追随至此,含英咀华。李济、吴定良、劳干、梁思成、林徽因,民国学界的群星,在这里附骥案牍,呕心沥血,终有所成。还有大批国外学者,狄克锡、史图博、魏特,甚至还有“中国通”李约瑟、费正清……彼时的李庄群英荟萃,蓬荜生辉,人文气息的熏陶,令这个久不闻世事的小镇大开眼界。

李庄·同济|你予我的前世今生,我铸你的千年一梦_第4张图片
青石板小路

破庙祠堂,民宅农舍,痒序如旧,弦歌依然。被迫蜇于李庄的文人学者们用行动讴歌了民族的责任与担当,即便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仍旧创作出了大量的学术成果,如《中国建筑史》、《明清档案研究》、《太平天国史纲》、《上古音韵表稿》等等。

我们一行人拜访了位于距李庄一公里处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难以想象,在这样一出荒凉的小院子的,他们俩夫妇是如何呕尽心血,扛着疾病的身子,熬成了11万字的《中国建筑史》的?又是如何经营着中国营造学社,使其成为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前身的?

李庄·同济|你予我的前世今生,我铸你的千年一梦_第5张图片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故居

抗战结束后,同济与这些中央研究所陆续迁往原址。李庄的七年,已经成为同济发展历史中不可忽略的一笔,李庄与同济,渊源有自,水乳交融。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庄·同济|你予我的前世今生,我铸你的千年一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