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十二)

    综合实践活动:含义、价值及其误区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含义,一种课程生成模式

      所谓"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超越了传统课程教学制度—-学科、课堂、评分的约束,使学生置身于活生生的现实的学习环境之中,综和地习得现实社会及未来世界所需要的种种知识、能力、态度的一种课程编制模式。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同于传统的分科主义课程,两者是基于两种不同的课程编制原理产生的。

        第一种课程编制模式——阶梯型。

        阶梯型的课程,是一种以目标——成就——评价为单元组织课程的模式。

        第二种课程编制模式——登山型

        登山型课型的特征,在于以重大的主题为中心,准备了若干学习途径,它是以主题—-探究—-表达为单元组织的课程。

  (二)两种课程编制模式基于两种不同的学习观。       

    阶梯型课程编制是以个人主义、个人竞争的学习心理学为前提,它把学习单纯的视为反应的心得,或是知识的习得;视为一种线形式的个人知识的积累,轻视了相互学习的社会互协过程。

    登山型课程的学习观的最大特征,就在于打破了传统学习观的二元对立,它强调学习乃是学习者同客观事物的对话,同教师和同学的对话,同自身的对话。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智慧统整与知识统整

      (一)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崭新的课程编制模式,是同现代知识生产模式相适应的。

        (二)综合实践活动,不只是改变一种课程组织方式,它是在本质上是课程价值观的深层变革。

    首先,综合实践活动追求科学智慧与艺术智慧的统整;其次,综合实践活动追求科学知识与生活知识的统整。当然,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智慧的统整与知识的统整,必须满足以下条件,第一,组织问题解决型教学,第二,直面有现实感的问题,第三,形成合作学习网络。

      (三)现在知识产生模式的系统研究为分科综合并举的课程结构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强势特征与若干误区。

      我国的基础教育是以分科主义课程为基础的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我国中小学缺乏丰厚的土壤。由于分科教育的积习与应试教育的无形束缚,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过程产生了一些迷惘和偏差,特别是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中产生了三种不良的取向。

      其一,功利主义与精英主义取向;

      其二,知识主义与技能主义取向,

      其三,生活主义与体验主义倾向。

      产生上述三种取向的误区的根源在于科学中心主义的劣根性,在应试教育的学校文化背景下,我国的基础教育历来注重学科课程,偏重接受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一线教师重建学科的概念,重建课程的概念,革新课程与教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