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读后感

第一本书《成吉思汗》

图片发自App


1、作者:度阴山,20世纪70年代末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硕士。

2013年至2014年,度阴山先后出版《帝王师:刘伯温》《知行合一王阳明》。

《成吉思汗》更加有血有肉。度阴山从20年前开始研究成吉思汗,他极其善于挖掘资料中容易被其他人忽视的内容。广泛搜集、借鉴了日本、中国台湾、美 国人的过往研究成果,力图让他笔下的成吉思汗形象更加忠于史实。

度阴山告诉记者,他在研究的过程中惊讶地发现,成吉思汗竟然完全不识字,后天受到的教育也极少,还厄运连连:曾4次差点饿死、3次被追杀亡命、 2次全军覆没、3次众叛亲离,但每次他都在绝境中卷土重来。成吉思汗及其子孙打下的蒙古帝国地跨欧亚,是世界历史上最庞大的帝国,极盛时期版图东到太平 洋,北抵北冰洋,西达黑海沿岸,南至南海。今天的匈牙利、波兰、俄罗斯、韩国都曾是大蒙古帝国的一部分。“如果不是有足够强大的意志支撑,他极难获得最后 的成就。”度阴山告诉记者。

2、成吉思汗,终于有比较立体的了解。

以前对成吉思汗的了解,仅仅是:蒙古人,伟大的人物,很能打仗,把中国的疆土扩张到世界很多地方。这些信息的来源,一部分是从学校的教科书,还有一部分是从金庸的武侠书,哈哈。

这一次,读完这本书,了解到这个大人物的诞生,和成长,以及后期征战建立伟业,完整的一生。对他的这一生,自己印象深刻的方面,可以用以下几个关键词来描述:

1)长兄的责任:成吉思汗,是家里的老大,出生在蒙古某部落酋长的家庭,承担着家族的兴亡。尤其是当他的父亲因误信敌人被害之后,部落里发生了政变,自己的家没有成年男丁,只有母亲和几个幼儿,无能力去讨回公道,甚至还被整个部落所抛弃。全家人面临的是最直接的生死问题。这个时候的成吉思汗,他从原本贵族、衣食无忧的享受状态,忽然之间变成贫穷无依的境地,他终于了解到在社会的底层意味着什么,也知道了没有足够的牲畜提供肉、奶或毛毡来建蒙古包的心酸。他在这种每天勉强糊口的生存挣扎中,异常渴望着能让自己和家人摆脱生活贫困,重新获取富裕和自由。

家庭里失去了父亲,长兄为父,十多岁的成吉思汗已经意识到,团结才是力量,二团结之所以能成为力量,基础就是规矩,和制度。因此,他给弟弟们立下很多规矩。并且要求弟弟们严格遵守,甚至还因为一个弟弟屡次不守规则,而杀掉了他。大概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成吉思汗的心中就建立了一种信念:不听话者,杀之。。。

2)清晰的目标:成吉思汗在成长过程中,对不同阶段,自己所需要实现的目标,非常清晰,然后会为了这个目标全力前进。从最开始的解决生存,他对家庭成员的分工,到家族慢慢稳定后,开始组建部落的力量,他去寻找当时蒙古草原上可以依靠的强大势力部落,再到后期开始征战时期,他制定的每一次作战计划,包括最后对自己的三个儿子继承的事情,他都是很有自己想法的。作为领导者,他对每一个阶段下草原上的大势,和自己能力范围一直都有着明晰的判断。

3)坚韧的性格:这本书,一共8章,从第2章“成吉思汗”出世开始,到第8章大汗之死,描写到很多场战争,成吉思汗从开始承担自己部落领导的那一刻起,基本上就开始面临着一种螺旋式的循环--“势力较弱时:被迫迎战--输--重头再来--再被欺负--再输--保存实力,退至森林,势力变强时:主动进攻--被打--总结经验--再打”。这中间,成吉思汗,被敌人抓住当过好几次俘虏,甚至被敌人当作耍猴戏一般,挨个帐篷去游览,在每一次的喝酒聚会后势必会被带出来当众嬉笑。这些都没有让成吉思汗放弃生存的念头,他以忍者的毅力不放弃一丝一毫可以逃跑的机会,过人的胆识让他终于得以逃出生天。而这些屈辱的经历,也让这个本就爱恨分别的蒙古汉子就此练就了“有仇必报”的心理。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经常会不由自主地感受到战鼓雷鸣的沙场上,他的英姿和勇气,还有每逢遇到艰难险阻时他的镇定和迅速指挥作战的样子仿佛就在眼前。

读完这本书,自己的收获有以下三点:

1、成吉思汗的母亲,她在成吉思汗幼年时期,为孩子树立坚韧和敢承担的榜样。面对强权,她明确态度选择不讨好、不投降,靠志气养活一家人。可以说她用自己的一次次实际行动,向孩子们展示意志的力量,这股子劲儿带给了成吉思汗与众不同的性格基因。

2、蒙古人非常擅长用比喻句,特别是隐喻。因为在那个时期,蒙古还没有自己的文字,传递消息全靠嘴,比如为了防止别人的挑拨,他们会说“以毒蛇般的口,来离间我们,我们不要上当,彼此要见面,断绝祸害根源,以毒蛇的牙,来破坏我们的友爱,我们不要生疑心,要当面说清楚...”

这让我想起以前读过的一本书《萨迦格言》,西藏贵族世代诵读的一本书,里面的内容,也多是隐喻,比如“莫把老朋友抛弃,去依靠某些新欢;猫头鹰用乌鸦作军师,连自己性命也被送掉。”

3、成吉思汗的伟业,也不是一次成就,他的成功也是在经历过数次的失败、被擒,再站起来去战斗,一次次的经验积累,逐步沉淀和奠定强大的军事基础,慢慢积攒足够的力量中后开始顺势爆发。

伟人在成为伟人之前,他的付出和经历,其中的挫折和困难是普通人会遇到的几何倍数,所以,我,平凡世界里的平凡小人物,再面对生活的困难时,似乎也不该再有任何抱怨之气,哪里跌倒哪里爬起,往前看往前走。

每每读到成吉思汗后期战争中的“屠城”,惊心动魄,深觉残忍,同时又万分庆幸自己没有生在那个年代的草原。曾跟姑娘聊起过这个话题,她认为成吉思汗太残忍,当我问她如果当时是她当可汗,她会怎么做呢?她说“我不会杀那么多的人,只杀一点人...妈妈,你呢?”

不在其位,不谋其职,

不在其时,不知时事,

所以,我也不知道自己会怎么做。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吉思汗》-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