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故事的位置──为什么史蒂芬.金不喜欢库柏力克的《闪灵》?

前言:看过《闪灵》的朋友应该都上年纪了,虽然导演和作者之间有分歧,但是这部电影在恐怖片上的地位很难动摇。

说故事的位置──为什么史蒂芬.金不喜欢库柏力克的《闪灵》?_第1张图片
从内心散发出来的恐惧感才是最真实的恐惧。

我最喜欢的作家是史蒂芬.金,我认为史上最优秀的导演则是史丹利.库柏力克。正因为如此,由前者原著改编,后者负责执导,1980年上映的《闪灵》一片,自然成为了我看过最多次,同时也是评价最高的一部恐怖片。

但史蒂芬.金显然不像我那么喜欢那部电影。

库柏力克筹拍《闪灵》时,原本邀请金自行改编剧本,但等到金完成剧本以后,却又将其置之不用,另外找人重新按自己的意思改编。除此之外,两人的合作过程更是摩擦不断,对于何谓「恐怖」,见解似乎也同样南辕北辙。金甚至曾在公开访谈中表示,库柏力克版的《闪灵》是一部「想得太多,感性太少」的电影,因此使这部电影无法达成恐怖片理应带给观众的感觉。

然而,两人之间因这部片所产生的纠纷,真的只是单纯因为彼此对于「恐怖」的见解不同而已吗?

关于这点,我们或许得先稍微提一下《闪灵》的故事梗概,才能从中窥得一丝端倪。

《闪灵》的故事,描述正在戒酒的杰克.托伦斯,决定担任一间饭店的冬季管理员。这间饭店位于高山上头,在冬休期间,饭店会因为大雪之故而与外界隔绝。杰克带着妻子与儿子同行,就这么开始了他们那与世隔绝的时光。一心挣脱生活困境的杰克,打算在这段时间内完成他那延宕已久的剧作,但他不知道的是,这座饭店其实有着血迹斑斑的历史,更充满了邪恶之至的超自然力量。那些阴魂正准备一步一步地引诱杰克,要他对自己的妻儿痛下杀手⋯⋯

不管是金或库柏力克的版本,故事主线大致就如上述所言,并未有太大歧异。两者的最大不同,其实是在角色的塑造部分──尤其是杰克.托伦斯一角。

在电影版中,这个角色由杰克.尼科尔森扮演。当初在筹拍之际,金便曾对这个选角表示过意见。他认为尼科尔森在《飞越杜鹃窝》中的表演实在太深入人心,因此会让观众对托伦斯一角产生先入为主的观念,认为他是个具有强烈疯狂性质的角色,是以建议应该要找感觉较为贴近一般人形象的演员来扮演这个角色才对。只是,库柏力克还是坚持让尼科尔森饰演托伦斯一角,并以自己一贯冷漠疏离的风格来诠释这则故事,使这个角色在片中显得疯狂危险,从电影开头便让观众对他感到不安与难以信赖,以一个具有暴力倾向的酗酒者姿态,成为了片中比鬼魂还骇人的主要恐惧来源。

但在金的小说中,托伦斯并非无可救药。虽然这个角色有着酗酒问题,过去还曾一度失手伤害自己的儿子。但就本质来说,他仍然是个深爱妻儿的好人,只是在有志难伸与庞大的生活压力下,总是难以抵抗对于酒精的渴望,因此深陷在痛苦的泥沼之中。

电影中的托伦斯,到了故事高潮处,几乎可说已经完全丧失了人性,一心只想杀害自己的妻儿,但在小说版里,他则努力对抗那股亟欲控制他的邪恶力量,虽然最后他不惜牺牲自己的尝试仍是功败垂成,但也因此能让读者看见他始终深爱家人的内心想法。

这样的不同,很有可能正是金如此厌恶电影版的真正原因。

金自从一九七四年发表了处女作《魔女嘉莉》以后,便在短时间内成为了大受欢迎的热门作家。突如其来的成功,使他染上了酗酒与吸毒等问题。因此对他而言,《闪灵》其实是一部颇具自传意味的作品,使他藉由故事透露内心深处的挣扎,并透过情节发展,进一步反映出他害怕自己的问题会导致家庭破碎的恐惧所在。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大可将《闪灵》这本小说视为金在创作当下的求助讯息,让他藉由写出这个故事,对家人、世界及自我宣告,自己还不到真正无可救药的地步。但没想到的是,这样的呼喊到了库柏力克手中,却变成了无机的社会寓言,以冰冷骇人的角度,成为了一则披着超自然恐怖片外衣的家暴悲剧。于是,面对一部分的自我被诉说得如此不堪,对于金来说,无疑是一件让人极难忍受的事,因此从这样的角度来看,他对于《闪灵》电影版那「想得太多,感性太少」的评论,似乎也不只是在抱怨这部电影不够「恐怖」那么单纯而已。

从这样的角度来看,《闪灵》小说版与电影版之间的不同,或许也正是许多原著与改编作品之间的歧异缩影。就算金对电影版有那么多的怨怼之言,但两者之间可能根本并非如此不同。说穿了,其中的最大不同,其实是在于说故事的人是站在故事外头──或是亲身活在故事的表面之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说故事的位置──为什么史蒂芬.金不喜欢库柏力克的《闪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