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当道,大银幕不爱乖乖仔偏爱熊孩子?

“熊孩子”当道,大银幕不爱乖乖仔偏爱熊孩子?_第1张图片

《蜘蛛侠:英雄归来》上周五在内地首映,短短三天票房就达到了4.59亿,轻松地从《敦刻尔克》手中夺得票房冠军。

此前,托比·马奎尔的三部《蜘蛛侠》和安德鲁·加菲尔德的两部《超凡蜘蛛侠》在内地成绩亦不俗。

新蜘蛛侠由英国19岁小鲜肉汤姆·赫兰德(Tom Holland)扮演,与前两任蜘蛛侠相比,《蜘蛛侠:英雄归来》中的彼得·帕克绝对是一个妥妥的熊孩子。电影一开始就是一连串晃动的镜头和14岁的彼得·帕克不断叽叽喳喳的景象——这货在参与超英混战的几天里全程打开手机视频自拍。

怀抱着拯救世界梦想的他不断在干傻事,帮人帮倒忙,飞来飞去的时候还踩坏小花小草踏破屋顶吓坏小孩子,让人哭笑不得。但这样笨拙青涩的蜘蛛侠,让人捧腹的同时,也意外地戳中广大吃瓜群众的萌点。

其实除了新蜘蛛侠,“熊孩子”走红大银幕已经不是头一遭。还是不久之前,在《战狼2》中饰演富二代卓亦凡的张翰凭一句“你妈没告诉你别欺负熊孩子吗?”也在微博带了一波节奏,一大波路人表示路转粉。追溯到更早之前,16年大火的网剧《余罪》中,由张一山扮演的“贱人余”也强势霸屏。这样看来,“熊孩子”仿佛自带走红属性,那熊孩子们又是怎样俘获观众们的心的呢?


“熊孩子”从贬义走向中性

“熊孩子”是个网络用语,常形容调皮的孩子,岁数小不懂事。提到熊孩子,大多数人会联想到火车飞机上哭闹不休的孩子,亲戚家上下乱窜的捣蛋鬼,说起来总是一肚子的无奈。

但渐渐的,“熊孩子”这个词的含义从贬义走向中性,表现大人对小孩子顽皮不懂事的包容和谅解。不但如此,“熊孩子”还有逐渐高龄化的趋向,毕竟在这个人人都是“宝宝”的网络时代,熊孩子当然也随之变多了。

说到“熊孩子”的荧幕形象,不得不提《家有儿女》中张一山扮演的刘星。刘星爱恶作剧倔脾气鬼点子多,和乖乖女小雪形成鲜明对比,小小年纪就是“金句王”“表情帝”,至今朋友圈里不时还有几张“刘星牌”表情包。这样一个活宝,不就是一个可爱的熊孩子嘛?


有熊孩子的地方就有笑点

观众爱看熊孩子,因为熊孩子们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笑点。

《蜘蛛侠:英雄归来》中的蜘蛛侠本想行侠仗义却失误频频,蜘蛛侠笨手笨脚火急火燎地在角落里换战衣,他想恐吓犯罪分子却不知道把手往哪摆,还被对方怀疑是个女人;《战狼2》里的富二代卓亦凡刚出场就挑衅冷锋,被胖妈妈一把推开,他在小女孩面前玩刀耍帅,被小女孩咬了一口;《余罪》里余罪为躲避罪犯,自导自演一人分饰两角完成了一场床戏……

熊孩子们制造的笑点很自然,不说屎尿屁,不打擦边球,完完全全是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场景。再者熊孩子们都是小鲜肉扮演,熊一点还让明星显得更接地气。一般角色单纯装疯卖傻可能让人觉得是在秀智商下限,而熊孩子偶尔做出一点蠢事也是可以被原谅的嘛。

观众更爱看熊孩子的成长

银幕“熊孩子”的存在,也不只卖萌搞笑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观众们在观影的过程中和熊孩子们共同体验成长的辛酸苦辣,从而找到共鸣。

蜘蛛侠想要抓住坏蛋,却因为差点导致邮轮沉没被钢铁侠没收了战衣;卓亦凡自命不凡,但在面对着敌人的枪炮时才发现自己什么都做不了;余罪只想当个小片警保护他爸的水果摊,却阴差阳错被逼去犯罪集团卧底……他们的经历被戏剧化了,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无可避免地体验情感的悸动,梦想的破灭。他们一点点长高,却撞到一堵叫做现实的墙。越过这座墙,就是强者,甘心蹲伏在墙角的,就只能永远当个熊孩子。

熊孩子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无疑和无数人的生命轨迹重合。观众们看到他们经历的困难和挫折时,可能会不自主地回想起自己是熊孩子的那段时光,同时也暗暗期待他们的成长。

而银幕熊孩子们的表现,当然也不会令人失望。蜘蛛侠打败了反派也放下自己的超级英雄梦,试图当一个钢铁侠所说的“友好邻居超级英雄”;卓亦凡不再动不动吹牛逼耍帅,而是在枪林弹雨中转变为一个硬汉;余罪在卧底生涯中和罪犯斗智斗勇,成为一个有担当的真男人。

一夜暴富走上人生巅峰的故事大家已经听厌了,这种个人成长的戏码才是最走心的。


近几年,无论是综艺还是电视剧里,小鲜肉们的人设大多都要贴上乖巧、努力、上进等标签。某某明星拍戏在水里浸多少小时,滚泥塘爬山坡等等层出不穷,时不时还要卖惨哭诉自己的辛酸往事。上进正面的人设当然好,不过看多了观众也容易审美疲劳。倒是银幕上的熊孩子们,自带搞笑属性,接地气,可以说鲜肉里的一股清流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熊孩子”当道,大银幕不爱乖乖仔偏爱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