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曾国藩大咖的DISC运用之二

论曾国藩大咖的DISC运用之二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书接上回~

第二回

曾国藩被咸丰剥夺了兵权,作为当事人心态就特别不好,虽然回家丁忧守制按照礼法来说这是一个正常的安排,但对于他来讲,毕竟不为领导所需要了,心态上还是很失落的,所以他一回到自己的湖南湘乡县的老家,马上就病了,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得了个啥病呢,叫怔悸之病,也就是失眠,而且,失眠时经常心慌,明显就是气的嘛。

那几年,他跟自己老家的几个兄弟处得非常不好啊,经常就骂,而且脾气经常发作,那个时候也没办法啊,封建大家族对吧,父亲母亲都不在了,大哥长兄如父嘛,那说什么是什么,就在家里耍威风,别人拿他没招,后来他几个弟兄,什么曾国权曾国华,曾中葆,就找个借口跑了,剩一堆弟媳妇在家,继续欺负弟媳妇,你能想象吗一个大哥在家欺负弟媳妇玩儿,那个心态确实已经很不好,那个时候看曾国藩和他的很多朋友来往的书信,里面充满了各种非常恶劣的情绪。

论曾国藩大咖的DISC运用之二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当然我们得说曾国藩是一个受过系统的正统的儒家教育的理学家,他的理学的造诣也非常强,有一套他自己修身的方法,两年时间,他在家确实也对自己做了一种脱胎换骨的变化,包括读了很多老庄的书,渐渐地这个心态就平复下来。所以他后来自己讲,他说:在我出山的第一段的时间里,我觉得自己什么都能,看别人觉得你这也不对,那也不对,但是丁巳戊午之后(指的是他在老家丁忧守制的这两年)在老家之后,他觉得自己心性大变。才觉得自己那是百无一能,但是他看别人就能从别人身上看到很多很多的长处。很多人,他的人生在精神上,上境界脱胎换骨,往往都经过这样的变化。

经过两年的沉寂,学习,心态上的转变,进而调动自己的I特质和S特质,开始了他的新征程。

曾国藩的运气又来了,就在他回家两年之后,把自己的心磨得差不多的时候,咸丰八年,1858年,咸丰皇帝又要他出山,这个时候其实他守制还没有完成,其实是夺情,为啥呢,因为太平天国又开始死灰燃了,又开始击破了清军的江北江南大营,咸丰皇帝说:得了吧,你还来吧。这个时候的曾国藩跟皇帝可再也不犟了。原先,不给我督抚大权我就不来了,甚至他临走的时候还说专折奏事之权,我也不要了,以后我有什么话跟你说,我就通过当地湖南巡抚给你上奏折吧,咱俩别往来;现在他不,皇帝的诏书,在六月初三刚下,刚接到诏书,六月初七就启程,一点儿不废话,见诏即起行,前后就四天,您说还要四天吗?搭个高铁就去了,那时候不行嘛,各种整理装束啊,安排家事四天已经非常快的速度,当时就起来了,然后你再看曾国藩接下来跟皇帝打交道的方式,和第一次出山,那就完全不同了,接下来他要充分调用自己的I特质和S特质了,他再次出山之后,跟皇帝打交道的方式,就变得柔顺了很多,曾经有一次,咸丰让他去四川,(其实咸丰是瞎指挥)曾国藩明知道不妥,我一湖南人,带一帮湖南人跑到四川人去,叫客兵,寄居人家的省份,又让别人给我拨粮饷,我这个罪是没法受的,但是,他已经学会了不直接拒绝皇上,各种打转了,一会说我正在打景德镇,一会就下来了,等等我啊;一会又说我就把这个当地的太平天国给它灭掉就行了,总而言之,就跟皇帝拖,拖到后来皇帝一看四川没事,那你别去了,君臣之间的这个交流就变得更加的柔软,而不像原来那样的刚性。(他的S特质在这时发挥的相当好)

论曾国藩大咖的DISC运用之二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曾国藩第二次复出之后他的所有事情的处理方法都变了,那比如说跟其他官僚那原来还了得,动不动指责这个不忠君,那个王八蛋逃跑,现在不,出来之前,他在家还耽误了四天,他给所有他将来要打交道的从督抚大员,一直到各地的那些武将写信,叫惠乞指针,什么意思?就是你指导指导我,我这次该怎么办。你看,这身板一下子就放下来了,他第一站就是到的是湖南的省城长沙啊,然后就拜会大小所有的官员,在史书里还提到一句说他居然拜会了长沙县令,这都是些八面玲珑巧心思非常柔顺的人,所以当时为什么史料记载说曾国藩连长沙县令都拜会了,就是连这么一个官场的可怜虫,见谁都磕头的这么一位,曾国藩也礼贤下士,跑到衙门去,惠乞指针,你教育教育我,可见他的腰身已经柔软什么程度?(这件事上折射出他的I特质发挥得当)

而曾国藩这个时候变的圆滑,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他跟户部的一些书办打交道。这个户部的书办,他们就是负责各种各样的军事报销,如果一场大劫一场大仗打下来之后往往军费都几千万两银子,那就报销了,你将领不能在外面胡花呀,那报销,对不起,很多东西他要驳回,很多东西要挑剔,在各个单位,大家都知道会计的那个嘴脸,对吧,有的时候就很难看了,户部的书办就干这个,,想快速通过怎么办,给点好处费,所以一看太平天国打下来之后,这些户部的书办高兴的不得了,终于有一笔大财要发了,按照史书记载,当时曾国藩要报销的军费是三千万两银子,那按照当时的不成文的潜规则,应该给户部的书办多少钱呢?四十万两,但是因为太多了,所以双方都谈判,最后定板八万两成交。但这个时候出了一件事,就是恭亲王领导的那届政府说,这么大一场仗民生涂炭不要让他报销,让各地把所有的报销文件在户部备案就不报销。这个是对于地方督抚大员带兵打仗的将领来说当然是好事了,但是对于户部的书办,这就叫晴天霹雳啊,全家老小都等着这一顿饭吃了,也没了,但是就看曾国藩的做人,曾国藩说:没了归没了,谈好的这八万辆还是得给,所以当时曾国藩就从自己的小金库里拿出了八万两,给了户部的书办,什么意思,阎王好见,小鬼难缠,我跟人谈好了就不能没有信用,以防人家将来找咱们的麻烦。

这时的曾国藩已经不是几年前的以自己是圣贤自期的那个儒家士大夫了,已经变了一个人,包括跟自己的下属打交道,第二次出山之后,曾国藩那个保举,可以说几乎到了烂保的程度,那几年,反正朝廷给的那个,各种各样的保举的文书不要钱的随便印嘛,所以到晚清的时候,你要到武昌看,真的到处都是红顶子,一品大员有的是,反正武将的官也不值钱,太平天国灭掉之后,经曾国藩保举出来的地方督抚一级的大员有24个以上的,三品以上的官员任实职的有50多个;再比如军纪,所有儒家的老臣,他们在自己带兵的时候,通常都是非常严守军纪的,因为儒家讲究的是仁义的那一套的,对老百姓怎么能不仁义呢?刚开始曾国藩也是这样,但是后来你会发现,曾国藩就是变了一个人,军队抢就抢吧,只要不太破底线,他在军纪执行上就没有刚开始的那么严。

论曾国藩大咖的DISC运用之二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有一个事件啊,就能典型的反映出他的这个变化,原来,清政府知道太平天国已经把国家打得一片糜烂了,将来的国家的重建怎么办,恭亲王政府一直是指着一笔钱的,因为大家都听说,说这个洪秀全在南京城里,积赞了金银如山,只要把天京打下来,这笔钱就有了,用于办各种善后的重建,但是曾国藩带着他弟弟曾国荃把天京城拿下之后告诉朝廷说:木有钱,一分钱都木有。恭亲王那天就急了,就真是完蛋了,因为整个朝廷枢府的所有指望都是这笔钱,但是当时民间就有人说了,哪里是没钱啊都让曾国荃给弄走了,就是曾国藩的弟弟,包括那些湘军把那些洪秀全建的宫殿,那些木头的都拆下来从城墙上顺下来,然后雇船运回湖南老家,所以这么一个大案,当时清政府是非常不高兴的,后来给曾国藩的封赏降了一格,也有这个原因,当时就让他查,钱哪儿去了?中曾国藩当时就主张,不要查。我的士兵挣点钱不容易,由他去吧,与政体人心有妨碍这种事,何必非得追缴这笔钱呢?这就过去了。

未完待续~~~

论曾国藩大咖的DISC运用之二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曾国藩大咖的DISC运用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