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读初中的时候吧,电视机还不是很普及,一首《爱江山更爱美人》却如同今天的口水歌几乎人人会哼几句,与之同样红遍大江南北的,是那个星目剑眉、风流儒雅、折扇轻摇,右侧嘴角常微微吊起一抹笑的乾隆皇帝。
那一部《戏说乾隆》,开启了身为帝王凡人的一面,也开启了清剧大热的红火。在这一系列的红火里,我们不经意间,便熟悉而仰慕了少年英俊便杀伐果决聪慧异于常人、却又勤政爱民仁厚慈爱的康熙大帝,喜欢甚至热爱了风流倜傥宽厚多情的乾隆皇帝。
康乾盛世啊。
我们简直要以为他们是与文景之治如出一辙的父子档了。
然而,历史书上清楚写着,康乾乃祖孙,他们之间,是有一个过渡人的,那是一个在位仅十三年的皇帝,雍正皇帝。说“过渡人”其实是极不公平的,或许应该说因为他的存在,才有康乾盛世之存在。
康熙帝自少年即位始,便内忧不断外患不止,虽然凭英雄气概、铁血手腕、超群智慧力挽狂澜,赢得一个大好声名,但实际其晚年时或因年老或因好宽厚之名,竟是满朝官员结党盘根错节,国库亏空惨不忍睹。盛世的名头之下,可以说他传给儿子的只是一个四面漏风的大园子,还有一园子各处钻营想捞点油水的家奴。
雍正帝即位,做了些什么呢?他面对重重阻力,坚持重整机构、刷新吏治;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以限制官员贪腐;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军机处以统一君权;改善秘密立储制,尽最大可能避免皇子争储之相互倾轧。
而他本人在位十三年是如何为君的?清宗室、史学家昭槤说:
“宪皇在位十三载,日夜忧勤,毫无土木、声色之娱。余尝闻内务府司员观豫言,查旧案档,雍正中惟特造风、云、雷、雨四神祠,以备祈祷雨旸外,初无特建一离宫别馆以供游赏。故当时国帑丰盈,人民富庶,良有以也。”
可我们百姓于影视剧或野史中所知的雍正,却是狠决无情、刻薄寡恩、毒手弑手足、辣手摧士人的无情无义甚至无天理的一代暴君。
悠悠众口,不过是来自书生笔墨。书生之恨,据称源自雍正大开文字狱,株连无算。真的吗?究其根本,恐怕是书生羞于启齿的对身份之失的愤怒,而这愤怒的呆书生又为地主豪绅所利用了!
是的,雍正的“劫富济贫”之举,也即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之举既得罪了读书人,更得罪了官员豪绅。
这一举措,首先是动了“官”的硕大奶酪,逼他们将怀中搂不下的财物拿出一点儿上交国库,“官”们自然是怨声载道。
这一举措同时是对自视清高读书人的当头一击。自认读书便高人一等的清流们认定这是“有辱斯文”,于是口诛笔伐甚嚣,似为天下民鸣不平,似风骨铮铮君子大家之范。实际呢?圣贤书读成了八股道学,对时事政事一概无视罢了,仁义圣贤自居的读书人,目力远不及高居庙堂之上的天子,竟然看不见天下最苦最穷的百姓重赋在身,已暗潮涌动,只看到自己的“功名帽”突然失了颜色不好看罢了。
于是,由此而生发出貌似铿锵的书生振臂,对雍正帝口诛笔伐。歪曲事实算什么?道听途说算什么?书生的可怕在于他们还擅长捕风捉影、穿凿附会,擅长含沙射影更擅长凭空编故事讲段子。
悠悠众口,雍正帝被成功黑化。
我们听说的,是改“十”为“于”的篡位,我们没留意的是当年的“于”是繁体,由“十”改写实在大不易,且康熙帝曾语:“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
我们听说的,是雍正帝心狠手辣文字狱杀人无算,我们没留意的是那个风流倜傥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乾隆帝朱笔之下亡灵数目完胜他“狠辣的爹”。著名历史学家易中天评其:“刻薄是真刻薄,但不寡恩;冷酷是真冷酷,但非无情。”
我们听说的,是雍正帝对兄弟侮辱逼迫圈禁,我们却没试过拿他对兄弟的态度与曾经玄武门之变做对比,更没将他对兄弟的一番压制警告与曾经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中郑伯之狠心机谋做对比。他是心存一片仁厚,不肯轻动杀机的。哪怕他只是怕悠悠众口,他毕竟是试图保全一门兄弟。
在知乎上看到MemmyMeow人妖给出的一段总结,或许,这是最精简的总结,也是最客观的总结吧?
1.勤政。用“拼命四郎”形容他一点不为过。在位十三年,坚持每日亲自批阅奏折,在已保存下来的数万件奏折上所批示的批语甚至高达一千多字………平均睡眠时间每天只有四小时,工作狂的节奏。
2.不好女色。既没有继承他爸比康熙的多情,也不似他儿子乾隆那样滥情;
3.励精图治,铁腕反腐;改土归流,大大巩固了对西南的统治;“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等举措有力合理化了税赋,既给乾隆攒够了零花钱,同时稳定了民心;
4.双商高,自带软萌属性:“朕就是这样的汉子”(批田文镜奏折),“朕亦想你”(批年羹尧奏折)等金句流传至今;
5.审美高(参考清世宗期间保存下来的文物)
这样一个皇帝放到今天就是高知宅男一枚,有钱努力还幽默,怎能不爱?
好吧,其实全文重点是最后一句:这样一个皇帝放到今天就是高知宅男一枚,有钱努力还幽默,怎能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