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这样毁了“自己”

   我今年二十二,医科大学的一名大三学生。记不得“自己”是何时变成这样的我的,但我知道我是怎样毁了“自己”的。

       每天,凌晨两点合眼,只为多看一些“自己”缺乏的知识,如理财、心理学、文学等各类知识。“自己”是捧着学校发的教科书或者辅导资料看了一遍又一遍。小学、初中、高中、大一都是看教科书,真正的一心只读“圣贤书”啊!为什么呢?其他的书籍能让我考高分吗;其他的书老师会同意吗?其他的书父母不会说“自己考试的书看得很懂了!”吗?“自己”和我都来自农村,不同的是,“自己”只能看教科书,只能听别人“医生赚钱”的意见来到医科大学;而我可以看其他的书籍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也可以选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想,大多数的青年也许都会有一种感觉,“自己”涉猎的方向往往太小太窄。从小的教科书教学,老师的念书教学,父母的全权专业建议等等前人的经验制造出了“自己”。而我,无数次的无奈包括兼职时的交际、受骗;生活中各方面知识的缺乏;学习上各种寻根问底……于是,我打算毁了“自己”,我要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不是“自己”的什么人喜欢的事;我要读“自己”喜欢并且缺乏的知识,而不是“自己”的教科书。我就是这样毁了那个“自己”的。

     今天,又是满课的一天。可今天我没有去上课,因为我今天要去参加一个“经济学”的讲座。“自己”是拒绝一切“乱七八糟”的活动,提前15分钟抢到前排的座位好好听课,哪怕这节课听不进去或者老师错误连连。以前,“自己”数学考了满分,而英语不及格,到来的不会是夸奖。班主任会找“自己”谈话,怎么你的英语那么差呀,这样是考不上好大学的。然后,老爸的千里夺命call会问“自己”,英语又不及格,又不认真读书想气死我呀你!于是,“自己”扔掉数学,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学习英语。慢慢的,英语好了一些,可数学却再不敢全力以赴去学习了。因为,好的地方没人认可,一旦不好的地方被人看到就会被笑话。而我却越来越认识到在一个方面做得好有多么重要。文笔好的成了作家,软件好的成了设计员,交际好的成了外联部部长,吉他好的上了舞台等等。然而,“自己”却什么也做不了,只能每天坐第一排听一些听不进去的东西。于是,我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写作和理财,我关注了知乎,关注了豆瓣,我参加了长投网的课程,我看很多股票分析书,我学习经济学。我不再学“自己”坐在第一排,我不再上课听老师讲,我更多的时间让“自己”思考。我不再每节课都到,我逼着“自己”逃掉一些和“自己”喜欢的事冲突的课。我就是这样毁了那个“自己”。

      我想,大多数青年依然没有认识到“自己”是多么的压抑、眼界是多么的窄。何不毁了“自己”,做一个我,一个喜欢做自己的事的我,一个为了自己的兴趣花大量时间的我,一个不断拓宽眼界的我,一个独立思考的我。

        顺着前人的水泥路也许是笑着走(更多是哭着走),顺着自己的泥泞小路却一定可以享受着走。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就这样毁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