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时期他们的音乐会?

巴洛克时期他们的音乐会?_第1张图片

2016年上海城市草坪音乐会?我真的没有关心过。2016年11月19日上午,我被拖至上海音乐厅西门外的草坪去听一场“史戴芬·谭明恩&绅士合奏团音乐会”。不情愿,是因为我觉得这种免费音乐会品质不会太高。花时间听一场没有意思的音乐会?不如用我花得起的钱去听一场有意思的音乐会。

不得不说,我低估了“冬之乐”上海城市草坪音乐会。“史戴芬·谭明恩&绅士合奏团”就是一支古乐团嘛,一支牧童笛,一支巴松管,一架羽管键琴、一架索尔特丽琴和一把鲁特琴组合而成的“史戴芬·谭明恩&绅士合奏团”,就算放在往东一点墙里的上海音乐厅,也一定是曲高和寡的,主办方竟然敢将这一场音乐会放在草坪上?因为在露天演奏,古乐团的那架羽管键琴只好用了电子键盘来替代,从而,只要羽管键琴出声,担任主奏的牧童笛的音量都要稍逊一筹,就别提已经很难在西乐舞台上见到的索尔特丽琴和鲁特琴了——它们演奏出来的音量,原本就小。

巴洛克时期他们的音乐会?_第2张图片
节目单

看热闹的人还算安静,让我得以愉悦地享受一场古乐音乐会。像是一场纪念亨德尔的音乐会,8部作品中,倒有3部是他的作品,加上1部维瓦尔第的、1部科雷利、1部魏拉契尼和2部无名巴洛克舞曲,乐队选择的曲目,全部是巴洛克时期的作品,如果羽管键琴不是用电子键盘来代替的,这是一场还原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会呢,而让我大呼过瘾的,是科雷利和魏拉契尼这两位我第一次听说的巴洛克时期作曲家,他们的作品美得如澄澈的早晨。

《第九A大调奏鸣曲》,是科雷利作品的标题。科雷利是谁?巴洛克时期,作曲家犹如工匠,作曲是换取一家人生计的手艺,巴赫的辉煌也是后人在他存世的音乐作品中获得了太多的感情慰藉,才奉他如神明,活着时的巴赫,每每要为贵族是否按时足额地给了“稿费”而伤透了脑筋。科雷利是不是众多作曲手艺人中的一个?1653年2月17日,意大利人阿尔坎杰罗·科雷利出生。13岁时他到博洛尼亚学琴,22岁时学成到罗马担任一个乐队的小提琴手。几年后,科雷利凭借自己出色的琴艺声誉鹊起,被认为是罗马最有声望的小提琴家之一,因此也异常忙碌着赶场子演奏。可科雷利的梦想是成为作曲家,一心专事创作。但人在江湖不得不为稻粱谋,去国王府演奏、担任宫廷乐师、到主教府指挥乐队……1706年,53岁的科雷利被罗”阿卡尔奇雅”学院接纳为院士,他开始减少演出,到1710年,科雷利不再公开演出,把全部精力用于创作。不过,天不假年,3年以后,1713年1月8日科雷利在在罗马去世,终年60岁。纵观科雷利的职业生涯,似乎没有太多时间用于创作,但这个以严于律己、孜孜不倦著称于当时罗马的男人,留存于世的作品共共六卷,体裁仅限于独奏奏鸣曲、三重奏奏鸣曲和协奏曲三种。科雷利的作品曾经广泛流传,影响遍及全欧洲,怎奈后来者如有神启,比如巴赫,于是,科雷利没入茫茫大海。如若没有被拖去听了这么一场露天音乐汇,怕是我会永远不知道世界上曾经有过一位作曲家名叫阿尔坎杰罗·科雷利?是的,科雷利的作品在此地舞台上亮相的机会几近于无,不过也不无道理,《第九A大调奏鸣曲》的旋律虽如朝露般明澈赶紧,到底失之于音乐语言的单薄。

巴洛克时期他们的音乐会?_第3张图片
现场

那么,魏拉契尼是谁?能找到的中文资料只寥寥数言介绍他是巴洛克时期意大利北部的一个作曲家,偶尔会演奏他作品的音乐会,节目单上也只有魏拉契尼的作品标题,他真的淹没在了茫茫人海中只留片言只语于人间?幸或不幸,《G小调第1号奏鸣曲》都给蓦然遇见它的乐迷带来了片刻的忘我境地。

也许,《四季》过于声震屋宇?维瓦尔第的这一部《a小调低音三重奏》听来无有意外之声,倒是两部无名氏的作品《巴洛克舞曲》(愚狂舞曲)和萨拉班德舞曲《夏康舞曲》很好听。

巴洛克时期他们的音乐会?_第4张图片
电影中的他在演唱《请让我哭泣》

无疑,亨德尔是这场音乐会的主角,除了将他的歌剧《里纳尔多》中著名的唱段该用牧童笛主奏古乐团协奏外,还选择了他的《G大调长笛奏鸣曲》,当然,由牧童笛替代了长笛。亨德尔赖以成名的清唱剧《弥赛亚》以及管弦乐组曲《水上音乐会》过于盛名,我们对他的室内乐作品倒反而不甚了了,事实上,即便牧童笛替代了长笛,声音纤弱的鲁特琴和索尔特丽琴还原的古乐的原汁原味在露天这样的演出环境下显得单薄,可亨德尔的这部作品就是好听。至于《里纳尔多》里的几个唱段,我熟悉的唯有《任我的泪水流淌》,我更喜欢这首歌的另一种译名《请让我哭泣》,初听,是通过一部法国电影《绝代阉伶》,在这部讲述阉伶歌手故事的影片中,倍尝生活困顿和屈辱的绝色阉伶站在流光溢彩的舞台上用假声吟唱《请让我哭泣》时,泪水汹涌而下冲走了脸上的粉妆,却还要假颜欢笑,那种况味,端的是只有《请让我哭泣》才能一解心中万般愁。这一首歌,由笛子吹来,尽管史戴芬·谭明恩技艺出众,吹得回肠荡气,却没有阉伶唱得那般催人老催人心碎。

你可能感兴趣的:(巴洛克时期他们的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