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贤探微

阮籍:公元210年出生,卒于公元263年,抑郁而终。
嵇康:约生于公元223年,卒于公元263年左右,被司马昭处死。
山涛:公元205年出生,卒于公元283年,善终。
刘伶:公元220年出生,卒于公元300年,善终。
向秀:生卒年不详,年长于阮咸与王戎。可能与嵇康年龄相仿,有资料说生于227年,卒于272年,如此为真,则比嵇康小四岁。
阮咸:公元220年至公元234年间出生,终年五十左右。
王戎:公元234年出生,卒于公元305年,善终。

竹林七贤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国文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论述他们事迹的文章数不胜数。谈论魏晋,总是无法绕开这个群体。可是,到底谁是竹林七贤,他们做了什么,为什么那么做,结局又是怎样?恐怕不是每个人都十分明晰。

晋朝、乃至南北朝的史料中,谈论竹林七贤之处不少。有他们的趣闻轶事,文章片段,有他们的命运及结局,有后人对他们的想象、赞叹。可是,这些记载都极为零碎。直到今日,连竹林七贤概念本身都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认为,竹林七贤是指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七位魏末晋初的名士。他们活动地点大概在今河南省辉县西北一带的。主要活动以喝酒、纵歌,畅谈,游玩,肆意欢笑。

这只是一般的说法。

实际上,陈寅恪据史料考证,所谓竹林之游可能根本就不存在。竹林七贤之事,没那么玄乎,乃是那个时代人的一种捏造。但是这个捏造的场景实在是浪漫,于多年以后,被仰慕七贤的文人纳入《世说新语》,很可能还继续艺术加工了一下。唐朝时,官修晋史,这些艺术化的传言被史官采纳。乃至代代相传。

现存于南京博物院的国宝级文物“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堪称艺术精品。该砖画出土于墓葬中,可见竹林七贤被古人推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画中嵇康、阮籍等七贤活动地点并非竹林,甚至没有“竹”出现。这似乎是“竹林之游”并不存在的一种佐证。

岁月流逝,故事变成传奇,传奇渐渐变成传说。

但是,也有学者说,竹林之游是确切存在的。竹林之游在史料中出处甚多,而且没有被明确证伪。好在,是否在竹林中,这个事实并非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从这些零星的史料中,我们依然可以确定的是,嵇康、阮籍、山涛等七人,志趣相投,一度关系密切,曾在魏正始年间,于河南辉县(古河南山阳)一带,多次聚会,痛饮、畅谈、不拘于儒家之礼术,其洒脱、自在的行为,在当时的社会卓然超群。

本来聚会喝酒、酒后狂欢乃至不顾体面,在当今的社会,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但是当时,士大夫及庶民百姓以儒家礼教为准则,此等行为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据史载,刘伶甚至有裸饮的习惯。拿到今天做个比方,就好比国内的某几个关系好的著名作家们,到大酒店包场(或者在山水风景极好的地方野餐),开怀畅饮不说,情到深处干脆把裤子一脱,继续喝。在礼教观念淡泊的今天,这事情也足以引起人们注视。偶尔有个裸奔的被拍到,还能在网上引起热议呢,更何况知名文学家常年如此。所以,放在当时的社会,七贤的聚会肆意欢饮的场景,在当时是上流社会不错的谈资。

说到七贤,可能有不少人对那个时代的人们的洒脱、率真、感性所吸引。如果由七贤及其效仿者的故事为基础,推而演之,认为当时的世风就是如此的奔放,则是绝大的误解。七贤中的阮籍,以其行为的放诞而为人非议;当时儒学名士乐广更是对如“裸饮”这样的行为嗤之以鼻:“名教之中自有乐地,何至于此。”意思是,规规矩矩符合礼教地生活,也自有乐趣,何必如此!

但他们为什么抛弃名教中的乐地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七贤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