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互联网社群的“九阳神功”

商业正从物以类聚走向人以群分。借助移动互联网的优势,社群成为企业与用户连接的最短路径和最经济的手段。社群首先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的聚集,同时也是连接信息、服务、内容和商品的载体。

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互联网+”喊了一年,但依然举步维艰。既然如此,我们不妨回到原点看一下,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连接对于企业意味着什么?我认为“互联网+”最有效最可行的路径就是“社群+”。中欧的李善友老师认为进入“互联网+”时代,更应该是事物之间的连接,而不是事物本身。很多人对此无感,举个例子。比如美国优步Uber是否生产汽车或拥有汽车?都没有,它只拥有汽车跟乘客之间的连接能力,但他的估值已经达到400亿美金,超过了大多数汽车公司。还有阿里,既不生产产品,也不贩卖商品,它只拥有卖家和买家之间的连接能力。腾讯微信,是否拥有各种人事物呢?也没有,它只拥有让你随时能够和别的人事物连接的能力。至此,我明白互联网思维与传统思维最大的不同,互联网思维是圈人(连接关系),传统思维是圈钱(卖货走人)。

一群人聚集起来可能是乌合之众,也可能成就一番雄图大业,最重要的是和什么人一起干什么。克莱·舍基在《人人时代》中认为社群的基础有三个:1、共同的目标;2、高效率的协同工具;3、一致行动。有了共同的目标和高效的协同工具,成员间开展一致的行动就变得相对容易,从而也能促进社群的稳定性,增强社群成员间的团结协作。

人类学家拉尔夫.林顿认为强有力的部落群体必须具备三个特征:相似的文化、频繁的互动以及共同的利益。

我认为“互联网+”企业最有效最可行的路径就是“社群+”,为此提出了互联网+社群方法论。总的来说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社群构建,即如何从无到有构建社群,第二部分是社群运营,怎样保障社群持续运行,第三部分是社群变现,就是社群模式,即社群如何嫁接商业模式,实现商业价值。

玩转互联网社群的“九阳神功”_第1张图片

一、社群构建

任何事物没有价值就没有存在的必要,社群同样如此,那么社群存在的价值是什么?我们是为了什么而聚到一起?通常来说社群存在的价值就是要能够解决群员的痛点。(建立社群的前提)清晰定位,明确方向,是新社群创建之初就要思考清楚的。

1、社群载体

构建社群目的可以有很多种,但最根本的一定是通过一群人的努力解决一类人的问题。因此,社群必须要有一个载体,产品或服务。你要有过硬的产品品质及令用户尖叫的产品体验,产品必须是刚需高频,要么是购买高频,要么是使用高频,这个是一切的基础,你有优质的产品或服务吗?如果没有就不要幻想建社群。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需要的并非仅仅是一双跑鞋,一台手机,或者是一辆摩托车,而是一种共同价值的陪伴感和亲密感。移动互联网几乎零成本把大家凝聚在一起,满足用户的共同爱好,把用户变成粉丝,当粉丝变成朋友的时候,才算得上是社群。

产品是凝结群成员关系的媒介和群成员需求的解决方案,社群的标签固然可以把群成员快速圈出来,但如果没有产品把群成员的需求完美解决掉,标签就会陷入'然并卵'的窘境。

小米的载体是手机,大三湘的载体是茶油,酣客公社的载体是酣客白酒,三个爸爸是空气净化器。这种产品和服务要惊艳到让会员引以为傲,逢人就赞不绝口主动分享和推荐。

爆款这个词可以说是由小米引发的,那么在小米的产品逻辑里是如何定义爆款的,性价比是最具侵略性的武器。小米要做的不是技术含量最高的“黑科技”,而是能满足80%大众基本需求、并达到最佳性价比的产品。

芬尼克兹创始人宗毅认为传统企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应该秉持一个观点:“要么不做,要么极致。”因为一款爆品除了可以增加客户的黏性外,企业里所有的人很容易变成粉丝。但是这个时代要做爆品太难了,怎么办?我认为要么有一款牛掰的产品,要么发起人牛掰,应者云集,也就是所谓的IP或网红,要么做一件牛掰的事,反正总之要让自已跟牛掰发生关系,因为打造社群必须牛掰才有势能落差。芬尼创始人宗毅曾请教罗振宇如何打造社群?罗振宇给出的答复是第一,你没有故事,所以不具备内容的传播性;第二,你的产品不好玩,没有人玩热水器,没有娱乐精神的产品在这个时代是不能博得粉丝喜爱的。但是后来宗毅做了一件牛掰的事,在中国建起了第一条贯穿南北的电动汽车充电之路,硬生生的让自已跟牛掰的特斯拉产生了链接。

当然仅仅有产品还是不够的,你还要有让粉丝炫耀的资本,也就是情怀之类,比如在你的使命、纲领、行为中能否体现高逼格的魅力人格,如,小米为发烧友而生。

2、社群文化

任正非曾经说过,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我觉得产品也是会过时的,唯有文化长盛不衰。即使是苹果手机,我们返回头来再看Iphone1时也会觉得粗糙不堪。任何组织想要持续存在,必须形成一套有鲜明特征,打上自已烙印的文化体系。如一提到素朴、简约,就能想到无印良品。通过这套文化体系起到对内凝聚人心,对外彰显品牌的功能。这套文化体系的核心就是回答了三个问题,社群的存在为了什么?社群要实现什么目标?社群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秉持什么理念?

三个爸爸净化器创始人戴赛鹰在内部分享时,坦言,三个爸爸一路走来并不是像大家想的那样顺风顺水,也走过一些弯路。戴赛鹰总结自已犯过三个失误:

第一个失误一开始不注重内容建设。虽然品牌里有很多情怀,但并没有针对亚文化群体去生产有价值的内容。

第二个失误没有在知名硬件产品里,找到跟用户深度互动的方法。没有这个方法,很多用户买了产品就是买了,没有跟我们去深度互动的理由。

第三个失误虽然我一直在寻找做社群的方法,但是尝试经过几次并不太成功。因为我们并没有提炼出亚文化的体系和特征,做出亚文化价值标签。当然这是因为我们探索的深度还不够。

因此,文化是社群的灵魂,是可以产生比发起人更聪明的群体智慧。个人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构建社群必须要遵循互联网的精神“平等、开放、协作、分享”,除此之外还需要有利他文化。对文化的认同是一切关系的开始,创造共同的语言跟价值后,追随只是必然的行为。社群只有能源源不断的带给群成员温度感、存在感、优越感,成员才会长期留下来,并传播社群文化,成为社群的代言人。

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宗教领袖之一星云大师给佛光山团体制订的信条是“给人欢喜,给人信心,给人希望,给人方便”。佛光山之所以可以享誉海外,我想除了星云大师之外,还与其能带给信徒们的“欢喜、信心、希望、方便”分不开。

1)社群定位

对于社群发起人而言,首先你要明确构建社群的目的,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群?实现什么目标?是为了让更多人更好地了解某个产品,提供某种爱好的交流机会,还是为大家学习成长?还是为提升品牌影响力?还是纯粹的公益组织或兴趣团体?还是聚集某个圈子的精英,影响更多人,还是让某区域的人更好地交流,做某个群体的情感聚集地,情感型or使命价值观型?这些都会影响你的受众目标,及后期的运营策略。

社群的目标人群,是行业大咖、精英团体?还是企业家,是像正和岛那样在一亿以上身价的还是针对中小企业的?还是像混沌大学的新锐创业者?是大学生?还是罗辑思维的互联网知识型?还是小米的手机发烧友?

2)社群领袖

人类可支配的所有力量当中,信仰一直是最巨大的力量之一。赋予一个人以信仰,就可以使他的力量增加十倍。社群更是如此。一个社群中伟大的群体领袖往往正是在发挥这样的作用,无论是宗教的、政治的还是社会的,不管信仰的对象是一部作品、一个人还是一种观念。

人的社交本性是希望和比自已更有能量的人或群体进行交往。只有这样,大家才会觉得花费时间社交是有价值的。所以社群构建是需要领袖的,而不是所谓的去中心化。所谓的去中心化的自组织只是一个美丽的幻想。构建产品型社群不一定需要找明星代言人,而是需要找到喜欢该产品能把产品玩到极致且有个性的极客。企业可以结合自已的产品找到发烧友级玩家,让这样的达人成为小群里的意见领袖。

一个社群能否发展起第一批成员至关重要,而社群早期的成员需要由社群领袖出面吸引或是拉动。找准你想构建社群的方向,然后找到这类人中极致且有趣的人,定位越精准,成员之间越能形成凝聚力。社群领袖的禀赋、魅力人格体和初心决定了社群的原始基因。比如小龙女做社群,那肯定是古墓派;田伯光做社群,自然是色狼汇。李逵要成了梁山部落的大哥,那梁山好汉就是斧头帮。

社群需要灵魂人物示范引导,企业创始人是最好的灵魂人物,要当仁不让的出面站台。如小米的雷军四处站台,一度被嘲笑为“雷布斯”。如今,仅仅有好产品还不够,还必须让用户知道产品是谁做的,这个人怎么样?他推崇什么?他身上有哪些鲜明的个性?如乔布斯的标签就是叛逆、与众不同,大家基于对社群领袖的信任和崇拜,才有对企业和产品的信任。

对于社群领袖而言,构建社群之初,一定要想清楚:你凭什么构建社群,你有什么资源和能力?'你'能提供什么? 你要把大家带向何方?有什么可以吸引别人加入社群?你擅长什么?不然,凭什么你能像罗振宇或雷布斯一般振臂一呼,应者如云,即便是他们,在社群构建之初,也都是撅着屁股苦逼般地身先士卒找朋友、泡论坛,死磕才找到第一批天使用户。

3)社群价值观

移动互联网打破了时空界限,任何人都可以透过价值和价值观输出,寻找志趣相投的伙伴,基于共同利益建立自己的社群阵地。社群要有自己的价值观,也就是所谓的格调,不时的对外传播自己的理念、态度和价值主张,才能吸引更多的新人加入社群中。

社群最重要的是起步时的内核,也就是这个社群倡导什么、反对什么。“道不同,不相为谋”因此第一批进入者必须保持高度的纯洁!用纯洁这个词,就是说他们必须是高度认可社群发起人,高度认可群文化,某种程度上用金钱来投票是一个甄别是否为同行者很管用的方法。金钱既是一定的门槛,同时愿意为一个社群付出金钱的人,也愿意付出时间,而这才是社群最早期的核心。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社群都要用金钱来投票,但是加入必须有门槛,无门槛的社群,只是一味地拉人头追求数量,只是一个群而已,跟牛群、羊群没任何区别!

吴晓波在首届中国互联网移动社群大会上表示,社群运营者首先要确定一个社群的价值观,乌合之众是没有价值的。只有“对”的人聚在一起,才能获得“对”的信息。什么用户都要,恰恰降低社群成员的用户体验。社群最关键的是通过价值吸引、价值观的筛选达到关系连接,关系的质量决定社群的质量高低。

你可能感兴趣的:(玩转互联网社群的“九阳神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