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 hard and play hard | 关掉自动挡好好活

“One thing at a time.

Work while you work,  and play while you play.

To be useful and happy, This is the way.”

偶然的机会知晓,这是写在尼泊尔的小学生英语教科书前言的一段话,时间被充分利用不是说去完成了多少工作,而是说在要做某事时就竭尽全力仅做好这件事。

这听起来似乎极为容易,甚至是人人皆知的常识,但真正把它们利用到恰当位置的却仅为少数。


“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快乐。”考试周的时候朋友发这样一条朋友圈,而后废寝忘食深宅宿舍而挑灯夜战,第二天“熬的值当,答得顺溜”是一部分,“背的全不考,考的全没背”“全都有印象,但都没背会”又是一部分。

Deadline是学习与工作的“原动力”,时间剩余越少,越敢对自己“下狠手”,毒鸡汤这样讲“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逼要逼得合理、要逼得适时,是在需要突破难关时再给予自己一点坚持的毅力,而不是在饥饿来临、困意侵袭,甚至身体与精神极度抵抗时,仍由于第二日考试的压力强制自己背书,一次两次记住了内容,三次四次可能仅是拖延时间,多给自己一点心理安慰而记忆力直线下降,休息没能休息好,考试也没能应付过去。

你看着日常生活平平淡淡,也没有在考试周发朋友圈立flag,在朋友圈全方位直播自己复习状态与吐槽的人完美应对考试,而大喊:凭什么他没有刻苦复习挑灯夜战就能通过,而我苦苦熬了几夜却只能挂科。

许多时候我们喊不公平时,其实是想说,我也要。

要什么呢?于我,是杜绝开启自动挡。

“普通人的行为所能达到的漫不经心程度,或许比我们能意识到的还要高得多。”在《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里戴维斯博士这样解释“无效率”。很多时候我会将自己置身于一个繁忙的状态,比如我在复习时拿出笔记本重新誊抄,花费了一小时过完一章内容,而由于我不停的书写自身也并不会萌生“浪费”了一小时的后悔感,可反过来回顾已誊抄的内容真正被大脑记忆的却仅为少数。

可见,我的大脑优先选择了一项容易被完成的项目来对付心理上“需要复习”的满足感,虽然我在誊抄时的确非常关注我的笔记本,认真筛选出了相对重点的内容,但我的很多行为还是处于自动模式的。

“无效率”是放任自己处于自动模式而随意消耗时间,而“高效率”则是在日常生活中,认清最重要的事。

正是由于处于自动模式,所以没能抉择出「最重要的」项目,也没办法去达成“工作的时候工作,玩的时候玩”——回顾工作成果时会发现自动模式的工作并没有带来预期的完成效果——也就没有了抵达「有效率&好心情」的途径。

是这个世界跑得太快,信息飞速传递,消息膨胀视野,我们活在一个无处不竞争、一秒都不能被浪费世界,你这一秒没有努力,下一秒就被人超越,你这一小时摸鱼玩手机,他这一小时就完成了待办事项。

你打开朋友圈被po出来的不是吃喝玩乐而是书写阅读,你打开公众号所有人都劝你多学习一点看看书少玩手机,似乎所有的声音都比你成功而又比你努力。

可越是这样,越是觉得自己还一无是处,必须从此刻开始就忙碌起来赋予自身意义。

就越不能用盲目的“自动挡”工作模式去给予心理安慰,而不断重复效率低下的无意义活动,就越不能用“我已经认真努力了”来解释自己的低效率。

“不要随便开始一项新任务,除非已经有意识地决定它确实值得做。”

一个不懂抉择的人,一定不懂如何更好的生活。

Work hard and play hard.

愿你善待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Work hard and play hard | 关掉自动挡好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