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47分享:《经验的疆界》

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书叫《经验的疆界》。

常言“吃一堑长一智”,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从自身和他人的经验中去体悟、学习。最后运用起来,又发现经验有时有用,有时候又和实际背道而驰,不知道何去何从。

本书的作者詹姆斯·马奇,这位全球200位管理学家一致票选出的“大师心目中的大师”,在书中分享了他对于经验的独特视角和洞见。

今天,我们要给大家分享2个方面的内容:低智学习和高智学习。


『低智学习』

低智学习,是指在不求理解因果结构的情况下,复制与成功相连的行动。简单地说,就是“复制粘贴”别人的成功经验。譬如,有人通过公开写作成了大咖,你就赶紧开了公众号,还想着阅读量立马能到10W+。看着马云爸爸的某宝日进斗金,你也想做个购物网站一夜暴富。

复制成功之所以有吸引力,是因为它很方便实用,通过模仿与试错,让人直接体验到成功和失败。

打个比方,你想要练习演讲,通过不断地上台、总结经验、再上台,会讲得越来越好。这是复制成功能够带来的绩效改变。

但是,复制成功有其局限性:

001 模仿的成功因素不可复制

比方说,别人通过写作崛起可能是赶上了公众号的红利期。

002 陷入“胜任力陷阱”

当我们掌握了某种技能而且能够胜任后,很少会去想是不是有更好的方法解决。例如,你习惯了用键盘来输入文字,打字还挺快;可是,却没有留意到还有更快的语音速记的方法。

003 经验越用越没用

举个例子,你和朋友打乒乓球,专门挑他的弱点来打。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发现,他的弱点没了,甚至可能变成了强项,就是因为对方通过你,得到了刻意练习的机会,水平得以提升。而对于你自己而言,经验就越用越没用了。

富兰克林说:“经验是个宝贵的学校,而傻瓜却从中一无所得。”那么,这种局面该如何突破呢?

在可以反复练习精进某项技能、影响因素相对较少的领域里,通过积累大量已有经验,再不断地进行新的尝试。比如去应聘一个公司的岗位,别人用中规中矩的PDF做简历,而你则通过H5或者快闪展现,就会很容易脱颖而出。



『高智学习』

高智学习,是从原始经验中挖掘启示,观察行动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再用故事、模型或者理论阐述出来,然后用它来指导以后的行动。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是一样的道理。

001 高智学习的局限性

因为它需要投入更多的智力,所以称为高智学习。它跟低智学习之间没有高下之分,而且,同样有局限性。为了更好地理解新事物,高智学习会简单地把它放到现有的框架中,忽略了事物的复杂性,同时因为个人的偏好,也会让经验偏离真相。

就像很多商学院或者咨询公司,他们给出的建议常常是重叠的。由于没有跳出原有的框架,忽略其他可能更好的方法,结果导致次优选择。而实际上,正如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样,哪怕你研究透了巴菲特的投资逻辑,也不可能成为另一个巴菲特。

002 突破高智学习的瓶颈

说到底,人们口中的真相,不过是大多数人的共同看法罢了。要保持对新事物全面客观的看法,我们需要:

多尝试,避免扼杀新想法;

从过去的经验中积累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创新,并用行动做出改变;

对未来持乐观态度。

理查德·费曼说,“当我们要寻找一个新的定律时,首先靠猜,然后来计算这个猜测的结果,如果它和试验结果不一致,它就是错的。”科学如此,经验如是。

恰如《疯狂原始人》中的小伊和盖,始终相信有一方乐土和新的家园在等着他们。不妨保留对已有故事和模型的怀疑态度:真相,果真如此吗?除了这些原因外,还有没有其他可能的归因?

不要给新事物贴标签,尽最大可能去证实它。假如陷入僵局,不妨逆向思考一下,换个角度看问题,就会有不同的启发。如果旧瓶已经不能装新酒,那就打破它,制造新的。

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往往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除了要探寻成功的路径,还要分析背景,搞清楚“为什么成功”,通过跨学科学习,反复地思考,跳脱经验的束缚,才能找到更优解。例如,著名的建筑师奥托,为1972 年慕尼黑奥运会体育场设计的顶棚,其中一个灵感,就来自于用几根绳索提起的肥皂泡。

总结一下,我们今天给大家介绍了2个方面的内容:低智学习照搬以往的经验获取成功;高智学习,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体系;两者没有优劣,都有其独特的重要性和局限性;以经验为师,但不要局限于经验。

你可能感兴趣的:(90-47分享:《经验的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