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派园林的发展分期(二)

浙派园林的发展分期(二)_第1张图片

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浙江经济有所发展,荒地变为良田,逐渐成为天下粮仓,但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较之前朝皆有重大改变,士大夫阶层将欣赏的目光逐渐投向原本神秘的大自然,西晋时就已出现了山水诗和游记。晋武年间,衣冠南渡,浙江绍兴与建康成为江南当时两大都会,浙北地区人口剧增,中原文化与江南文化碰撞合一。北方的衣冠士族南迁后发现了江南山水之美,自然山水园应运而生,隐逸思想的审美情趣开始逐渐流传开来,同时频繁的战乱促成了宗教的发展,佛教和道教盛行,舍宅为寺风气大盛,促进了寺观园林的蓬勃繁荣。另一方面,无论造园者还是游园者,在游历之余,皆留下了大量与园林相关的文学作品,这加深了园林的人文内涵,为后世文人园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这一时期浙江的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无论在数量上还是造园技艺上都有了极大的飞跃。

   吴世昌先生将中国的北方园林归于金谷类,南方园林归于兰亭派。据《六朝园林美学》初步统计,六朝私家园林有108处,主要分布于洛阳、建康及附近和会稽等地。其中会稽有14处,以王羲之、谢安、孙绰等诸君子雅集觞咏之地山阴兰亭和谢安隐居之所会稽东山(今属上虞)始宁园为最著名,前者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曲水流觞的形式为文人雅士所好,这一儒风雅俗,一直留传至今,对园林中的理水方式有着深远影响(图3-4);后者有谢灵运的《山居赋》,是山水诗文的代表作之一,反映了当时会稽一带文人士大夫对自然山水风景之美的深刻领悟和独到见解。此外,还有孔灵符的永兴墅,孔稚圭的尚书坞园,何胤的小山园、秦望山园等。

   寺观园林方面,这时的寺观多择点于山水胜地之中,直接促进了近郊风景点的原始开发,在自然风景中渗入人文景观,逐渐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名胜区。如三国孙吴僧人康僧会在海盐金粟山下建的金粟寺,是浙江地区最早的佛寺,也是江南最早建立的三所寺庙之一。东晋年间,印度僧人慧理在杭州西湖飞来峰下创建灵隐寺,拉开了西湖大园林营建的序幕。此后陆续兴建的还有杭州的晋灵寺,台州天台山的国清寺,嘉兴的精严寺、祥符寺、保安寺、永福庵、兴善寺、东塔寺等,这些寺庙建筑雄伟,规模宏大。

你可能感兴趣的:(浙派园林的发展分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