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讲师训练营[19期]5/21阅读原创 静默的爆发力-读《动物园》

17009谭仕清
《动物园》这个故事,很多人在第一次看的时候,可能都会觉得有点冷,它不同于安东尼•布朗的其他作品。随着中国读者对他越来越熟悉,他作品中以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处处潜藏的玩笑,总是被人津津乐道。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能在安东尼的作品中享受到乐趣。伴随这些乐趣的,是在余音未了的笑声中衍生的良久思考。那么,《动物园》作为安东尼的重量级作品,为什么会感觉读起来平淡得有些冷场呢?安东尼•布朗在创作这部有着“檄文”意味的作品时,坚守了沉重、严肃的态度。文字的表述似乎一直围绕着一家人的行动、对话和感受,平实到几乎淡出了背景或画外音。而图画在这本书里,却以绝对的表现力成为故事讲述的主体。首先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安东尼卓著于世的超现实手法在这本书里的使用率不高 --- 堵车时,那个粗暴的司机大猩猩一样的手臂;动物园售票员张开大嘴,露出了尖牙,不耐烦的动物脸部;排队的人露出动物的某一身体部位;以及天上的云彩让爸爸变成了牛魔王等等。我们会发现这些超现实手法相对于安东尼在其他作品中的使用率来说相当少,而且全都用在了人的描绘上,完全没有用于描绘动物。
安东尼将动物园里的动物描绘得极真实、细致,用它们沉闷、被动的身体语言传达出令人不忍错目的悲伤。同时,将动物的身体与 它们所处的环境形成非常强烈的空间对比。第一个就是陆地上体型最为庞大的哺乳动物 --- 大象。画面中大象身处的空间高大冰冷,通往外界的天窗离它是那么遥远,角落里的大象显得弱小无助。接着是两头长颈鹿,虽然安东尼细致地描绘出了长颈鹿的每一块花纹,然而立于屋前的长颈鹿毫无生气地好像贴进墙壁的剪纸。再下一页,一只老虎定格在铁网的后面,安东尼让老虎的头尾都刚好卡在黑色的画框边缘,本该是在草原或林间奔跑的兽中之王,却被无奈地卡在牢笼之中,失去了空间与速度的自由,老虎没有了健硕的体魄,我们几乎能感受到它松弛的皮毛,臃肿的腹部;猫科动物用于表达情绪的重要部位 --- 尾巴,无力地垂在身后。继续看,我们就看到了犀牛。大多数人对于犀牛最深刻的印象,相信一定是它犀利的牛角以及岩石般坚硬粗糙的皮肤。但直入我们眼帘的却是坚硬的墙壁和地上的两块巨大岩石,不仅从体积上对犀牛形成压迫,就是表面粗糙刚硬的质感也透出无比的坚不可摧。犀牛呢,同样在画面一角,温文尔雅得几乎都快被我们忽视了。


绘本讲师训练营[19期]5/21阅读原创 静默的爆发力-读《动物园》_第1张图片
image.png

绘本讲师训练营[19期]5/21阅读原创 静默的爆发力-读《动物园》_第2张图片
image.png

你可能感兴趣的:(绘本讲师训练营[19期]5/21阅读原创 静默的爆发力-读《动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