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连人格都没有,哪来的魅力?

今天一整天培训,从早上8点半到晚上10点,强度还真不小。

尽管如此,却感觉忙碌而充实。

回到酒店,又在群里和这次培训一个小组的伙伴们讨论团队文化,订组名,写口号。

这次经理培训是整个四川省的,来自公司各个分支机构的新主管。不出来瞧瞧,真不知道和你同龄的人有多优秀。

我们组有两个刚入司四个月的小伙伴,有一个十年前就在太平做主管,后来因为生小孩离开如今又重新入司晋升的姐姐,有一个应届毕业生96年的小姑娘……

瞬间自惭形秽。我算是资历比较老的,我2015年5月入司,2016年11月才晋升,花了整整一年半。

这期间,身边很多朋友都不知道我在保险公司,只知道我做投资理财。这是我的问题,花了一整年的时间,都没想通我自己的定位。

从一开始我的定位是理财规划,但自己专业度其实并不够支撑我的定位,所以有点仰望星空的感觉,落不了地。

后来,慢慢开始思考定位,开始慢慢顺应太平的基础管理,最后到明确自己的方向。

这期间,经历了太多的彷徨、迷茫,好在我的性格优势让我挺了过来。这个过程让我明白了很多,我的三观也开始慢慢地重塑和建立。

我明白了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我明白了所谓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意义,虽然这些道理,我很早就听烂了。

我曾一直是独善其身的态度,如今开始有意识引导和要求自己去扛起更多的责任,承担更多的压力,正因为如此,自身的成长变得更快。

我知道这些不够,我也知道我的速度很慢,很多人都会说,这是个快节奏的时代,你不快速成长,别人就把你远远地甩在身后。

没错,短期来看确实如此。但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却不一定,很多东西是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很多原则是需要牺牲当下利益去坚守。

比如今天培训的一课,也是我感触最深的一课,就是工作过程中的合规品质。

我一直以为,我做人做事都问心无愧,对客户也是坚守“正念利他”,但真正细细反思,很多细节并没有注意。

比如前段时间销售开门红产品,理财险,我推送信息或者给客户讲解,自己都没注意地用了“存”这样的误导字眼。

虽然大环境,这个问题太普遍了,但这些常识我算是2014年在投资公司就知道了,除了银行,任何金融机构不得用“存钱”、“利息”等字眼,除了银行存款,任何理财产品不得宣传保本保息等。

而对于理财保险,虽然从安全性上讲我知道它绝对安全,但在销售介绍过程中自己使用容易和银行混淆的措辞,肯定是不合规的。

细节决定成败,很多时候问题的发生并不是出于我们本意,但结果就是结果。

中国金融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普通老百姓严重缺乏基础常识,再加上我们从业人员在销售过程中不严格要求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往往造成一些不好的结果。

这个行业是持续终身的,我觉得个人的人品大于一些,产品只是客户信任你的载体。

我很感谢那些曾经在我不够专业的时候依然选择信任我,这种感恩之情也一定默默地督促和鞭策着我谨言慎行。

有些事情,大家都那样做,看起来似乎没什么不对,但你得守住你的心。

借用陈老师一句话就是,你连人格都没有,哪来的魅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连人格都没有,哪来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