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过博士的人不足以体会

  给准备读PhD、正在读PhD和已经毕业的PhD的小伙伴们推荐一部影片《The PHD Movie - Piled Higherand Deeper》(博学无术),吐槽加州理工大学的博士生生活的,里面槽点满满,不经历读博士的人不足以体会。很多场景会让你联想到自己的博士生涯,然后会感叹道太TMD形象啦。


  影片按照一个正常的博士生所要经历的阶段展开,一开始是寻找可以接收自己的实验室和教授,开始时教授告诉男主,作为博士生,和教授一起工作,就像婚姻一样,整件事会持续五到七年,其中一半以痛苦分离收场。最好的时刻是一场盛大的毕业典礼,你穿着华丽的长袍步入礼堂。确实是这样,找到一个好导师对一个研究生至关重要,会决定你整个研究生阶段是痛苦还是快乐。因为自己博士阶段的老师太好,所以对这些还体会不深,虽然读书阶段经常有同学抱怨他们的老师,当时还想有那么严重吗?直至毕业之后工作,办公室隔壁的课题组老师脾气特别大,经常隔着过道都能听到他的咆哮声,把女学生骂哭,然后我才开始庆幸自己的老师脾气好,要不然自己也会被经常骂哭。昨天还在微博里看到中南大学机电学院的一个硕士生因为硕士论文延期自杀,并留下五千字的遗书给自己的导师,从遗书可以看出,这个学生和自己的导师矛盾重重。唉,一声叹息,不知道说什么好。

  > # 1

经历和诸多教授交谈,男主终于找到落脚点——史密斯实验室,做的是课题是“工作区光子撞击增强实验”,然后就要开始自己的博士生涯了。第一章就是Introduction绪论了。下到了在地下室的实验室,看到脏兮兮的实验服,神经兮兮的实验室同门们,陈旧落后经常故障罢工的实验室设备,各种有毒的药品。遇到博士生的死穴,即你不能问的禁区问题,其一,“How is your research going?”,其二是“How is your thesis going?”,除了这些,还有“啥时候毕业?”“你工作找的怎么样了?”“有没有男/女朋友?”读过博士的人都知道,这些问题,一旦别人问出,自己都会心塞好久。可是偏偏有好多人,打着关心你的旗号,见了你不说别的事情,开口就问这些问题,真是让人极度不爽。记得我那时候在学校,所有人见了我都会问上述问题,最后发展到每天推小车卖早餐的阿姨见到我买早餐,都会问我一句“你怎么还没毕业”,气得我好长时间都没买她家的早餐。

  第二章就是Motivation,即研究目的和研究动机。影片中开组会的场景让人会心一笑,相信每一个博士生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吧。自己准备了实验结果和图谱,结果发现别人炫酷的PPT,默默的藏起了自己的实验结果。博士生们在私底下讲教授是毁灭力场,所有设备在他方圆五公尺都会自动罢工。教授们让学生提供实验数据和撰写论文,自己去参加研讨会,然后deadline都特别紧急。实验室要有人参观或检查的时候,要求所有人都要在实验室,连天加夜,一周无休的工作。教授说,“一般人才过节日,你们是一般人吗,不是,所以不用过节日,是的话就离开我的实验室”。学生汇报研究进展的时候,老师在打瞌睡,却神奇般的知道你在讲什么。教授虽然有一些可自由支配的预算,却不愿意用来给学生,最后勉强愿意升级实验室的设备。

  第三章就是Results实验结果,男主做实验做到崩溃,总是会疑惑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些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事情,明明这些事情猴子们都能干,却让我们这些有着大学文凭的人每天浪费大好时光窝在实验室做这些看起来毫无意义的事情。其他博士生告诉他,研究就是折磨,我们都曾经年轻,有抱负,想用我们的研究来改变世界,可到头来可能只是在这招摇撞骗。

  第四章Analysis of value,数据分析,没日没夜的做实验,陪伴自己的是咖啡和方便面,却发现结果不正确。教授通常会轻描淡写第说这些实验做起来小菜一碟,可是有时候就是做不出来啊。然后会疑惑自己做的这些东西怎么之前没人做,可能就是:1. 不可能做出来,2.没人做,因为一点用都没有,3.可能别人做了,自己不知道。记得以前刚开始科研生活的时候,还比较天真,不愿意轻易承认自己不行,坚信自己只要努力,没有什么不可能,结果却做的是一塌糊涂。每天看着文献中的漂亮结果,然后看着自己的实验结果,欲哭无泪。有时候按照文献想做出一样的结果,重复n次,就是得不到相同的结果,后来才知道文献都是骗人的,尽信文献还不如没有文献。没有人写文章会把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具体参数全盘托出,因为那是技术机密。

  第五章Discussion(Procrastination),在做博士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科研生活的洗礼,都会感觉自己像个招摇撞骗的,发现自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总是会战战兢兢的想,我是不是让老师失望了,在想我是不是不够优秀,而实际情况就是老师们都很忙,根本不会经常想起你。经常会考虑自己拼死拼活做研究是为了什么?发表文章,得到更多的基金支持,然后利用拿到的钱再发表文章,仿佛进入了一个死循环,无止无休。没进行博士课题之前,雄心壮志,会以为自己会做什么大课题,实际上处理的是一个小课题中的一个小课题中的一个小课题,真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然后有人会告诉你,你只是研究机器。在实验室待久了,你就会从开始的新鲜到最终的厌烦,然后迫不及待想离开这里。影片里实验室的老博士Mike开始时努力工作,结果做了七年的项目被撤回,做的实验结果别人也重复不出来,没有基金支持,设备关闭,意味着之前的努力都付之东流。发现生活已如此多艰,毕业更举步维艰。其实有时候研究进入死胡同,会觉得山穷水尽疑无路,但一旦发现自己尚未注意到的问题,可能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六章Conclusion(and future work),史密斯教授说带一点点戏剧性在学术界还是蛮受欢迎的。辛苦做出来的实验结果,你以为是你研究阶段的重大突破,其实只能作为博士论文的图1,或者是图1a,博士生涯路漫漫,这些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因为当初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影片中让人心酸的场景比比皆是,其中一幕是快博士毕业的女主遇到昔日的高中女同学,女同学打扮的漂亮入时,工作收入不菲,已经结婚生子,正准备买第二套房子,而自己却是一无所有,还在读书,打扮的像个土包子,一脸尴尬面对着自己的老同学,想着急忙逃离这让人尴尬的场面。博士生既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生,也不是职员,没有正式收入,没有休息,没有时间去交男/女朋友,没时间谈恋爱,甚至根本没有朋友,也没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每天想的就是毕业,离开这里,不想永远当研究生,要专注论文,不想虚度时光去做别的事情,发愁毕业之后怎么办?教职机会不是到处都有,只有学校挂出来才能去申请。不想像普通人那样去公司,要不然读这么久的书是为了什么?

  很少在房间待着,很少外出,总是窝在办公室和实验室,去做着自己也不想做的工作,以为足不出户就能读完博士。每天都在恐惧,恐惧自己何时能完成论文,何时能毕业,以为自己把所有时间耗在电脑前就可以完成毕业论文,认为约会和跳舞就没法好好做研究。失去了做研究的passion,也忘了如何让自己拥有passion,更忘记了快乐是一种什么感觉。虽然说自己不会介意,但是也想不起还有什么别的事情可做。

  还好影片结束的时候给了我们希望,战胜恐惧,适当的放松自己,去做一些让自己重新拥有passion的事情,你就会在研究和工作中迈进一步,比如参助教的课程更有趣,更受学生欢迎,比如会解决试验中遇到的关卡和困难,得到教授的肯定,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虽然博士阶段说起来都是泪,但是一旦度过了那个阶段,就会觉得也不过如此,那些不快可能随着时间很快就烟消云散了,也算是对人生的历练吧。因为一旦经历了博士阶段的苦,你会觉得未来人生遇到的事情可能都不算事情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读过博士的人不足以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