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善清:《心事拿云》(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之二)

           

兰善清:《心事拿云》(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之二)_第1张图片

                      心事拿云

                          兰善清

      搞企业不似种地,单靠勤劳、力气;首要是技术,即使一个螺丝钉,没有技术也车不圆。技术力量哪来?金波自己懂汽车,以前在拔叉厂的车间工作,在东汽学习,在自己办公司期间对汽车配件的经营,都使他了解了许多知识,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操作经验,但是,这还不足以使他具有亲自动手操作油缸设计、制作的技术,更何况他还是这个新生企业的总操持者,不可能一心干活,必须得有专门技术人员。杨永明也懂汽车,对于机械制造有着天然的悟性,他可以亲自操作,但是他要管理,抓全面,不可能具体蹲下来搞生产。技术人员必须对外正式聘请,确定专职人员,暂时弄不来专职的,到其他厂另时借用也好。

        当然,对于各方面所需的智力支持他们是事先有所考虑的,未曾举兵先求战将,这一点他的心里是早有准备的。关于图纸设计,请不起专职人员,就从杨永明曾在的企业请一个临时帮忙的。该企业的尹红兵,重庆大学毕业,专修机械制造,擅长图纸设计。由杨永明出面,自然一说就行。平时忙,不占用他正常上班时间,就在周六周日接来加个班。

      设计有了。

      生产操作技术咋办?这方面技术工不仅要手脚麻利,动手能力强,深通机械操作,还要懂设计意图,看得懂图纸,对产品设计有很好的领悟能力,能很好的将图纸转化成产品。这需要真正的实践性人才。这样的人才,他们心里也早有所备。当年同在华阳拔叉厂工作的、现已退休的孙爱国,这人自幼木工出身,当过生产调度员,能亲手创制工装夹具,学啥会啥,智商高,请他来搞生产,是把好手。由于有过同事的缘分,金波为人又好,一请即诺,不说二话。

      生产技术人员有了。

      他们又请了后勤管理和各类劳务人员,加起来10多人。人马基本齐了,下一步搞设备。生产油缸的车床哪儿购?朋友建议去重庆,那里有旧机床,是通用的,买回来,改造一下就可专用了。这个建议好,买旧的,通用的,可以省点儿钱。金波和杨永明亲自去,在旧货市场一次买下了15台,请车拉回来。

      他们跟车,随物一路颠波,到家后,跳下车就缷货,一切自己动手。把车床弄进屋,随即又去武汉进材料。这钢铁物件,搬上搬下,都是死气力,他们亲力亲为。

      这就是创业奠基者,能抵能挡,一切做在前面,从来不只靠员工而自己不亲自动手,从来不袖手旁观。

    改造设备,他们颇费了一番功夫。

    孙爱国作为技术主持,拿出具体措施,他们又从杨永明弟弟杨杰厂里请来机床维修师刘华具体协助改装,其他人都一块儿动手。白天猫着腰干一整天,晚上搞到后半夜一两点,倒下稍事休息,天不亮又起床开始搞。苦撑苦干,两个星期把设备全部改装调试到位。

      接着是产品试制了,试制得要有样品供借鉴,样品哪来?

      他们从安堰汽车装备有限公司借了一个。这个浑然一体的铁物件,浑似一个消防筒,从哪儿入手打开?内部怎样一种结构?初次接触,都一脸惘然。好在设计人员懂得个中的构造,杨永明又相当聪明,他对这些工业产品有一眼即知其所以然的天分。所以,借来样品后,很顺手的就拆缷为零了,很快就弄清了它各个组成部分和基本原理、构造方式。

        掌握了基本属性,他们就顺藤摸瓜,由此及彼,一点一点分析弄明白,以至于彻底明了制造的方方面面,一揣摸就形成了图纸。有了自己摸索出来的制造模样、尺寸和步骤,下一步就是着手试制,真正开始生产了。此时,他们不免心情忐忑:在自己改造调试的车床上加工自己绘制的油缸,弄出来的产品行吗?能把一辆载重车厢举起放下么?

      不管那些,先干起来再说,在干中发现问题、明白问题、解决问题。一切自己动手,下料,加工,制作,清洗,装配,凭着感觉、直觉,土法上马搞。那时还购不起装配线,缸体合成时就用自制的吊杆吊起缸筒,像打夯一样朝进装,装罢一个,个个大汗淋漓。经过几个昼夜的挥汗劳作,他们的粗加工完成,油缸的基本成品出来了。

        下一步是装配试压,没有电镀和抛光设备,试压检验装置也还购不起,怎么办?就靠朋友支持。先拉到杨永明弟弟杨杰的杰鼎油缸厂磨外圆,磨好后再拉到郧县星光机械厂电镀,之后再拉到十堰去抛光,装成油缸总成后再拉到杨杰的杰鼎油缸厂试压。

      这四个环节需要在十堰和郧县之间往来奔走四处,真够劳神费力的。每个环节还不是想象的那么顺利,一去就弄好,立马就走,而往往需经过许多折腾方可完成。就这试压环节,初次搞就返工了四次。

        每个试压一次找出问题,拉回柳陂进行改造,然后再拉到十堰,发现问题再拉回去改造,接着又马不停蹄拉过去再试。四个往返,腿都跑弯了,人都累瘫了,终于把遇到的问题一个个解决掉,将各项所需的要求逐一满足,试压方才完成。

      其他程序也都不同程度的经过了这样的返工、磨炼,每个人都劳碌的蓬头垢面,又急又累。但他们都很沉得住气,遇到多大多难的问题都不懈气,需要出去求人就不厌其烦的连忙跑去请教,需要自己亲手实践找问题的,就一遍一遍的拆缷安装,安装拆缷,不找到症结就不吃饭。整整一个月,吃苦咽苦,没有白天黑夜,没有轻松坐下来休息,没有舒服吃口饭,硬是拼自己的才智把油缸做出来了。

      第一批试制了5只,全送安堰汽车装备有限公司。

      这一天是2001年5月28日,距前面三月份挂牌,仅仅两个月。

选自中国工业出版社2011年出版《创业之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兰善清:《心事拿云》(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