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101王菊:年轻人,我很怕你总说要“做自己”

最近,“女团青春成长节目”《创造101》里的王菊刷爆了朋友圈。

比起其他人白净、纤瘦的形象,王菊皮肤黝黑,身材粗壮,一点也不符合大众对“女团”的想象。

但她却从最开始的96名逆袭到23名。

在旁听生7进3时,她大胆地说:“有人说像我这样的不适合做女团,可是做女团的标准是什么?

你们手里握着的,是重新定义中国第一女团的权利。

所以我希望你们选择的七分之三,有我。”

独立又自信的王菊,迎来了全网的“黑转粉”。

有网友这样说,“101个女孩中,100个女孩都一样,还有一个叫王菊。”

这大概是对王菊“勇敢做自己”最高的评价了吧!

但“做自己”真的应该成为我们的人生信条吗?不见得。

01

上个月看完《后来的我们》,感触颇深。

电影让我印象最深的台词,不是"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有了我们。”

而是方小晓对着醉酒的林见清吼道:“你得知道你自己想要什么,不是因为我想要什么,你他妈才想要什么。

当时,见清租了一辆车带小晓回老家过年,却在同学会上备受打击。

回北京的路上,小晓一边开车,一边安慰见清。

可敏感的见清非但不领情,反而越说越窝火,他愤怒地朝小晓大喊:“我这么努力不就是因为你想要的是有车有房吗?”

于是,两人吵了起来。

最后,小晓失控地对见清喊出了那句话。

其实,小晓虽然表面看起来早熟世故,却是一个特别简单纯粹的女孩,想要的就是爱,和一个温暖的家。

只不过,见清所理解的“家”,是实实在在的房子。

而这,也成了他从头至尾奋斗的目标。

创造101王菊:年轻人,我很怕你总说要“做自己”_第1张图片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被教育,人要有梦想,有自己的目标,才不枉在这世上走一遭。

为别人的梦想而奋斗,是盲从,是没主见,是自我价值感太低。

然而,不论我们是为谁而活,在奋斗的这一路上,总是与压力同行,目标有多大,压力就有多大。

内心强大的人,战胜了压力,一路打怪升级,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被压力打倒的人,轻则陷入短暂的情绪低落期,重则抑郁成疾,甚至结束生命。

但是,压力永远不会消失,没有人能够真正战胜压力。

我们只能承受压力,并将其调整到对自己而言适度的程度。

与压力和平共处,才能在奋斗的路上减轻阻力,使愿望更容易达成。

“为别人而活”,或者说为别人的梦想而奋斗,就是一种很好的减压方法。

为什么这么说?

这得从人类的“同感脑”说起。

02

“同感”,字面意思是相同的感情。

解释得更详细一点,就是读懂对方的感情,自己感同身受。

动物也有感情,但很少对它的同类有同感。

只有人脑,有同感的功能。

人的大脑中,有一个叫做 “内侧前运动区”的部位,发挥了同感的功能。

因此,这个部位又叫做“同感脑”。

创造101王菊:年轻人,我很怕你总说要“做自己”_第2张图片

日本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拍拍背”治愈实验。

两个人组成一组,一个人对着另一个人的背,以1秒1次的频率,轻轻拍击。

结果,拍的人和被拍的人,双方的血清素浓度都上升了。

人脑中的血清素,起到平衡人的感情和精神状态,使之保持冷静的作用。

人一旦遭受压力,血清素的浓度降低,与之关联的神经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严重的便产生了忧郁症和恐慌症。

因此,消解压力,或者说治愈精神性的疾病,最关键的就是提高血清素浓度。

“拍拍背”实验中,双方的血清素浓度上升,就意味着被“治愈”了

那为什么不是自己给自己拍,而需要双方的合作呢?

当然,自己给自己拍背,操作起来也有些困难。

但更关键的是,血清素存在于人的同感脑中,刺激同感脑,就能提升血清素浓度。

而对同感脑的刺激,则需要通过社会性的交往和互动来实现。

因此,为别人拍背,为别人做事,刺激了同感脑,实际上也能治愈自己

比如,母亲抱着婴儿,轻轻拍背,婴儿会被母亲的温暖治愈,同时,母亲也会被治愈。

创造101王菊:年轻人,我很怕你总说要“做自己”_第3张图片

本来,人就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与人接触确立“自我”和“他人”。

最初是和母亲接触,和兄弟姐妹的接触。

长大以后是和朋友、老师以及周围的人。

“为别人的梦想而奋斗”,实际上就是为了通过建立自己和他人的联系,来激活同感脑,最后达到减压的目的

03

当然,我并不是鼓励你迷失自我,去过别人想要的生活。

而是在找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后,发挥一下想象力,把它们和别人建立起一丝联系。

通过这种方式,减少奋斗的阻力,让梦想实现得更容易一些。

比如,你可以问问自己,我努力之后的“报酬”是什么?

如果你的回答是“钱”,就很有可能因为压力而失去努力的动力。

创造101王菊:年轻人,我很怕你总说要“做自己”_第4张图片

因为我们都知道,在这个时代,并不是努力了,都能有理想的结果。

有时候,就算拼命努力,辛苦工作,得到的金钱报酬也和别人差不多。

这时候,人就会陷入一种无力的状态。

这种无力的状态,大概就是习得性无助:

失败时,就会产生极大的挫败感,放弃尝试,产生“做什么事都是无济于事”的感觉。

那么,如何才能摆脱这种状态?

日本生理学教授有田秀穗,在《消除压力,从大脑开始》这本书中提到:

摆脱这种无力的状态,要把视线从“自己”转向“自己周围的人”

报酬如果是“金钱”,就进一步想一想,那是用来做什么的金钱。

是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好?

还是为了使自己开心?

他认为,为自己赚钱,不管是什么理由,归根结底,都是“私利”。

而为了“私利”的努力是最难坚持下去的。

因为自己很难持续满足自己,能满足人的,只能是“人”。

别人认可自己做的事,才会感到喜悦。

换句话说,只有感到被需要,人才会得到满足

我有一个朋友,刚毕业的时候就不好好工作,天天混日子,整个人一幅吊儿郎当的样子。

后来遇到了他的女朋友,就开始认真工作了,业绩开始提升,工资也慢慢涨了起来。

我调侃:“爱情的力量真伟大!”

他却一本正经地说:“以前单身,怎么胡闹都可以,现在有了女朋友,要扛起责任,我也突然有了奋斗的目标,不能让人家失望。”

看,这就是“为了他人”的念头,让朋友对待努力的态度产生了变化。

为了父母,为了妻子,为了孩子,自己在努力工作,这样想的话,就会自然产生生活的欲望、努力的力量和梦想。

如果对自己最好的报酬是“所爱的人的笑脸”,应该就没有那么多人轻易自杀了吧。

04

我一直觉得,《后来的我们》里面,支撑见清最后走向成功的,其实就是小晓的梦想。

他一开始为了小晓而活,后来为了妻子和孩子而活。

在他奋斗的路上,一直有一个他为之努力的“人”。

他的努力,是为了获得能让自己和自己重要的人快乐生活的金钱。

创造101王菊:年轻人,我很怕你总说要“做自己”_第5张图片

很多人不再有梦想,其实是因为他们放弃了“和人的关系”。

人们失去的,不是“梦想”和“希望”,而是“和人的关系”

人活着就不能没有压力,重要的是,不要让意识变得消极,要有意识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和人的交往中激活同感脑,压力就能迎刃而解。

没有了阻力,努力也就有了意义。

为他人努力,其实也是让自己幸福的方法。

愿你我在奋斗的路上都能少一点压力,多一点动力。

参考书籍:有田秀穗 《消除压力,从大脑开始》

作者:飞小白,精读主创,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创造101王菊:年轻人,我很怕你总说要“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