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富 || 学生是心理老师的掘墓人而非跪拜者

一个好老师却不一定就是一个好的心理老师,比如:尽管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但没有一个出其右者,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都是跪拜者,竟然没有一个能够担当起掘墓人而将自己的老师埋葬。


李克富 || 学生是心理老师的掘墓人而非跪拜者_第1张图片
有时候,大家觉得缺几个人才是团圆。这种人,才真有存在感!大家一致认为昨晚有人想通过迟到的方式刷存在感!

最近于我是收获季,有两个培训班结业,昨晚为持续了四个月之久的案例分析班颁发了证书。

我很有成就感,也为学员们而高兴。

之前就师生关系,我曾和一位学员有个对话。今晨想通过这个对话来回答一位同行关心的问题,他问:“这个案例分析班都训练学员什么?”我当时只说“就是一种思维方式”,显然过于简单了。

和那位学员对话,我略加整理如下。

她问:“您觉得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合格的?”

“合格”二字提示我,这个问题是个陷阱。但必须得往下跳,否则我就不知道这个陷阱有多深,更不知道她设陷阱的目的是什么。

我先答:“就一个老师而言,能够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就算是合格了。”然后又补充说:“但是,对一个心理老师而言却不同。”

后边这句话是求差异,目的则是变被动为主动。

她毕竟道行还浅,就被我引着往前走,问:“有什么不同?”

我答:“这种不同是‘心理助人’和‘道理助人’的不同。心理助人不只讲道理,或具体地说,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助人讲什么样的道理不取决于‘道理’本身,而是由‘作为求助者的人’来决定的。”

她再问:“这是不是意味着,‘心理老师’与‘老师’也不同?”

我答:“对。心理老师都希望学生成为自己的掘墓人而不是跪拜者。正因为如此,心理老师总是通过挖坑的方式来坑自己的学生,从而试图通过掉入坑中的亲身体验来学会为别人挖坑,如果最终能挖个大坑将自己的老师埋葬,就算出徒了,就有资格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因为我知道她读的书少,还接着骗她说:“纵观西方哲学史,其实就是一部学生挖坑埋葬老师的历史,比如柏拉图挖坑埋了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又把自己的老师柏拉图给埋了。”


李克富 || 学生是心理老师的掘墓人而非跪拜者_第2张图片
希腊三贤

挖坑,就是提问;埋葬,就是超越。

心理咨询的所有技术几乎都是通过提问实现的,能够提出一个让对方惊醒的问题就是一种超越,专业术语叫“意识扩大性自我探索”。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心理咨询师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其提问水平;一个心理咨询师的深度和广度,以其提出的问题为上限。

可以坦言,这个培训班的主要部分,就是训练咨询中的思维,训练如何挖坑和迅速识别并有效地避开别人所挖的坑,即:不直接回答求助者的问题,而是通过求助者提出的问题而发现并助其解决这个问题背后的那个问题。

我说:“正因为如此,一个好老师却不一定就是一个好的心理老师,比如,尽管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但没有一个出其右者,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都是些跪拜者,竟然没有一个能够担当起掘墓人,从而将自己的老师埋葬。”


李克富 || 学生是心理老师的掘墓人而非跪拜者_第3张图片
孔子:我都不知道是哭是笑?

她问:“您觉得自己是个好的心理老师吗?”

通过这个“好”字,我再次感受到了她的狡猾,又是一个“坑”。

这种感受力,专业术语叫作“软信息的识别”。

软信息只是一种主观的描述,并非客观的事实。

我答:“我‘是’还是‘不是’,完全取决于我的学生,比如您。”没容她思考,我立马接着反问:“您觉得自己是个好的学生吗?”

她答:“不是。”

我说:“通过您的回答让我知道自己对您而言的确是个好的心理老师,因为好的心理老师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就是让自己的学生有自知之明。”

她说:“那我也是一个好学生。”

我问:“何以见得?”

她答:“好的学生就是有自知之明。”

我问:“您觉得一个认为有自知之明的人会有自知之明吗?”

她答:……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克富 || 学生是心理老师的掘墓人而非跪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