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的历史评价与绩效管理

虽然,我一直号称对历史有雄厚的兴趣。但以往要么看些专业的历史文献,要么就是看所谓的历史原著。所有的历史都看的似懂非懂,并不深入。

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将历史以小说的形式写出来,以生动活泼的体裁来写历史,这是头一遭。正是这样的体裁,让我能够比较轻松的读懂这段历史。

正是近期对明朝历史的了解,认识了明朝开国的几代皇帝: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幸运的是,这几位皇帝都可以说是明君,为大明的繁荣昌盛做出了杰出贡献。

然而,这几个皇帝却真正的特征明显,差异迥异:

  •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其推翻了元朝的暴政,建立了大明。在其执政期间,其主要功绩在于“安定”二字。其给予老百姓一个安定的生产环境,使老百姓不再受战争之苦;创建了一套安定的政权治理的体制机制;给自己的孩子创造了一个自认为安定的接班环境。
  • 朱允炆:朱元璋之孙,其执政时间极短,其主要功绩在于继承和维持朱元璋的政策。
  • 朱棣:明成祖,以靖难成就帝位。虽然帝位获取名不正言不顺,但其功绩斐然。经济和民生上仍主要继承了太祖朱元璋的政策;军事上多次出征北元政权,基本上稳定了边疆;政治上完善了朱元璋的政权体系,创造了内阁制。
  • 朱高炽:第二位执政时间极短的皇帝,与朱允炆不同,朱高炽实在是身体太差,病死的。其能够成就明君之名,一是其有着与朱棣不一样的仁义性格和名声,二是其沿袭了朱棣的政策。
  • 朱瞻基:朱高炽之子,其明君之名源自于其勤勉、仁义、好学,能够不畏祖制,顾及民生。

从上述的罗列可以发现,虽然都有明君之名,却各自的功绩却不一样。历史对君主的评价,往往都代表了当时大多数人的想法。其实,这种功绩不同却评价一直的原因只在于不同的历史阶段需要不同特征的统治方式,而这些明君正顺应的历史和环境的要求,给予了国家所需的管理方式。

道理是如此的简单:不同的时间和环境下,对人的评价指标也是不一样的。或者说绩效指标往往是与组织发展所需要实现的目标相一致的。然而,在实际的组织管理中,能够明白这样道理的人却极少。

究其原因,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 组织没有明确的、可衡量的目标,大家也不知道企业在那个阶段需要完成怎样的目标;
  • 缺乏可执行的衡量标准,不知道绩效应该以怎样的标准去评价这些指标。
  • 缺乏从目标到指标的转换体系,有时候大家知道目标在哪里,可不知道应该转换成相应的指标。这种指标体系转换的缺失,多数是因为制定指标的人根本不了解整个体系内每项工作的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因此,对人和事物的评价,不应妄下断论。而是需要明白该人、该事物所处的环境(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能力),目标、执行、结果等各方面因素进行充分的考察,才能够做出判断。

你可能感兴趣的:(君王的历史评价与绩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