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座次有学问

一日,如议程安排,相关与会人员陆陆续续来到会议室找位落座、准备开会。几分钟后,经理走了进来,看到大家要不是选择圆桌以外贴着窗户贴着门的位置,要不就是选择圆桌上远离主座的一端,这时经理会再招手喊道:“坐上来,大家尽量都坐到圆桌上(前面)来……”话虽这么说,一般也只是稀稀落落几个人挪了位置,大部分还是坚守原位,仿佛换位置是有危险的。靠紧经理也就是主座两旁的位置,当然仍是空着。

这个场景,恐怕你我都不陌生。但你有没认真想过,开会时你是不是也会不自觉地往后往旁坐?你又是否仔细观察过,哪些人会主动坐在老总身边,哪些人会常常坐在老总对面?还有哪些人,是明明内圈的座位没坐满,他也会第一时间选择坐到外圈,甚至是外圈的角落去?我不禁联想到大学上课的座位“潜规则”——想学习就前排中间,想睡觉就最后,想偷溜就把角。同样地,开会的时候,你选择坐在哪里,其实也微妙地传递出你在这个集体中的自我定位,以及对于未来的企图心。

会议座次有学问_第1张图片

首先说说紧挨着老总两旁的座位,在大多数人眼中看来都是避之不及的雷区,因为不但所有小动作都会暴露在老总的眼皮底下,更重要的是这个位置上的人可视作老总的左膀右臂,含蓄之人看来就是树大招风之位。当然在我们公司,老总身边的位置一般都默认给副总以及部门经理、室经理等按职位高低、依次落座的。但如果企业扁平化的制度使得座次安排没有那么讲究职级差异时,是否选择在老总身边的位置落座,便完全取决于你的进取心和表现欲了。

接着聊聊会议布置圆桌或拼接成圆圈的桌子时,老总对面的位置。人的视线往往是向前直视的,虽然这个位置上的人,比起老总身边坐着的人来说,关系并没有那么近,但这绝大部分是由行政级别造成的,而不是由工作表现决定的。所以,在级别一样的情况下,选择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往往是自我认知与自我要求都较高,同时也是非常积极、寻求表现的人,尤其是选择能与最高领导有目光对视交流的位置的人,通常都会在与会过程中适时合理地发言,这也是我在组织安排各类会议中慢慢发现总结的。

再说到老总侧面或者是圆桌外圈但靠前的位置,这类位置数量最多,也最容易被占据。这个位置能清楚地听到上司的发言,便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在需要的时候也可以引起老总的注意。选择落脚在老总侧面的人,通常属于谨慎中庸型的人,并不是能力最强的,也并不是最渴求表现的,但却往往担当着团队中润滑剂的作用。最后就到离老总最远的侧面位置,或者外圈靠后最侧的位置。选择靠后的座位,一如大学课堂里想睡觉或者偷溜的,自以为这个位置很低调又隐蔽,却没想到前面的同事可能会挡住自己,从而使自己处于被动而遭受忽视的地位。美其名曰“明哲保身”,实则可谓“胸无大志”。实际上,职场所指的“低调”,意思是为人处事不要太自视过高,而不是说在工作场合往后退让。

就犹如人们往往喜欢跟快乐的人做朋友,而不愿意接触浑身散发负能量的人,上级在发掘下级员工时也喜欢挑选乐于互动、主动承担的人,而不是甘守二线的“隐形人”。从座次上来看,与老总的距离越短,积极程度越高,因此开会时你坐哪,说来也是一门奥妙的学问。但不论选择哪个位置,保持工作岗位上、互动场合中的投入精神以及积极风貌才是最重要关键的,循序渐进、慢慢努力,或许有天你发现自己已经坐上主位。

你可能感兴趣的:(会议座次有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