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听到楼下小贩一声声“卖打糖喽!”的吆喝声,我都要趴在窗户上看一看,回想起那一年我挑着担,走村串巷卖萘李的日子……
01
我读中学的时候,家里的日子过得非常艰辛。兄弟四人都上学,父亲、母亲为了生计也是想尽了办法,玉米、大豆、花生换着法的种,仿佛想从地里刨出金条来,但收益一直变化不大,母亲和父亲商量将自家的菜园地让出一部分,并把附近留用建房的荒草地开辟出来,种上萘李树。
说干就干,父亲在外地买回了树苗,父子五人开荒种树,并在周围搭起了篱笆。那时,左邻右舍并不理解父亲的举动,好好的一亩地,种花生效益多好。花生,在那个农耕的年代,是我们地方人主要的收入来源。但凡能用得上的土地,不论大小,都种上花生,有时,还把花生和玉米套作,提高土地使用效益。父亲用正式的菜园地种萘李自然就让人费解了。别说萘李的周期长、见效慢,单是销售市场就是一个头痛的问题。因为在那个年代能吃饱饭便是最大的福气了,哪里还有散碎的余钱来买李子?
父亲在乡下教书,每每教书农事两不误,更何况仅凭父亲一月几十元钱的工资养活一家七口是杯水车薪,远远不够的。说来也巧,周围十里八乡没有几个种果树的,即使有,也是一家一户在屋前屋后零星地种上一棵或几棵桃树、李树、柿子树供自家小孩食用。像父亲一样,成片成林种萘李,我们家是第一人。父亲把买回的70多棵萘李树苗,分载在大约两亩的土地上,刚栽上的时候,母亲还套作了花生、大豆、辣椒等农作物。父亲施肥、剪枝、干旱时候浇水,细心地照料,树苗长得葱翠茂密。或许是套作的农作物也吸取了萘李树养料,这些作物也同样长势喜人,产量也并没有削减。或许是土壤的植被非常适宜栽种果树,第二年萘李树就开始挂果了。
02
我读高三那年,萘李树己经是碗口粗细,枝繁叶茂了。那挂在树枝的萘李,一簇簇,一球球,宛如一个个粉红的小灯笼,密密地埃着。高考完后,父亲把我带到萘李园里立了一根扁担一对箩筐在我面前,看着黄澄澄地萘李,严肃认真地说:"孩子,读大学的学费,就指望它了!"莫非要我挑萘下乡?我惶恐地看着爸,心里踌躇、犹豫、不安、害怕等各种复杂地情绪涌上心头。“这有点丢人吧,再说我也没干过这生意啊!”我战战兢兢地说。“丢啥人啊,卖萘李也是挣辛苦钱,丢啥人?”父亲带着训斥地语气说。
在母亲的鼓励下,第二天一大早,带好称秤,我挑着一担萘李出发了……
一百多斤的担子压在肩上,走一段路程,肩上便酸痛酸痛的。我一路向北,想离本村远远的,到别村去卖,别人不认识我。我正坐在树下休息,准备翻山到别村去的时候,父亲不知从什么地方冒了出来,一脸严肃地看着我,语重心长地说:"儿子,你这样是卖不掉萘李的,刚才路上有几波人,你都没有叫卖,也没有停留,别人怎么知道你卖萘李呢?你得吆喝!"“我先吆喝一下,你听听行,”父亲憋足了气,“卖萘李喽!”,声音绵长绵长的。父亲提醒我要往人多的院子里去,"双抢"的田埂上去,穿梭在小孩大人杂合的人群中去,要主动吆喝,寻找消费的人群……听了父亲的话,我掉转头,往本村的大院子里去了。
我来到院子的入口处,便吆喝起来,"卖萘李喽!",天生嗓门洪大的我,在自己听来,声音却短而小。于是,我再一次吆喝起来,一会儿,担旁便围聚了一群人。有人说先尝后买,有人问酸吗?我顺手拿起了几个萘李给了围在箩筐前的三个小朋友,小朋友边吃边嚷着要妈妈买。于是,一斤?二斤?三斤?五斤?便卖开了。也有几个大人借着试吃的名义,顺手牵羊地抓一把放在裤兜里,我看在眼里,却又不敢明说。人群中,有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说话了:"大家规矩点,买就买,不买不要乱来,也不能试吃!"那时,我不知从哪里来了大度的勇气,嘿嘿地说:"没关系,都是咱家树上结的,尝尝鲜!"也许正因为我大度的缘故吧!围观的人群中,几乎人人都买了,三斤、五斤不等,有个中年妇女,论起辈分来,还叫个婶,她家里一时没有零花钱,我说送她一斤吃,她硬是撮来满满的一簸箕花生说是换萘李吃,我无奈但乐意地接受了。
卖萘李的消息像是长了腿,一传十,十传百,一会儿工夫,村里都传开了。"上家院子满伢崽卖萘李,蛮好呷的!"买了萘李的刘大妈逢人便说。约摸二个多小时的时间,一担一百多斤的萘李就卖空了!没买到萘李的大婶、阿姨,有点怅然若失,临走时还嘱咐我:"满伢崽,明天还要来哟!”
第一天的收成让我笑开了花,在回家的路上,我哼着小调,迎着盛夏的微风,像一个打靶归来的战士,兴奋极了。回到家里,我没有了丝毫的不好意思,我和父亲计算着今天的收成,用自己的劳动赢得了自己的尊重,化解了自己心中的纠结。
03
有时候跑的很远,中午回家吃饭是不可能的,母亲总是给我带上早晨刚蒸的馒头,灌上一大壶白开水,萘李随便吃,这就是我的午餐。
别看高中毕业了,称好重量马上计算钱数到还不是一件事,因为萘李的价格在不断变化,有些称2.5斤,1.5斤的,刚开始我只是默默的记着,还在心里计算一下,后来往往在称好重量的瞬间就能准确的报出钱数,而且几乎无丝毫差错,引来邻里乡亲的赞赏。
生意好的时候,有时顾不上吃饭,有时认识我父亲的人,知道我是父亲的儿子,还执意留我到他们家里吃饭。我拒绝了他们的好意,我一个人掰开馒头在树荫下就吃了起来。"满伢崽,你为啥不进屋呢,在咱家坐坐,喝点水吧!。”父亲的同事皆老朋友肖老师热情地跑到树下招呼我。“在哪里吃不一样吃?谢谢你啦!肖伯伯”,我啃着馒头怯怯地说。肖伯伯觉得我真不会去,慢慢地离开了。后来,爸70岁生日那天,我才知道,肖伯伯确实是个热心肠的人,叫我去他家蹭饭不是面子上的事。再后来,肖伯伯去世时,我替爸爸去上过香,再过院子里那棵榕树时,有种愧疚的感觉。
父亲知道这件事后,常常拿这件事来表扬我,说我有自知之明,不随便啰嗦亲戚朋友,做人应该有自重才能赢得别人尊重。其实,那时候的我更多的是自卑。
04
岁月如梭,20多年过去了,往事在慢慢地淡远。如今,我己是两个孩子的爸了,每当大笔用钱的时候,脑海里总会浮现出当年走村串巷卖萘李挣学费的场景来……
母亲把我卖萘李挣来的钱,一角、二角、一元、二元、五元、十元,用橡皮筋包扎好,一捆一捆地,一共5316、8元。看着一张一张流着我汗臭的钞票,我鼻子酸酸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父亲和我把一捆捆散钱装在麻袋里,去银行换了百元张大钞。回来的路上,父亲跟我说了长长的一段话,关于读书,关于人生,特别是说起为我们兄弟四人上学四处奔走借钱的辛酸往事,感慨万干,嘱咐我要好好读书。
大学毕业后,我只做了一个普通教师。现如今,网络上许多关于教师的"教书的事件",许多人高呼教师职业的高危险性。我把教书做为谋生的手段,也有点如履薄冰的感觉。我业余写点文字,是微信公众号、、一点资讯、新浪微博、今日头条等自媒体作者,14余万文字散见于各网络平台,见诸于报端。熟悉的朋友调侃我为作家,其实,我只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业余写点心灵鸡汤的文字,宽慰自己,为天地立言,为生命立命,为他人立善。我知道在文学跋涉的路上,我还是一个沙滩拾贝的小孩,偶尔拾到一片精致的贝壳,呈现给关心、关怀我的朋友、同事、同学、亲戚或是圈里圈外的人。经济上,我只能勉强过日子,但一直没有放弃精神的食粮,每天坚持读书写作,也常告戒自己的孩子要强我一样顽强地生活,努力地学习。
人,不能做得太假,假了,难以交心。即使自己卑微地生活,也应保持最基本的诚信。就如我挑担卖李一样,说好了第二天送萘李上门,绝不含糊,不忽悠人,这是相互尊重的基础,也是做人的根本。
05
说实话,我勇敢地坦露我一段心酸的成长经历,并非想博取别人的同情,也不并在乎或许会有的鄙夷神色。我只想做真实的自己!坦荡的自己!率真的自己!尽管我不富有,但我活得福足,也不会对卖萘李的人生经历有过丝毫的羞愧感。那些走村串巷的日子成了我人生最充实最美好的回忆。
每次在大街上看到席地而坐、吃着简陋午饭的环卫工或者工地工人们,我都会想起自己卖萘李的人生经历……
每次听到“卖打糖喽”类似的吆喝声,我都想迫不及待地冲上去看一看,勾起我许多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