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心经典的价值与魅力》
小梅老师:我们上次课程分享了经典的分类和137累积法,今天分享三大纲领和八大原则。简易性:世界上的一切事情,要简单才能做下去,因为复杂的做不久。涓滴之水终可以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的力量强大,而是因为它昼夜不舍的坚持。水滴石穿是水的力量吗?是坚持的力量,如果水没有坚持,是没有办法把石头滴穿。铁杵磨成针,也是需要坚持的力量。只有简单才能坚持,才能长久。龟兔赛跑,不是因为乌龟跑得比兔子快,而是因为乌龟的坚持不懈。
我们做任何事情也是一样,就像主持,如果要求很多,大家就会有畏难心理。如果说只要对上节课进行个总结,并进行发散一下,就会觉得没那么难。道德经讲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其实经典早就告诉我们了,大道至简是易经的思维,告诉我们做事的方法,把事情简单化,才能持久,才能有所成就。
多样性:读经可以读多样,跟外面机构不一样,如果半小时读三样经典,和半小时都一样经典,孩子会更喜欢哪个?我相信孩子们都喜欢半小时读三样经典。如果单单读一样,会容易腻,没有耐心持续。如果一样经典十分钟,读得快不耐烦的时候又换一样,才有新鲜感,才有兴趣读下去。所以多样性经典更适合孩子来读,孩子更容易接受。就好比我们吃饭,吃饭配好几样菜。如果天天配大白菜,会不会觉得烦呢。
周期性:一周七天,7是很珍贵的。有这么一个故事,西方有个科学家,花了40年研究,跟一个小伙子签了个合同,把每天起床的第一泡尿,拉下来给他。他发现人内分泌的规律是7天一个周期。有一天来中国讲课,院长给他看了一本书,黄帝内经,里面就讲了这个,再给他看了一本易经,上面写道天行道,七日来复,天行也。从此这个医学家再也不讲这个课了。我们老祖宗真的太厉害了。
我们能学到老祖宗的这些智慧,真的是太幸运了。西方科学家收集了40年的尿样,用了两栋楼来放,才研究出来。我们有易经,道德经,金刚经等这么多经典,我们是不是非常幸福?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古圣先贤留下这么多智慧的东西,我们要把他发扬光大,我们责任非常重大。这不仅是赖老师一个人的,而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如果哪一天外国人告诉你,你们老祖宗留下这么好的东西,你们竟然不知道。外国人现在都在学习我们的经典,如果我们不学经典,以后真的是外国人来告诉我们这些道理。我们要传播经典,让全国的人来学习。
现在分享八大原则。当下读经的原则:大家会问,我现在学还来得及不?我孩子那么大了,现在学来及及不?活到老学到老,以前我们没有方法,现在有方法了,现在认识到了,当下开始。我们一定要笨鸟先飞。我们记忆力不如孩子,跟孩子读道德经,我们读了一百多遍,孩子就读了十几遍,就已经会背了。
我们当先如果认识到位了,就要当下开始。我们进入育心后都有感慨,要是我们能早点加入育心就好了,要是我能早点做易工就好了,要是我能早点指导师培训就好了。我就有这种感慨,后悔当初的种种。现在我们诵读道德经一百遍,如果每天搁置着,人家已经读完五十遍了,我们还没开始。如果我们意识到了,从现在开始,也就比别人少了50遍,如果觉得别人都读那么多了,我就不读了,就什么事都做不成。
全家读经的原则:为什么要全家读经?我们经常吆喝孩子,你赶紧去读书,写字。。。我相信没有进入育心之前,大部分家长会这样。现在孩子写作业,我会读经典,或者做自己的事,而不是玩手机,看电视。如果我们自己在看手机,看电视,孩子会容易分神,效率及正确率就会减少,我们反观一下自己,一本三字经两三年都读不完,你怎么要求孩子去做到呢?《银河补习班》大家应该都看过了,这个画面我很感慨。
大家考试完,把书,考卷都扔掉。我就在想,难道他们高中毕业了就胜利了吗?这不是才刚刚开始吗?社会似乎给孩子一种思维,我考上大学了,我就可以释放了。我们思考一下这些孩子的心理,思考一下社会给孩子的压力。当代的教育给孩子一种错误的观念,你考上大学,你就胜利了。可我们的人生不单单是学习,还应该有生活,生活来自家庭,来自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影响孩子的未来。可是我们注重的是孩子的学习,把生活都忽略了。孩子上大学了,都不知道洗衣服,做家务,什么都不会。我们只有陪着孩子一起成长,在他成长路上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才有智慧来帮助他。
父母自己不学习,跟不是孩子成长的步伐,才会觉得孩子叛逆,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代购越来越深。就像一棵树长在房子里,树不断成长,当触及到房子的时候,房子就会生气,我为你遮风挡雨,你怎么还这样子。试想一下,这棵树是孩子的话,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思想,你原地不动,你没学习,你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他顶你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孩子叛逆。其实是因为孩子成长了,你自己没有成长而已,我们没有智慧引导他,只会用更大的声音来压制他。现在孩子小,还能压制得了,当孩子不断成才,你还能压制得了吗?其实孩子的这些问题,是因为他从小的时候,你没有用好的方式来引导他。孩子跟父母没有沟通,是因为小时候的累积,小时候没有跟孩子沟通交流。就像我,我爸爸是在公路局的,跟着工地走,一年就回来几次,我妈妈要照顾三个孩子,很辛苦,我小的时候,我妈不懂得跟我沟通,我的性格就是因为从小的原因,导致不会跟人沟通,当碰到问题,也就跟朋友说说,不懂得跟父母交流,跟父母只是报喜不报忧。
《道德经49》第二十二章——做一个能受气的人
第二十二章原文: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子栋老师:曲则全,枉则直,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能受气的人。孩子也一样,会做一些投机取巧的事。比如做作业的时候,看IPAD的时候,会看些其他的资讯,朋友圈等。如果她没有做那些事,我们大人责怪她的时候,她就会很大声,表示不满。所以我们要学着在被别人误会的时候,要学会忍气吞声,学会智慧地去处理这种情况。
我跟蓬蓬说:做人一定要学会受气,当别人抵毁你,误会你的时候,你千万不要去着急,千万不要用声音大来辩解,这样只会显得你很没有智慧。受得了委屈,才能有承担力。在家庭里面,父母会忍受我们。但是如果到了社会,到了企业,领导就不会理解包容了。
现在的孩子就是因为经历得太少了,所以受不了这些挫折。我们这一代人为什么成人以后反而吵得少了,因为小时候经历得多了,在家里和兄弟姐妹吵,在外面跟小伙伴们吵。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受不了这种委屈,受不了抵毁?那是因为他们经历太少了。我们小时候,领居多,亲威多,在这些人当中,肯定会有接受你的,打你的,骂你的,抵毁你的,我们小时候经历了,所以我们会懂得接受。遇事多了,承担力,成长力也会跟着多了。现在的孩子反而连吵架都不会了。夫妻之间也是这样,因为爱对方,就会多说对方,然后就会发生争执。所以不争不吵是一种幸福,经常小争吵,也是一种幸福。这对孩子的承受力,受打击能力都是一种考验。
父母在家会包容你,容纳你,可是你在外面呢,朋友是否会真的不会误会你,以后上班呢,领导更是不能包容你,所以,你要做一个能受气的人,这样才能有所承担。比如一棵小树苗,它被石头压着,它会从边上绕过去,所以表现出很强大的生命力。
夫妻之间相敬如宾,这么多年了,我们没有吵过架,这种家庭是非常幸福的家庭。还有一种家庭,夫妻之间是吵吵闹闹过日子,虽然吵架,但很快就会好了,其实这也是一种相处方式,也是很幸福的。我们都知道,凡事有阴阳,孩子在第一种家庭环境中成长,他非常幸福,他在平和的环境中成长,就像是在温室里成长的花朵,以后在社会上就会比较吃力,比较不适应。所以,任何事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有的只能是把握好那个度。
在学校里,老师有时候也会误解孩子,比如老师误会你没写作业了,你也不能大发雷霆,等过一段时间过后,脾气过了,也许就不想争辩了。老师过后也有可能意识到她的错误。这样就体现你的大智慧了。
道德经里面讲不争,讲让,当我们受到诋毁误解的时候
,我们仍然能表现出大智若愚的状态。
企业里面也是一样,有时候难免会误会别人,有时候也会被误会。比如以前在外贸公司的时候,当产品出问题的时候,我们继续做好自己,如果越解释就会越被误解,要学会枉则直。
历史上吕后是怎么会嫁给刘邦的呢?西汉当年建国的时候特别穷,因为年年战争。匈奴的领导单于又经常挑起战争。然后吕后就准备礼物和公主要回单于,单于反而佩服她,撤军了。这就说明了枉则直的道理。道德经是领导之学,也是普通老百姓之学。
课后分享:
主持人婷欢妈:第一节课小梅老师讲了如何育儿先育己,三大纲领和八大原则。进入育心之后的家人都会后悔晚进入育心,晚参加易工工作,晚参加指导师培训。自己当时是因为孩子的鼓励才去参加指导师培训的。第二节课的课后体会,因为我们夫妻感情比较好,但是偶尔也会争吵,这一点也影响到孩子。
漳州星烨妈:今天两堂课都很受益。第一堂课小梅老师的分享让自己温故知新。特别是关于树长大了,把房子顶破了这个例子印象很深刻。就像父母和孩子,如果父母没有反省,就会和孩子发生争执。这和第二堂课的分享的关于孩子受到委屈的事。虽然误会了孩子,但是孩子的反应太大了,更不能学会忍受。所以,适当地给孩子一些压力,对他们的成长是有好处的。"所以非常庆幸我们在育心这个平台每天不断地在学习。
贺老师分享:第一堂课是小梅老师分享小梅老师版的大易教育,妈妈版的大易教育。第二堂课对于枉则直感慨很深,枉就是冤枉。比如刚开始果爸不理解母女俩读经典的事,但是会顶撞他。但是因为温柔地坚持,孩子学会顾全大局,学会照顾别人,果爸也就慢慢接受,且支持了。对于孩子顶撞的事,刚开始也不能接受。但是只要一方走开,学会曲则全,就会避免这种矛盾。反者,道之用。这就是经典智慧的力量。因为长期坚持熟读原文,坚持听早课,我们就跟普通的家长不一样了,有成长进步了。
漳州靖博外婆:每堂课只要有一句话受益就非常好了。第一堂课,对于七日来复,外国人经过各种研究才知到,而我们古人早就知道这个道理了。第二堂课,联想到那天参加大寿,女婿催着女儿和靖博回家,女儿虽然生气了,但是没有立刻表现出来,等回去了,夫妻才有点争执。其实这点小事也是磨炼双方,学着做受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