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我就是演员

我不是药神,我就是演员_第1张图片
徐峥

《演员的诞生》第二季《我就是演员》上周六播出了,微博也不出意外上了热搜。整场节目中,第二场、第三场的竞演都引发了一些争议。也许考虑到上一季后半程因为公平性的问题引发了口水战,这次更换了导师阵容,还请来陈凯歌这样的大导演坐镇。不过,关于公平性的争议本就是节目看点的一部分,况且文无第一,恐怕这也是节目精心设置的。

这里先推荐一下我评论上一季的文章周一围的突围(完整版)。我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这样的观点:脱离剧本、角色去谈演技是没有意义的,演员的表演也不能脱离他所处的时代。也许在集体潜意识层面,时代精神才是最大的导演,我们都是大时代下的演员。

回到节目本身。以第二场来说,当徐峥支持任素汐,吴秀波支持左小青,并分别列出各自的理由时,我的态度竟然是同时支持他们两个。原因首先在于任和左都是好演员,就像有些观众评论的,希望她们两个同时晋级。而徐峥和吴秀波的出发点在我看来都成立。

我并不想从表演方法或者观众反馈来分析这个事情,我想的是六年前,浙江卫视推出第一季《中国好声音》时的情形。那时我评论说:中国好声音能够火爆的前提条件之一,在于之前若干年音乐行业被港台芭乐误导,听众和歌手都陷入了单一性的审美疲劳,而互联网的冲击又让行业自身的造血功能进一步败坏,导致乐坛长期萎靡不振。而中国好声音通过重塑live音乐的魅力,拓展多元音乐审美,让观众和歌手有了新的对接渠道,成功给这个歌坛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果与现在对比,我们就能发觉浙江卫视于去年推出《演员的诞生》时,影视行业与音乐行业的情景是相似的:大IP小鲜肉横行,收入分配畸形,大量的好演员得不到好的机会,烂片滥剧层出不穷,观众吃坏了胃口。而《演员的诞生》的出炉,也同样是影视行业的自救行为。

当然,初衷不代表效果。这个节目跟好声音一样,在带来机遇和转变的同时,自身也陷入了黑幕、行业潜规则等种种争议。正如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开始就涌现了各种行业乱象一样,也正如中国有嘻哈仅用七个月就走完了好声音七年的历程一样,泡沫资本时代综艺节目褪色的速度和镀金一样快。对于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我们保持平常心即可。

那么从节目的功能来讲,徐峥这样已经逐渐获得更多的行业话语权的人来到这个节目,我相信一定有着更多提携后辈、发掘新人的用意。而他与吴秀波的争论,在我看来更类似于“关起门来讨论自家孩子好不好”。也就是说,首先大家共同的对立面是没有演技而挥霍着行业资源的那些流量明星们。其次在此基础上,再来讨论这谁那谁演得更好。这里我想插播一句话,我在上一季时就经常看到有人评论说:某某来这个节目就是想红。隐含一种批评的意味。我想,指责一个演员想红,差不多跟指责一个警察想破案子,指责一个出租车司机想多载客一样,有点不太厚道。至于为了红而不择手段,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那么,在诸多行业乱象正在得到整治的当下(尤其是这几个月,当真是风声鹤唳人人自危),《我就是演员》除了努力对行业方向“纠偏”之外,还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对于“纠偏”的功效,不必寄希望过高也不必苛责,因为进一百步退五十步也是进步。)

就像之前的歌唱节目和舞蹈节目一样,一是让不广为人知的演员获得认知度,二是为试图转型的成熟演员“热场”。从这个角度,似乎马上能理解任素汐和杜淳为什么能获得晋级。

但我觉得没必要这么“答题思维”,我想从一个更宏观的视角来看这件事。对于一个正常的行业生态来讲,本来里面就是有各种板块和各个流派的。所以,徐峥有徐峥背后的派系,章子怡有章子怡的派系,吴秀波有吴秀波代表的派系,那观察席上的各位嘉宾们,自然也有各自的派系。

在市场扩张的情况下,自然是各个派别之间相互竞争以瓜分市场。只有在遭受外界挤压的时候,才会团结起来同仇敌忾。因此,第一季演员的诞生前半程,就是一个大家合力将演艺行业推向前端的过程。这也正如中国好声音第一季一样,一开始都是无心插柳(当然事后都喜欢解释成处心积虑),甚至有人请了还不愿意来。那么到节目火了之后,原本不肯来的,犹豫的,想尝试的就都来了。事实上第一季《演员的诞生》后半程的乱象,就是这种因素使然。

抛开潜规则之类的东西不谈,说到“什么样的表演是好的”,我倒是变换一下问题:“什么样的表演是符合当下需求的?”这让我想到国学家南怀瑾先生的一个比喻。他把儒家、佛家和道家分别比喻成粮食店,百货商店和药店。也就是说,儒家是解决现实需求的,就像人每天都得吃饭;佛家是解决人们形而上的需求,如果你吃饱了还想有所追求,那佛家都能满足你;而道家是给人治病的,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精神世界出了什么问题,那就去求道吧。

过去几年的行业生态,显然是生病了,观众们被形形色色的IP和小鲜肉小仙女们败坏了胃口。而今年徐峥的《我不是药神》是个很特殊的作品,用类型片的方式,讲了一个艺术片的主题。如果打比方,就是把药放到了饭里,做成了药膳,观众一看既能满足情感需求,又能满足精神追求,自然是趋之若鹜,山争哥这一单确实玩得要多漂亮有多漂亮。再往下,黄渤的《一出好戏》实际上也是类似的玩法。

因此,这种综合题材的影视剧很有可能是下一个火爆的方向,而这就对影视行业,包括导演、编剧、演员、制作人等都提出了新的需求,一个单一类型的演员以后的路可能越来越狭窄。

这种“转型升级”的趋势也许就在须臾之间。所以,如果《我就是演员》还延续《演员的诞生》中的思路,那么可能这个节目很快就会坠入圈层,成为一个“独乐乐”的行业自嗨的工具。事实上,从第一季到现在一直不断复现的剧本问题,就是节目本身没有跟上趋势的必然结果。

我在“周一围的突围”一文中已经分析了,一个符合时代精神的表演能将一个演员推向冠军的宝座,那么一个不符合行业方向的玩法,也可能让这个行业停滞几年(不要忽视了资本和综艺的威力)。

说了这么多,还是希望这个节目能好好走下去。让我们记住山争哥哥的那句话:“好演员的春天到了。”中国优秀的演员真的太多,如果他们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对所有人都是种悲哀。我想重复一下我在评论《歌手》时的那句话:请在该鼓掌的时候,不要吝啬自己的掌声!同时我的演员评述系列也会继续写下去,欢迎关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不是药神,我就是演员)